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 通敌叛国罪判凌迟处死

   2020-07-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袁崇焕死后曾留下 “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崇祯传谕袁崇焕是要“议军饷

袁崇焕死后曾留下 “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

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

崇祯传谕袁崇焕是要“议军饷”。待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同他议军饷,而是当即下令将他逮捕下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崇焕的“仇种”当年,后金的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坚决打败。从此,努尔哈赤百战百胜的神话破灭,不久后郁郁而终。

后来,皇太极决心替父雪耻。在宁锦之战的战场上,皇太极为了证明自己,又亲自败给了袁崇焕。

父亲丧命的深仇似海,自己兵败的耻辱奇大。皇太极决不能就此善罢甘休。

复仇进行。袁崇焕,皇太极永生不休的仇根。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和蒙古骑兵,绕过袁崇焕的防区,即关(山海关)宁(宁远)锦(锦州)防线,通过蒙古,突破长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

袁崇焕奉命驻军在宁远(今辽宁兴城)。当时,袁崇焕身担的职务就是:明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全称是督师蓟、辽、天津、登、莱军务),以为抵御后金军队南进,守卫山海关,保卫北京城。

袁崇焕巡视到山海关时,收到皇太极即将进攻北京的军报。他心焚胆裂,愤不顾死,急点九千兵马,“士不传餐,马不再秣”,日夜兼驰,赶在皇太极之前,到达北京广渠门外。

当时北京,正值寒冬,大营露宿,缺乏粮料,兵饥马饿。而袁崇焕率领援军,在这样极度不利的情况下,背依城墙,先后在广渠门外、左安门外,打退皇太极军队的猛烈进攻。

袁崇焕身先士卒,策马迎敌,甲胄上布满箭镞,如刺猬皮一般。当时场面,马颈相交,挥刀厮杀,险象环生。一个后金军勇士一刀砍向袁崇焕,幸亏袁崇焕手下的副官用刀一格,才使他幸免于难。

在北京广渠门和左安门两场恶战中,双方均有损失,而皇太极更重。战争之后,皇太极也并没有率八旗大军撤退,他仍在等待时机。皇太极一面伺机向北京城发动更强大的进攻,一面使用“反间计”,离间明朝君臣。

此前,后金大军在广渠门战败大清的屯驻地南海子时,俘虏了明朝提督大坝的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二人。第二天,皇太极指派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和巴克什达海等,将杨春、王成德带到德胜门外,对这两人加以监守。

高鸿中、鲍承先等按照皇太极旨意,在夜里回营,坐在两个太监卧室的隔壁,故作耳语,秘密谈话。他们在谈话中明示袁崇焕已经与皇太极有密约,攻取北京,城下之盟,很快可以成功。

太监杨春、王成德假装卧睡,倾耳窃听。到十月二十九日,高鸿中、鲍承先又受命故意放走了杨、王两太监。二人回到紫禁城,将狱中窃听到的密谈内容,奏报崇祯皇帝。

在王先谦《东华录·天聪三年》中,对此事说得极为确切:

“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崇祯帝既惑于阉党的蜚语,又误中后金的反间计,决定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议饷”。在《明史·袁崇焕传》说:“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

袁崇焕的被弃

崇祯二年十月,发生在北京广渠门和左安门的战事之后,袁崇焕也在休整兵马,准备再战。

隆冬时节,大地冰封,袁崇焕率领的军队,露宿城外,无粮无草。当时,军队缺饷是最严重的问题。

恰逢,此时的崇祯皇帝要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议饷”。听到皇帝要议军饷,袁崇焕非常高兴,便急不可待地要入城。很快,袁崇焕来到北京城下。

这时的北京,九门戒严,城门禁闭。袁崇焕来到城下,城上人用绳子吊一个筐子下来,所谓“缒城而入”。这样,袁崇焕就坐在筐子里被提到城上。

十二月初一,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严肃地坐在那里,没有议军饷,而是直接下令将袁崇焕逮捕,即“逮督师袁崇焕于狱。”

这件事,在计六奇的《明季北略》中,记述比较详实:

