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书生如何“黑化”成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2020-09-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说起包拯,如今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个眉间印月、身材魁梧的黑脸大汉。他机智无双,巧破狸猫换太子;他不畏权贵,怒铡负心驸马陈世美;他不惧鬼神,日可断阳夜断阴……是百姓心中无处不在的保护神。但据故宫南熏殿所存画像来看,铁面无私的包青天生得却是白面

说起包拯,如今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个眉间印月、身材魁梧的黑脸大汉。他机智无双,巧破狸猫换太子;他不畏权贵,怒铡负心驸马陈世美;他不惧鬼神,日可断阳夜断阴……是百姓心中无处不在的保护神。但据故宫南熏殿所存画像来看,铁面无私的包青天生得却是白面净脸,和善可亲。一个清俊儒雅的白面书生是怎的变成铁面阎罗?为什么白脸变黑脸?为什么眉间有月牙印?包拯形象的变化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动因?在宋代人看来,包拯其实是一位十分平凡的官员,甚至还被批学问太差:“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

宋人眼中,包拯就是个耿直到近乎不通人情世故的二傻。他一生也没办过什么惊天大案,历史上唯一明确记载的案子只有他38岁当天长县县令时断的“割牛舌案”。一户人家的牛舌被人割了,牛主人到县衙告状,包大人直接让这人回去把牛杀了。不久后,来了一个人状告牛主人犯了私杀耕牛的罪行。包大人二话没说,指出这人就是偷人牛舌者。理由很简单,不然你为什么要多管闲事揭发别人私杀耕牛呢。难得的是,这盗贼很配合地认了罪,史载“盗惊服”。

他既没有收服过五鼠,也没有大义灭亲斩过自己的侄子,但为官清廉、敢于直言是不争的事实。41岁时,包拯来到盛产砚台的端州任殿中丞,与其他中饱私囊、借用端砚贿赂上级的官员不同,包拯一年之间也不曾取一砚作为私用,甚至连他平时办公用的旧砚,也依法造册上交。奉公守法的包拯很快获得皇帝和百姓一致好评,三年后,他被调入京城担任监察御史。在这个岗位上,他也尽心尽力地弹劾他人,说到激动处甚至把唾沫星子都溅到皇帝脸上,终于成功地把天子宠妃的伯父张尧佐拉下马来,这一事件,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

明成化年间的《包龙图公案词话》是第一本描写包拯外貌的话本。此前,宋代的话本《合同文字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以及元代的杂剧《包待制陈州粜米》、《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等着重渲染的都是包拯的断案经过。而《包龙图公案词话》给了包拯一个“八分像鬼二分像人”的怪异容貌,文中说包公面生三角眼、鼻子直、口唇方、天庭饱满“面有安邦定国纹”。不仅如此,在戏剧中,黑脸白眉开始正式成为包公的象征。

白脸的包公是百姓心中的清官,而黑脸的包公却进化成为无所不能的保护神。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的铁骑闯入中原,将汉人从高床暖枕的美梦中惊醒。仗势欺人的权贵、名目繁杂的赋税笼罩在百姓头顶。他们希望有一个包拯那样的好官,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于是,作为艺术形象的包拯出现了。可一个白脸儒生,怎么能打败凶神恶煞的贪官污吏?黑脸的大汉才能使之不寒而栗。黑脸包拯,不仅能护佑百姓免受豪强欺凌,也能为百姓抵御鬼神侵扰。元明时期,民间传说包拯死后成了地府阎王,专管地府亡魂。鬼神一向都是中国人所畏惧的存在,包公要想震慑那些牛鬼蛇神,自然得有一副不怒自威的黑色面孔。有诗云:“诗句藏谜谁解明,包公一断鬼神惊。寄声暗室亏心者,莫道天公鉴不清。”寥寥几句,道尽了平民百姓对光明正义的执着向往。

包拯黑脸的形象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与戏剧的发展密不可分。黑色,在传统戏剧文化中,代表着正直与粗暴。为了表现包公刚正不阿与铁面无私的形象,戏剧中的包公一直以黑脸示人。随着戏剧的流行,人们逐渐相信目之所见的黑脸包公就是真实的包公,就像人们相信关羽是个大红脸一样。

关于包拯头上月牙的来历,可谓众说纷纭。有说,是他小时候在路边睡觉时被马踩出来的;有说,是他掉下井里磕的;有说,是他自己画上去的;有说,是他天生就有的……无论原因为何,那月牙的作用都不容小觑。作为人鬼两界的判官,包拯需要不断来往于人间与鬼府,那个月形印记便是包拯穿梭阴阳的通行证,月牙向左弯曲之时,他是料理凡间案件的人;月牙向右之时,他是主持阴间讼事的神。

