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秘史 揭秘慈禧光绪如何成为最早的蜡像模特

   2020-10-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2005年向社会公布了清代电报档案,里面记载了清朝末年法兰西博物院制作并展出慈禧蜡像的一些情况。当时清廷上下,包括慈禧本人,对蜡像艺术了解不多,所以很难接受这种艺术形式。“蜡像事件”导致了中法两国外交部门多次接触和交涉,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2005年向社会公布了清代电报档案,里面记载了清朝末年法兰西博物院制作并展出慈禧蜡像的一些情况。当时清廷上下,包括慈禧本人,对蜡像艺术了解不多,所以很难接受这种艺术形式。“蜡像事件”导致了中法两国外交部门多次接触和交涉,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法国人为什么非要制作慈禧和光绪的蜡像呢?说来话长。

据清宫电报档案记载,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素以世界强国自居的法国军队,在镇南关惨遭清军痛打,一败涂地,使得发动战争的法国内阁,土崩瓦解,集体辞职。法国民众开始对中国有所了解,知道中国有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太后叫慈禧。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法国民众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中国还有一位准备效仿西方政治的年轻皇帝叫光绪。于是,法国的蜡像艺术家广泛搜集两人的画像及各种图片,制作了中国太后和皇帝的蜡像,并在巴黎、伦敦等几座城市巡回展出。用蜡制作的慈禧,竟然栩栩如生;身穿龙袍的光绪,更是红光满面、呼之欲出,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人们驻足观赏,品头论足,有高谈阔论的,也有窃窃私语的。

然而,在这些游客当中,却有一个中国人。根据现有材料推测,此人应是爱新觉罗·载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外务部派载泽等人赴日、英、法、美、比诸国考察政治,载泽一行借机游玩,在法国博物院看到了太后、皇上的蜡像。他的眼光与那些外国游客不同,目睹了本应母仪天下的慈禧太后,居然位列各色闲杂人物当中,任人指点,深感有失大清国的体面。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载泽回国后,立即报告清廷外务部,说法国人制作太后、皇上蜡像,问题很多,主要有三条:一是不像真的,形象不好;二是服装粗糙,用玻璃代替珠宝,质量低劣,完全不符合朝廷规定的款式;三是慈禧的形象与光绪相比,不够突出。当时的光绪皇帝虽然因为戊戌变法失败,而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但仍颇受洋人青睐。即使在囚禁期间,慈禧仍然迫于压力.要光绪走出瀛台,与洋人见面晤谈,以示政权稳固,国泰民安。这样一来,蜡像问题似乎具有了深奥的政治含义,于是清朝政府的外交部门与法国外务部开始了艰难的交涉历程。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清廷动用了当时最为先进通讯设备——有线电报,用于中法之间的交涉。外务部曾多次给“出使法国大臣”刘式训发电,指挥其在法国的行动。例如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发出的第一封电令,就大有讲究,寥寥数语,言简意赅,要求刘式训,知照法国外务部撤除蜡像。电文说:“泽公面称,前游法国博物院,见有慈禧、皇上蜡像,并非真像,衣饰亦不如式,希婉达外部,令该院撤去。”以后又通过电报,你来我往,中法之间互相扯皮,双方似乎是打起了持久战。

查阅光绪三十二年以后的电报档案,不难看出,中法交涉,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只有过程,没有结果。至于蜡像的最后下落,当然也就成为一个无人知晓的历史谜案了。

清末出现的这一风波,在蜡像艺术发展的历史上,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说起蜡像最后竟然漂洋过海,传到了中国。据说正是在中法“蜡像事件”以后,一些旅欧华人以邮寄的方式把蜡像和蜡像艺术介绍到国内,但没有引起国人广泛的注意,只是出现了一些蜡质的水果和工艺品。直到“文革”时期,为了支持当时的“工宣队”,毛主席曾经赠送给工人阶级一枚芒果,用蜡复制,分发全国各地的部队、机关、工厂和学校,供人瞻仰,扩大影响。

也许很多人还会记得,黄澄澄的芒果.装在玻璃盒内,其实就是用蜡做成的。这段久远了的记忆,也算是蜡像流传中国的一个历史见证。斗转星移,改革开放以后,蜡像从国外再度传人中国,经过中国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蜡像和世界上蜡像发源地法国相比,同样能够以假乱真。在某些方面,中国蜡像的制作工艺甚至超过了法国。比如在对亚洲人的神情刻画方面,中国蜡像就更为传神。在细节方面的质量也高于法国,比如法国蜡像在手部的刻画上远远逊色于中国。蜡像是一门被称为“立体摄影”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艺术,蜡像所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独具魅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的时候.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蜡像精品陈列。

今天,人们很难想象,一百年前,慈禧蜡像和光绪蜡像在法兰西博物院展出时的具体情况,但借助于国家保存的历史档案,有关“蜡像事件”的来龙去脉,仍可生动地再现于世人面前。还有,在蜡像艺术发展的历史上,也铭记了中国人留下的痕迹,不管怎么说,慈禧和光绪都算是最早被做成蜡像的中国人,或者说是中国最早的蜡像模特。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爱新觉罗载泽与徐世昌、端方、戴鸿慈、绍英一同被清政府任命为出使大臣,赴日、英、法、美、比等国家考察各国政治。载泽一行在法国博物院,看到了蜡像这门新兴的艺术。本来,载泽等人不对这门艺术感什么兴趣,可是当他们看到诸多的游人纷纷饶有兴致地观看一对中国蜡像人物。这对人物男的身穿龙袍,女的衣着华贵,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原来这对蜡像人物是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载泽等人虽说是第一次见到蜡像为何物,也见到其他国家的王公贵戚被制作成蜡像进行展览,但那毕竟是西方人的做法。想想在国内,堂堂大清国皇太后、皇帝,举国上下谁敢直视;在异国他乡却是与各色闲杂人等混在一起,遭到任人随意比比划划指指点点的处境。这还了得,这严重有损大清帝国的颜面。

