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入关下达留发不留头令 江阴人被杀绝

   2020-08-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弘光小朝廷,腐朽昏庸,人心思变,所以,在清朝打击之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被一扫而亡。对这样一个腐败朝廷,江南人民内心并不留恋。此外,由于南京人民先前未与清朝打过交道,清军处处以令箭宣示“不杀人,不剃发,安民乐业”,所以普通百姓,都对清朝抱以厚

弘光小朝廷,腐朽昏庸,人心思变,所以,在清朝打击之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被一扫而亡。对这样一个腐败朝廷,江南人民内心并不留恋。此外,由于南京人民先前未与清朝打过交道,清军处处以令箭宣示“不杀人,不剃发,安民乐业”,所以普通百姓,都对清朝抱以厚望。

南京街道,居民在清军入城时,纷纷高举“大清国皇帝万万岁”、“顺民”等字牌,向清军表示归顺。而且,由于南明诸部军阀残兵的凶蛮,不少百姓还有“清兵如蟹,何迟其来”的盼望之语。老百姓很现实,他们特别希望清军统治苏松地区之后,能减免田赋,大展新朝抚民的善举。

南明弘光朝廷灭亡后的中国,对清廷来讲,形势“一派大好”:张献忠远遁西南,李自成败死湖北,南方各地虽有残明势力分布,但权力分散,明朝的鲁王与唐王各派争斗,势同水火,清王朝一下子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正是在这种情势下,由于降臣孙之獬的撺掇,清摄政王多尔衮下达“剃发令”。剃发令一下,以水泼油,九州鼎沸,血如浪流。千万人命,丧于一纸文书。

清廷强迫剃发,并非入关后才施行。

满族为女真人的一个支系,为建州女真。早在宋代,金国人就剃发,高压强迫占领区的汉人剃发。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当时的金太宗就下过这样的强硬命令:“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所以在金人统治区,士兵常常窜入市肆,见居民发式稍不如式,立即牵出当场斩首。

满族人经历了几百年,发型一直没变。满族男子一般是将头顶中间一撮如钱大之头发留长,结成辫子,其余四周发皆剃光,所以称为“金钱鼠尾”。一般来讲,满族人只有“国丧”和“父母丧”内百日不剃,平时,除中间一小撮外,周围头发不能留蓄。

努尔哈赤建后金称汗后,强迫被占领区汉人和投降的汉人必须剃发,所以,剃或不剃,成为一种政治性标志。汉人只要剃头,就免死收降,否则就砍头。后金军占领辽阳后,当地汉民成千上万不愿剃头,自投鸭绿江而死(见朝鲜《李朝实录》)。当时当地,汉民有时候被剃发后结果更惨。由于明清方面的拉锯战,剃发汉民常被明军杀死,士兵们割头后冒充满人首级去“报功”。皮岛的毛文龙,当时就杀了不少剃发的汉人,然后拿着首级向明廷邀赏。

皇太极继位后,杀人方面有所收敛,但对剃发则要求更严。皇太极之所以如此强调剃发,正源于他读过书,对历史上的女真帝王金世宗非常钦佩。他坚定认为,女真如果汉化,后果肯定会速亡。

清军初入关,占领北京后不久,即发布剃发令。由于吴三桂等明朝降官劝说,加之北京及周围地区人民反抗连连,多尔衮不得不收回成命。但是,他对率先剃发的明朝兵部侍郎金之俊等人,还是表现出特别的信任。清军入据北京后,好长时间内,明朝旧官变成清朝官员,仍旧身穿明服,冠裳不改。

清军进入南京城,豫亲王多铎还对率先剃发献媚的明朝都御史李乔加以斥骂:“剃头之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以,剃文不剃武,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

但是,当北京的多尔衮得知南京已定,又有汉臣孙之獬紧劝,他即改变初衷,于六月十五日让礼部在全国范围内下达“剃发令”。

南明弘光朝覆亡后,以钱谦益为首的明朝朝臣多送款迎降,劝多铎说:“吴地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毋须再烦兵锋大举。”

虽然文人无骨,但此话水分也不是太大。除了太仓农奴为了抢夺先前主人的财产造过几次反外,江南大地一时还真没什么对清军太大的袭扰。各地乡绅为了自保,也纷纷在城墙上大书“顺民”二字,向清军降附。钱谦益与各地乡绅的信中,也称大清“名正言顺,天与人归”。尤其是对扬州大屠杀的恐惧,一向生活安逸的江南人民,在心理上确实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开始认真思考顽强抵抗后的毁灭后果。

