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受儒家教育曾国藩死也不愿做汉人皇帝

   2020-09-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对于清王朝来说,最幸运的就是在末年的时候出了几个中兴之臣,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李鸿章,一个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一辈子和左宗棠不和,但是李鸿章却是曾国藩的弟子,可以说曾国藩这个人确实是很有能力,否则也不会被左宗棠这么高傲的人放在眼里,当然也不可

对于清王朝来说,最幸运的就是在末年的时候出了几个中兴之臣,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李鸿章,一个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一辈子和左宗棠不和,但是李鸿章却是曾国藩的弟子,可以说曾国藩这个人确实是很有能力,否则也不会被左宗棠这么高傲的人放在眼里,当然也不可能做李鸿章的师父,正是因为曾国藩太有能力了,所以才始终被清王朝的统治者们所怀疑,对于曾国藩来说,这辈子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既被人利用,又被人妒嫉,可谓是清王朝狡兔走狗的典型代表,当然这和清朝当时的统治者咸丰也有很大的关系,咸丰相比于清朝历代的统治者而言,缺少了那么点作为帝王的气魄,对于能干的臣子总是时刻提防着,但是又不得不用人家,所以这种有点小气的帝王之术让曾国藩很是无奈。但又没有办法。

当然对于曾国藩来说,这辈子唯一一次能够翻身的机会就是打败太平天国之后,自己的弟弟及众多将领拥护曾国藩做皇帝,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亲手组建的湘军来打下一个天下,但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却对自己的部下发了很大的脾气,并且让众人再也不要提这件事,虽然很多将领暗地里骂曾国藩迂腐,但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不愿称帝呢,按照曾国藩当时的实力,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清王朝立马就被被灭,因为当时清王朝的八旗兵已经腐朽的不成样子,征伐太平军全是靠的汉人,也就是曾国藩的湘军,但是就在上天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送给曾国藩的时候,曾国藩却十分大方的拒绝了。

曾国藩之所以拒绝这一建议,主要是因为曾国藩自小受儒家教育,对于忠君思想看的非常重,这也是曾国藩为什么不肯背叛清王朝的主要原因,在曾国藩眼中,清王朝就是自己的伯乐,因为清王朝自古以来就有歧视汉人的传统,但是慈禧太后能够将兵权交给曾国藩,就说明了清王朝对曾国藩的重视,这也是曾国藩一直对清王朝耿耿忠心的主要原因,虽然后来清王朝不地道的仅仅封了曾国藩一个侯爵,对于自己当年封王的承诺并没有实现,但是对于曾国藩来说,这并不是自己背叛清王朝的理由,骨子里的忠君思想还是让他服从了顺从。

当然曾国藩不肯反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曾国藩对自己的实力并不自信,虽然自己拥有几十万的部队,但是当时的清王朝毕竟还获得各省的承认,如果各省仍然支持清王朝,那么自己就很难取得胜利,况且自己一向是老成持重,对于做皇帝,曾国藩根本就不感兴趣,当然,曾国藩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自保,如何不当清王朝的狡兔走狗,最终曾国藩也如愿以偿的善终,但是在今天看来,很多人仍然不理解曾国藩的选择,这真的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吧!

 
标签: 儒家 曾国藩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有哪些发展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什么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有哪些发展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
    1、董仲舒背离原始儒家的四项原则,从君权神授的神秘主义宗教哲学出发,以为天子代天执政,提出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德教为主,德行并用的主张。这些特点,不仅满足了西汉社会对理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的上述构想正呵护中国传统社会以宗法
  • 儒家思想影响宋朝 宋朝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哪些
    儒家思想影响宋朝 宋朝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哪些
    1、宋代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时期儒家思想治国的最后阶段,是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巩固政权的高潮时期,宋代的儒家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结合了法家的变法思想,并适用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时期。2、宋代儒家思想提倡高尚道德品质的建立,为国家的巩固与统一输
  • 秦朝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秦朝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秦朝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秦朝时儒家的代表人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还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
  • 儒家为什么强调尊卑等级 儒家尊卑等级的根源在哪
    儒家为什么强调尊卑等级 儒家尊卑等级的根源在
    1、因为尊卑等级制度就是当时的社会秩序。礼崩乐坏,意味着社会失序;社会失序意味着战争与动荡,意味着民不聊生。2、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
  • 宋代以后为何少见篡窃?君臣伦理成儒家正宗
    秦汉到隋唐之间,常有强人政治出现,甚至于强人篡位,创立新的朝代。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每个朝代都是强人建立的,政权的转移往往只是中央执政者的改变,一般老百姓一睁眼,忽然发现有了新皇帝。这种改变构成的朝代,国祚不会长,老百姓受到的惊扰倒也不算
    12-21 宋朝儒家
  • 儒家创始人孔子很理想主义 一生仕途毁于不现实
    春秋战国550年,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大调整的一段时期。很多仁人志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构建理想社会的看法。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是这场文化运动的先驱者。然而,孔子的理想并没有得到顺利的展现与实践。尽管他踌躇满志,但最后也
    12-20 孔子儒家
  • 被儒家抹黑两千多年的秦始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说起秦王嬴政,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个毁誉参半的主儿。其实嬴政真的很想从墓里跳出来大喊一声:宝宝心里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在说嬴政决定叫自己“始皇”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嬴政到底干了哪些事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儒家不惜一切抹黑他
    在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和书本都告诉我们,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秦始皇,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六国,为我国广袤土地奠定了基础。开创了“皇帝”这一称谓,让后续的君主都延续了下来。统一了钱币,度量衡,文字,为经济贸易,记录
  • 儒家思维 罗贯中贬损曹操背后存在的政治偏见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站在儒家的政治思想观上看待政治,评价人物,因此对刘备的所作所为作了充分肯定。同时可能是对法家思想有那么一点偏见,也鄙视曹操的人格,因此对曹操的政治行为作了较多贬损。但是,罗贯中在书中也赞扬了曹操的许多方面,同时反映出曹
  • 儒家思想是拖了中国后腿 还是使得中华强大
    现今的网络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有不少都令人拍案叫绝。可惜总有些人诋毁一些先贤,认为他们或者是他们的思想是导致我们中国败落的原因。对于次凡是一位正常的中国人都应该保持理智,要记住外敌亡我之心不死,国尚忧,务安逸。有一位人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了数千
    12-09 儒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