事实上,从《梅兰芳缀玉轩藏明代脸谱》和清初昆、弋脸谱来看,最初包公脸谱上并没有月牙图案,额上只有两道清晰的白眉。经过明末清初戏曲舞台上的不断演变,包公眉宇间的图案变为一副太极图。到了清朝末期,人们才将原黑脸谱上的太极图改为明净高悬的月牙图,既寓意包拯明察秋毫的睿智,也隐含明镜高悬的旨趣。

在远古传说中,智者不仅拥有一双慧眼,还于印堂处拥有一只天眼,天眼一开便可洞察万物,明察秋毫。佛教中也说,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麁,若细,诸色无不能照。机智善断的包拯被人们赋予一只象征智慧的天眼是不足为奇的。而日月,在中华文化中是天地的眼睛。古有盘古的眼睛化成日月的传说,后有卢仝“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月蚀诗》)的诗句。包拯头上的天眼逐渐演化为一弯月牙也不足为奇。

 
标签: 书生 包青天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萧让圣手书生的绰号是因为他善于模仿?
    萧让,在《水浒传》里被称为是地文星圣手书生。水浒书中当时北宋有名的书法家,会各家的字体。早宋江在江州被捉住时,吴用让戴宗把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请到梁山伪造蔡京的文书,想借此把宋江救出来。萧让这个人因为擅长书法,会模仿很多人的书法,所以当时的人
    12-29 书生
  • 陆逊:虽是一介书生却要了关羽跟刘备的命
    陆逊,家族是江东的名门望族,在其祖父死后,整个家族的担子就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说起来,他本来只是个书生而已,他的学识在当时是非常出名的,不过在历史的浪潮下,他不得不弃武从文,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孙权继位之后,年仅 二十岁出头的陆逊被他招纳
  • 一个失意的文弱书生如何变天王 洪秀全的出名之
    洪秀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他的出名,是因为闹了一场大起义,搅和了大半个中国,差点把清朝二百年的江山掀翻。现在想起来,洪秀全这个人,心胸狭隘,才具平平,唯一跟常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有些出格的神经质,幻觉比较多。这样的气质,对于养家糊口或者发家
  • 谁招降的“梁山”?剿灭宋江竟然是一介书生
    宋江堪称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小说《水浒传》里,他率领众多梁山好汉,几次打败朝廷大军的围剿。但你绝然不会想到,在真实历史中,宋江等人竟然是被一位书生打败,此后宋江等众位好汉下落不明,而这位书生忠心耿耿,抗金不屈,最终悲愤而死!这是怎样的一段
  • 千古第一人 一介书生虞允文竟能大破金兵40万
    1161年10月金国皇帝完颜亮调集全国军队,合兵60万,兵分四路,对僻居东南的南宋发动全面进攻。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宋高宗赵构竟然想解散百官,重蹈32年前的旧路,乘坐海船南逃。面对气势汹汹的金军,两淮守将纷纷弃城南逃,完颜亮饮马长江,对江南
  • 历史揭秘:文弱书生孔子的腰间会佩戴着宝剑?
    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 探索中华冷兵器之谜,回归古代冷兵器时代,解密流传百世的名刀名剑,第一冷兵器自媒体近些年来,建筑孔子雕塑成为各地的一个热点。孔子谦卑、儒雅、慈爱的长者风范已深入全世界人的心中,也将以雕塑的形式继续激励着人们勤学与礼让。但
    12-17 孔子书生
  • 陆贾敢于在刘邦面前直言是一个有胆识的书生
    这位书生是个很有口才的人。他才智过人,作为汉高祖的幕僚,跟随左右。常常代表刘邦出使诸侯。他就是陆贾。陆贾是一个敢于在刘邦面前直言的人。陆贾常在刘邦面前谈论诗书,刘邦大家都知道大老粗,不喜欢文人的诗书之理,便发脾气说:“我在马上得天下,那里需
    12-14 刘邦书生
  • 国学泰斗汤一介简介 “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位87岁的老人依旧笔耕不辍。作为《儒藏》项目的首席专家,他把这个浩大的典籍编纂计划延续到2025年。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启蒙”,到90年代最早提倡“国学”,汤一介把
    12-03 书生
  • 书生将军陈庆之北伐失败的原因分析
    我们常用“常胜将军”来形容军事将领很会打仗,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我们最熟知的常胜将军就有:秦朝白起,西汉霍去病,三国蜀将赵云、明朝徐达等等,当然还有白袍将军陈庆之。那么这个陈庆之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武将呢?马背上的陈庆之首先我们来看看陈庆之的生卒
  • 将邓艾、钟会、姜维一网打尽的竟是一介书生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其中魏国的邓艾、钟会,以及蜀汉的姜维等三员大将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的三杰,若论三人的才干,其他人简直是望尘莫及,罕有其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三人最终却栽在了一介书生的手里,唐人有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