“著锦衣卫拏(捉拿)掷殿下。校尉十人,褫(剥夺)其朝服,杻(捆绑)押西长安门外锦衣卫大堂,发南镇抚司监候。”袁崇焕被剥掉官服,身受刑具,押送到锦衣卫大狱。

袁崇焕被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至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的大罪,被判磔刑而凌迟处死。

身后的“沉冤昭雪”

公元1630年9月22日,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崇祯帝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将袁崇焕处死于西市。

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所割之肉,顷刻间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拾得其骨者,刀斧砍碎,骨肉全无。剩一头颅,传视九边”。

袁崇焕被杀后被弃尸于市。他的部下佘义士,“夜窃督师尸”,将其葬在北京崇文门的一个菜园子中,并让自己的子孙世代在此守墓。袁崇焕得冤案直道乾隆四十七年(1782)才真相大白,得以昭雪。

袁崇焕死时,被当作卖国贼而含冤处死,但“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直到袁崇焕死去152年后,清朝乾隆皇帝正式公开为他平反。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在《清高宗实录》第1170卷中记载,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

“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从此时起,才有人公开祭奠袁崇焕。袁崇焕也终于卸下了卖国贼的枷锁,重新登上民族英雄的祭坛。

袁崇焕的冤屈终于得到平反,卖国贼的耻辱之名得以洗刷。从此清白之名在世间流传。

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现在的袁崇焕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有明袁大将军之墓”石碑及石供桌,坟侧小丘为佘义士之墓。

 
标签: 袁崇焕 凌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将军袁崇焕的下场 明朝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明朝将军袁崇焕的下场 明朝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1、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2、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3、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
  • 明朝袁崇焕怎么死的 明朝袁崇焕是如何死的
    明朝袁崇焕怎么死的 明朝袁崇焕是如何死的
    1、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2、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3、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
  •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 崇祯皇帝错杀袁
    1、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有排除异己集权的可能,任何皇帝都是这么过来的。毛虽腐烂,但尚能打仗,对后金牵制极大,但问题在于,他不听袁崇焕的安排,若袁崇焕想在未来称帝,必须除掉这个不听话的。杀掉毛,毛的手下会叛变,这个袁崇焕不可能不明白。2、袁崇焕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袁崇焕之死凌迟被割3543刀 万人哄抢其肉食用
    袁崇焕被整整刮了3543刀,大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之下,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原题:《一个民族的痛:割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从感情上讲,在我心目中,袁崇焕是最值得宣扬的战神,以其文官出身(曾国藩也是,但是属于
  • 清朝史上乾隆皇帝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明末世人物,生前也许在一起喝过酒,都是明朝的革命干部嘛!死后却难以尿到一壶去。倒不是钱谦益是一文,袁崇焕是一武,文与武隔行如隔山,而是因了气节问题,一个高入云霄,一个踩入土底,委实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哪能相提并论?袁崇焕或
  • 著名将臣袁崇焕 赤胆忠臣还是叛国汉奸
    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那么,袁崇焕真的是汉奸吗?我们应该这样给予袁崇焕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呢?袁崇焕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养,都算是很好的
  • 明朝末年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 洪承畴与袁崇焕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军也不畏惧,在宁远城守
  • 崇祯杀袁崇焕是找“替罪羊”吗?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崇祯皇帝作为大明帝国最后一位天子,他比前任几位皇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都更加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不仅颇有中兴之志,也做过诸多实践之为。只可惜,他从前辈手中继承来的宝座还是那个宝座,但江山社稷已经千疮百孔
  • 袁崇焕一片忠心 奈何被认为是引狼入室的汉奸
    崇祯下旨,将袁崇焕“依律磔之”,其妻子和袁崇焕的兄弟一起,流放两千里以外。那场“大快人心”的凌迟就这样不可阻挡地发生了。当袁崇焕在刽子手冷漠无情地数刀数的声音和周围看客们兴奋的斥骂声中承受临死前的煎熬时,注定了大明帝国只有毁灭才是最终的结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