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庆历新政的初衷是出于宋神宗个人私心?

   2020-04-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庆历新政时间在公元1041-1048年,这一时期北宋已经建国近百年,历史的车轴来到了北宋中期,虽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其中暗藏的危机却越来越深,在一片太平盛世下,百姓生活日渐困苦,各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社会

庆历新政时间在公元1041-1048年,这一时期北宋已经建国近百年,历史的车轴来到了北宋中期,虽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其中暗藏的危机却越来越深,在一片太平盛世下,百姓生活日渐困苦,各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社会贫富差距达到惊人的地步,导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宋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庆历新政发生的时间也是北宋内忧外患最严重的时期,这一期间西北的党项族建立了西夏国,与北宋的关系彻底破裂,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宋军大败,更加激化了国内的矛盾,北宋被迫承认了西夏的地位。而北方的辽国也趁机向北宋施压,勒索了大量钱财,一时间北宋政权竟面临存亡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以范仲淹、欧阳修为首的有识之士开始酝酿一场改革,这就是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发生的时间也是在北宋社会冗兵、冗政、冗费最严重的时期,由于在北宋立国初期采取恩荫措施来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导致到了北宋庆历年间,官员越来越多,政府财政开支入不敷出,很多闲散人员无所事事,白白消耗社会资源,而广大人民却生活困苦,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已经迫在眉睫,而庆历新政也就由此发生了。

庆历新政的背景

庆历新政的背景是相当复杂的,北宋宋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表面上一片太平盛世下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危机,而且这样的危机已经威胁到北宋政权的统治根基,概括起来这些危机总体来说一是积贫积弱,二是内忧外患。正因为如此,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背景之一就是积贫积弱,这是导致北宋中期社会危机重重的根本原因。北宋开国之初,吸取了唐末五代灭亡的教训,用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兵权,避免对中央政府产生威胁。但代价就是政府允许这些开国功臣的子孙以恩荫的方式入朝为官,进入北宋中期的庆历年间,这种恩荫做官的人数越来越多,不仅导致正常科举的官员没有职位安排,而且导致大量的冗官,造成中央财政的极大困难。

庆历新政的背景之二就是内忧外患,北宋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很严重,而政府又不加以抑制,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普通老百姓的负担很重,失去生活保障,因此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政府只好疲于应付。而且当时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夏、辽国不断对北宋构成威胁,而北宋的几场对外作战都以失败告终,最后都以贡献大量岁币了结,这就造成冗费现象。为了应对这样的危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庆历新政。

元丰改制历史进步性

元丰改制的历史进步性还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虽然从后来实行的效果看,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宋神宗裁撤了一些不必要的机构和闲散官员,财政收入有所增加,财政开支有些减少。而且元丰改制的历史进步性最体现在改革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皇帝个人的权力,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宋神宗推行元丰改制在后世有很大争议,但是它毕竟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重大改革。宋神宗的初衷是出于个人私心,为了满足他乾纲独断的欲望,因为在北宋中期以前,皇帝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会受到宰相和监察部门的制约,在元丰改制后,监察部门被裁撤,宰相的权力受到削弱,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做法在后世不断强化,这也可以体现元丰改制的历史进步性。

元丰改制的历史进步性还体现在它客观上改善了北宋中期官场上日益突出的冗官现象,使得官员在其位谋其政,官员各有所属,那些白拿俸禄不干实事的闲散官员有所减少,官员也能定员定职,各司其职。同时减少了官员进阶的阶数,客观上有利于官员的合理流动。元丰改制后虽然朝廷的行政效率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提高,而且宋神宗在改革过程中操之过急,也没有征询宰相王安石的意见,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怨声载道,但是朝廷的收入确实增加了,财政支出也节省了不少。

 
标签: 宋神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资治通鉴得名源于宋神宗 资治通鉴的简介
    资治通鉴得名源于宋神宗 资治通鉴的简介
    1、《资治通鉴》这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2、《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
  • 《时代》评史上最富十人 宋神宗是世界第三富?
    也许你能轻易说出当今世界的那些富豪们,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等等。那在历史上又有哪些富豪呢?日前《时代》杂志公布了一份富豪榜的"历史版本",评出了有史以来最富有的10个人,其中包括洛克菲勒、凯撒大帝、宋神宗、成吉思汗等,上榜的唯一健在的人物是
    12-31 宋神宗
  • 高太后简介 北宋神宗赵顼生母高太后生平介绍
    高太后简介:宣仁圣烈皇后(1032年-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亲,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治平二年(1065)英宗册封其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复起
  • 宋神宗赵顼简介 励精图治却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
    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长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
  •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
  • 宋朝宋神宗赵顼的生平简介
    神宗名顼,原名仲鍼,英宗长子,生母为高皇后。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立为皇太子。英宗死后继位。在位19年,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神宗继位之时,宋朝统治将近百年。宋初制定的许多政策,其弊端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官场腐败盛行,财政危机日趋严重,
  • 王安石为什么建议宋神宗赵顼收取青唐地区?
    收取青唐的背景是发生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后,王安石建议宋神宗收取青唐地区,以此来震慑西夏和吐蕃。青唐位于今甘肃地区,在北宋时期是宋朝和吐蕃、西夏的交界。青唐地区在唐朝时属于中原王朝,后来被吐蕃和西夏窃取。收取青唐的
  • 宋神宗赵顼 励精图治反而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
    宋神宗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20岁就以皇太子的身份从父亲宋英宗那继承皇位,生于公元1048年,死于公元1085年,在位仅18年,一位英年早逝的皇帝。在位的时候推行变法没成功,又加上战败的打击,最终郁郁而终。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宋神宗简介
  • 宋神宗不敢食神仙所赐延寿丹 于四十七岁而亡
    有一位异人曾经预言宋神宗某年会生病,还安排人献药给他,可惜宋神宗认为“眼见为实”,亲眼目睹神仙存在才听信神仙的话,所以没有吃下仙药。途中遇异人服仙药免死北宋熙宁七年,嘉兴僧人道亲,担任秀州副僧正。他有一天游历温州雁荡山,从大龙湫回来,想到瑞
  • “一代愤青”宋神宗 朕快意事一件也不得做
    宋神宗(1048~1085)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被誉为“一代愤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牛气的皇帝,却屡遭臣子们顶嘴,弄得心情郁闷,牢骚连连。熙宁年间,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综合体制改革,但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激烈反对。
    12-01 宋神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