载泽回国后立即向外务部报告了这一事件,一时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慈禧太后本人知道这一情况后,也是十分的不痛快,表示无法接受西方的这种所谓艺术形式。晚清外交部和法方开始多次交涉,这件事成了一件不大不小的外交事件。

载泽的报告主要说:一是蜡像不像真人,形象不好;二是服装粗糙,完全不符合朝廷规定的款式;三是慈禧的形象不如光绪的突出。这前两点还好说得过去,洋人蛮夷不化,做事稀里糊涂,咱不跟他一般见识;可他们也不能不懂规矩,在大清国是太后老佛爷说了算,老佛爷才是主掌乾坤的第一人,她的光芒怎能让他人掩盖呢?这是丝毫不能马虎的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用当时最先进的有线电报给“出使法国大臣”刘式训发电报,指使其和法国外交部进行交涉。这些往来电报文件存在晚清军机处电报档案,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六月二十六日第一封电报,要求刘式训知照外务部撤除慈禧太后和光绪的蜡像。电文内容为:“泽公面称,前游法国博物院,见有太后、皇上蜡像,并非真像,衣饰亦不如式,希婉达外部,令该院撤去。”这样内容的电报有几份,刘式训的回电是法方总是不置可否,不予搭理。清政府在这件事上虽然劳师动众耗时费力,但拳头总是打在棉花堆上,人家懒得和你理论,依然我行我素。弱国无外交,再怎么交涉也没人理,有的只是看笑话。最后清政府只能来了个不了了之。

 
标签: 光绪 慈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光绪当了多少年皇帝
    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光绪当了多少年皇帝
    1、光绪皇帝四岁登基,直至三十八岁去世,共在位三十四年。2、光绪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湉 ,又称清德宗(公元1871年8月14日至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的什么时候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
    1、光绪1874年12月即位,1875年改国号为光绪,所以光绪26年就是1875+26-1为1900年。2、光绪,是指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 3、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1871年8月14日—19
  • 光绪银币一两怎么辨别真假?
    1.光绪银币正面用繁体字写着“光緒銀幣”的字样,而假冒的光绪银币写的是“大清銀幣”。2.光绪银币上的字迹比较圆滑,而假冒的光绪银币做不到这么圆滑,注意看字的写法能看得出真假。3.光绪银币背面雕刻的两条龙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而假冒的光绪银币尤
    03-16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光绪帝喜欢瑾妃吗?瑾妃与珍妃真是姐妹关系吗
    瑾妃,他他拉氏,史称端康皇贵妃,生于公元1873年,去世于公元1924年,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是光绪帝唯二的妃嫔之一。瑾妃实际上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记,她远没有她的妹妹来的出名。说到她的妹妹,想来大家都很清楚,就是光绪
  • 揭秘大太监李莲英用亲妹妹色诱光绪帝内幕
    李莲英是清朝权势最大的太监之一,始终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但他以为这还不够,他想,如果能成为“皇亲国舅”岂不更好?因为他有这个条件:他有个妹妹,名叫李莲芜,年方二八,美貌超群,并且聪明又有些才艺。下面,360常识网网将为您揭秘李莲英用亲妹色诱
  • 慈禧逼迫光绪帝娶丑八怪的终极原因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光绪皇帝的皇后姿势平平,甚至算不得中上水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光绪皇帝选择这么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子作为皇后呢?隆裕(1868-1913),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
    12-30 光绪慈禧
  • 隆裕太后与慈禧太后关系怎样?与光绪关系怎样
    隆裕太后全名叶赫那拉。静芬,慈禧太后全名叶赫那拉·杏贞,两个人之间同为叶赫那拉族人,而且隆裕太后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弟弟。隆裕太后之所以能够嫁给光绪帝,成为正宫皇后,正是因为慈禧太后的指婚。两人既然是姑侄,是血缘上的近
  • 戊戌变法慈禧光绪决裂 不能让皇帝抓军权
    同:都能接受洋务异:光绪胆小懦弱却无父亲的谨慎,慈禧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慈禧太后与清德宗光绪皇帝有三重个人关系:他们是名义上的母子;血缘关系上的姨甥;传统亲戚关系上的叔母与侄儿。光绪的生身父亲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就是慈禧丈夫咸丰皇帝
    12-30 光绪慈禧
  • 光绪之死——被慈禧咽气前毒杀的儿皇帝
    1908年11月14日傍晚,清朝的光绪皇帝突然“驾崩”,这位因掀起不成功的“百日维新”而注定要永载史册的“鞑子皇帝”,在南海康圣人的口中是旷代圣主,在革命党章太炎笔下则是“未辨菽麦”的“载湉小丑”,其实只是一个可怜人。他的最大的不幸,是他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