让人极其震骇的是南京和扬州的结果昭然在目——“扬州十日”杀了八十万人;南京在弘光帝逃跑后,由赵之龙、钱谦益等人手捧明境图册和人民户口向清豫亲王多铎行四拜礼献降,二十余万兵马束手交械。清军兵不血刃,果然没有大行杀戮——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确实为江南士绅民众在心理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此人因人品低下,反复无常,一直郁郁不得志。清军入关后,这老哥们求官心切,是第一批摇尾乞降的汉官,并当上了礼部侍郎。

 
标签: 多尔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到底如何 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到底如何 多尔衮
    1、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从国事上来说是君臣,从家事上来说是叔嫂。 2、大家知道,皇太极死后,并没有指定谁为接班人。多尔衮是有希望继承的,但他却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得到了群臣拥护。 3、母为子贵。孝庄被封为皇太后,深知顺治皇帝还小,皇
  • 揭密清初第一大疑案 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
    在野史中人们经常将她称为“大玉儿”,而在影视剧中,专门有一部连续剧,由景甜出演的大玉儿传奇,而这位孝庄文皇后到底是否如野史所说呢?又是否真的如传闻中一般下嫁给多尔衮呢?今天湘妹子带您一起来看看!孝庄太后,名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
  • 清朝多尔衮的权利并没有像影视剧中那么大?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都是年富力强、战功卓著的人,而且都拥有着巨大的实力。但皇太极死后,这两个人却都也无缘成为皇帝。从实力去看,这两个人都有机会当皇帝的。问题是,皇位是天下利益的汇集之地,一个人能不能成为皇帝,绝不
  • 多尔衮或死于纵欲过度 曾向蒙古索取有夫之妇
    满族早先是娴于骑马射箭的民族。贵族酷好放鹰围猎,一则游乐,二则习武,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多尔衮从小也乐此不疲。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不慎坠马,膝盖受伤,涂以凉膏。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年仅39岁。多尔衮正值壮年
    12-29 多尔衮
  • 顺治将多尔衮鞭尸 他为何如此痛恨叔叔多尔衮?
    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就做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之间就发生了矛盾。第一,多尔衮是居功骄傲,独擅威权,顺治不满意了。第二,就是多尔衮把豪格给杀了,这个豪格带兵打仗,为清朝立下了功劳,下西安,战陕西,定四川,都是豪格。张献忠是豪格射死的,豪格带了大
  • 揭密 孝庄下嫁多尔衮为何没有留下后嗣呢?
    清朝的孝庄文皇太后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贤后,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就是他曾下嫁多尔衮。那么孝庄下嫁多尔衮为何没有留下后嗣呢?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孝庄的五岁儿子福临在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渔翁得利,当上
  • 揭秘苏克萨哈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苏克萨哈在康熙时期是四大辅臣之一,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顺治帝对他的赏识和重用。顺治帝重用苏克萨哈,这主要是由于苏克萨哈举报了多尔衮的关系,苏克萨哈多尔衮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苏克萨哈原本并没有多么大的权力,只是多尔衮手下的一个亲信
  • 多尔衮为何死后遭清算 逼死豪格成导火索
    顺治七年秋天,多尔衮患病。据说是膝盖受了伤,他用了不该使用的石膏敷治,结果使病情加剧(《北游录》)。为了调治疾病,也为了改善心情,十一月中旬他率领诸王贝勒及大批八旗官兵到塞外打猎行乐。塞北寒冷的气候和行猎时过度的劳累,使多尔衮此行再也没能回
  • 为什么多尔衮妻妾成群却没给自己留下后代?
    说起多尔衮身边的女人,那实在是太多了,他的一生,妻妾有名有姓、能够知道其父母是何人的就有六妻四妾,而我们知道,历史上多尔衮就一个女儿,为什么多尔衮的其他妻妾都没有生育呢?多尔衮的六妻四妾结发妻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台吉吉桑阿尔寨之女),
    12-26 多尔衮
  • 揭开多尔衮塞外猝死之谜 可能因为其体弱多病
    塞外猝死之谜多尔衮摄政7年后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因,官方史书记载含糊。满族早先是娴于骑马射箭的民族。贵族酷好放鹰围猎,一则游乐,一则习武,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多尔衮从小也乐此不疲。顺治元年(1644),一群日本人乘船遇险,漂流到今图门江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