武则天与李治的地下情 李世民到底知不知情

   2020-05-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武则天在铲除了王皇后、萧淑妃之后,如愿以偿登上皇后宝座。唐高宗李治为此签发诏书,布告天下,国母易主。这份诏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普天百姓领略新皇后的风采,但却无意间透露出了李治与武则天的地下情是如何开始的。这份诏书现在保存在《全唐文》中,被命名为

武则天在铲除了王皇后、萧淑妃之后,如愿以偿登上皇后宝座。唐高宗李治为此签发诏书,布告天下,国母易主。这份诏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普天百姓领略新皇后的风采,但却无意间透露出了李治与武则天的地下情是如何开始的。

这份诏书现在保存在《全唐文》中,被命名为《立武昭仪为皇后诏》。诏书记载:

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赞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诏书开始是在向人们展示武则天是功臣之后,因为才行过人,选入太宗宫中。这些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朕昔在储贰”起,诏书都是在说高宗与武则天是如何认识、彼此欣赏、萌生情愫的,也就是实际上把两人的地下情公开向唐王朝的子民进行了说明。

按照诏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朝夕服侍父皇,从而与当时还是太宗才人的武则天相识。随着两人交往渐多,彼此之间产生好感。当然,这仅仅是铺垫。事情的高潮是诏书最后的内容:“圣情鉴悉,每垂赞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

如果我们相信唐高宗的诏书,那就是太宗发现了两人的地下情,为二人的真情所感动,便把武才人赐给了李治。为了让这种违背伦理的事情变得合理,诏书还找出了汉代王政君的例子进行类比。王政君就是王莽篡汉时把传国玉玺摔碎了一个角的那个传奇女子。她本是汉宣帝的后宫中的家人子,汉宣帝的太子刘奭因为宠爱的嫔妃暴亡,所以郁郁寡欢。为了让刘奭走出阴影,汉宣帝从自己的嫔妃中选中了王政君,赐给了太子。所以,诏书拿王政君的例子来证明,父皇把自己的嫔妃赐给太子之事,自古有之,不足为奇。

但也有人对诏书的内容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虽然李世民宽宏大量,性格豪爽,加上李唐皇室有胡族血统,观念比较开放,但他能否把自己的嫔妃赐给自己的儿子,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况且,武则天跟王政君不同,王政君在赐给太子之前,跟太子没有什么瓜葛,但武则天已经和李治有了地下情。太宗发现两人的不轨行为,不仅不生气,反而受到感动,这在情理上说不通。

那事实到底是什么?武则天与李治私通之事,李世民到底知不知情?如果不知情,诏书为什么要说李世民把武则天赐给了李治呢?我认为李世民当不知情,是李治在说谎,因为被带绿帽的太宗应该不会如此大度。

李治这封诏书的目的是让天下人接受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一决定。但武则天曾是先皇嫔妃是一件众所周知、不可改变的事实,如何让他俩之间的关系正当化,是李治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在诏书中虽然承认了武则天前朝嫔妃的身份,但却捏造事实,说武则天是先皇所赐,以此来塞众人之口,还欲盖弥彰地找来王政君垫背。所以李治的这封诏书实在是多余,因为这等于公开他承认了先皇在世之时,便已经与武则天展开私情,实在属于自黑行为。但一般百姓看到诏书内容,应该不会多想,大多数人应该会相信李治的话,应为当时皇帝的公信力仍然非常强。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唐后期,武则天的日子恐怕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诏书表现出唐代社会风气确实开放,皇帝可以公开承认与先皇嫔妃的地下恋情,而有此黑历史的武则天也不以为意,竟然一步一步走到前台,抛头露面地最终登基称帝,真是神奇的时代缔造神奇的女人。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