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名臣包拯的辛酸史 偶遇恩师而改变命运

   2020-07-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话说,北宋仁宗期间,以仁义治国。然而,地方上的官员仗着天高皇帝远,贪污腐败,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屡禁不止。朝廷收到地方百姓的联名状纸,要求彻查地方官,还众百姓一个公道。于是,皇帝委派百官之首,丞相王延龄代天巡狩,将贪官污吏正法。王延龄从地方

话说,北宋仁宗期间,以仁义治国。然而,地方上的官员仗着天高皇帝远,贪污腐败,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屡禁不止。朝廷收到地方百姓的联名状纸,要求彻查地方官,还众百姓一个公道。于是,皇帝委派百官之首,丞相王延龄代天巡狩,将贪官污吏正法。

王延龄从地方上回来时,刚好又是一年科举取士的日子,包拯也正是众多高考学子中的一员。这包拯何许人也?他生于庐州合肥府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在家不受人待见,一家人都反感他,包括父亲。只有一位嫂嫂怜惜他,对他照料有加,出奇的好,为此,包拯称自己的嫂嫂为嫂娘。可以看出,包拯对自己嫂嫂的感恩之心。嫂娘希望包拯能出人头地,成个人家,也不枉费自己对包拯的一片苦心。这包拯也倒是争气,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所不通,来到这京城地参加高考。包拯和书童包兴到了京城后,找了一家宾馆先住下,预习下功课,过两日就要正式参加高考了。两日后,所有来京参加高考的学子经过保安搜身后,(看是否有夹带)进入教室开始考试答题。天不随愿,包拯竟然在高考的这天,大病不起,把书童包兴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请医生过来看病,也不见起色。高考结束后,他的病情才康复,可是,他错过了这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科举考试。

包拯伤心欲绝,内心的痛又岂是别人所能理解的呢!住了几天的宾馆(客栈),身上的钱也花完了,包拯和包兴只能来到大街上乞讨。包兴说道,公子,我们回家吧,待在京城会饿死的,包拯却不愿就这样回去。因为他觉得对不起嫂娘,让嫂娘失望了。正在他们主仆二人进退无路的时候,道路旁迎来一个八抬大轿,只见一中军怀抱尚方宝剑,两边御林军左右站立,好不威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前面好几排浩浩荡荡的豪华轿车迎面而来,警车开道,八面威风。只见包兴迅速让路,又赶紧喊着公子快给人家让路啊,可包拯因为没参加上高考,心中不悦。没把前面的豪华车队和包兴的话当回事,径直坐在路中央不动。警车开到他身边的时候只能停下,致使后面的车队都跟着停了下来,警车下来了一个保镖,张口就骂,你找死呢,还不赶紧离开。这时,只见靠中间一个高级轿车,或者八抬大轿里面一位慈祥的老者,头戴紫金冠,身穿紫袍玉带,脚蹬朝靴;用现在的话说,穿着西装、白衬衣、系着领带、脚穿黑皮鞋,好牛逼啊。

此人正是当朝丞相王延龄,他问道,怎么停下来不走了,中军(保镖)答道,前方有一乞讨者挡住回京之路。哦,王丞相一惊,下车(落轿)查看,他走到包拯身边,只见此人面虽黑,却气度不凡,颇有将相之才。便问道,这一年轻人,为何挡住我的前进之路,包拯没说话,中军(保镖)说道,大胆的小子,你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谁吗,乃是当朝相爷,还不下跪。相爷招呼中军(保镖),不要吓唬年轻人,包拯一听是丞相大人来到身边,慌忙参拜,小人不知道是丞相驾临,望其赎罪。丞相说道,不要紧,不知者无罪,但是你为何沦落大街上。包拯委屈的泪水直往下流,王丞相一看便想,难道是此人有什么冤屈吗?便继续说道,年轻人不要啼啼哭哭,把你的冤屈之事说出来,或许我可以帮你。包拯一听,高兴了,心想若是相爷肯出手帮自己,就一定能化解自己的职业危机。

包拯便把自己怎么沦落街头,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又表明了自己的志向。相爷一听,顿时大吃一惊,果不其然,本相没看走眼,此人将来一定是国之栋梁。如今天朝正是用人之际,包拯有治世之才,何不收为自己的门下弟子,它日为国效力。王延龄对包拯说道,你可愿意做我的弟子,待时机成熟,我上殿奏君王,让你出仕,报效国家。包拯一听,高兴的合不拢嘴,赶紧说到,我愿意,恩师在上,弟子参拜。王延龄赶紧扶起包拯,两个人相对而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包拯的此后职场路上,多亏他的恩师王延龄多次举荐和保护,他得以直线上升,得以化险为夷。历任县令、知府、开封府尹、三司使、御史中丞、礼部侍郎、给事中、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追赠礼部尚书,封爵东海郡开国侯等高级要职。他不畏权贵,斩杀了众多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也因此遭到多次罢免。

包拯的一部职场路是充满曲折与艰辛的,第一次高考就身染重病,失去了科举取士的机会。即使入了职场,做上了大官,又因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处处受排挤、弹劾。但他都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自己内心的信仰、信念,为之奋斗的那个除暴安良的目标,所以,他成功了。

都说今年就业难,可是哪一年又不难呢,年年都说难,年年皆如此。正是因为难,我们才要迎难而上,让我们记住那句名言: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东西,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标签: 包拯 名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包拯是什么朝代的 包拯是哪个朝代的
    包拯是什么朝代的 包拯是哪个朝代的
    1、包拯是北宋名臣。2、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3、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
  • 包拯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包拯到底是哪个朝代
    包拯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包拯到底是哪个朝代
    1、包拯是北宋人,包拯时期的皇帝是宋仁宗赵祯。2、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
  • 狄青和包拯是一个朝代吗 狄青和包拯是不是一个朝代
    狄青和包拯是一个朝代吗 狄青和包拯是不是一个
    1、是的,狄青和包青天都是北宋时期的官员,属于同事关系。2、狄青:狄青是北宋时期名将。狄青出身寒门,年少入伍,因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3、包青天:包青天名叫包拯,是北宋名臣。天圣五年,包拯
  • 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太监 竟和包拯有一拼
    在人们的观念里,似乎宦官没有一个好人。尤其是电视剧、小说作品中,宦官们结党营私,铲除异己,贪污受贿,甚至威胁王朝社稷。那么历史上真的就没有一个好太监吗?答案肯定是有的,只不过不多而已。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好太监。唐末五代时期最著名的宦官张承
    12-31 包拯
  • 包拯首开“走后门”先例 包拯护卫展昭的江湖地
    “开后门”一词,则首见于明人王一鹗的《总督四镇奏议十·举劾四镇将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营造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里的“开后门”,是指“开方便之门”,即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以方便人的出入。这就是“开后门”、“走后门”的初衷
    12-31 包拯展昭
  • 揭秘历史上的北宋名臣包拯头上真的有月亮吗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洁是众所周知的。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清廉、刚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断,勇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同邪恶的势力进行抗争,因此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称呼,后来人们又将他作为神明来进行崇拜,有人觉得
  • 包拯在史上真是手握兵器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吗
    之前有部电视剧《神探包青天》里面的包拯武功了得,由张子健饰演的包青天手握利刀亲自上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最后成功击退敌军。很多网友肯定就有疑问了。包拯不是文官吗咋都拿起刀剑上战场了。身为该剧导演的钱雁秋作出回应:发出这种言论的人,只能说明对
    12-28 包拯
  • 揭秘铁面无私的包拯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关于包拯的传说非常多。有一个关于文曲星下凡的传说故事,传说包公的脸是黑的是因为文曲星在下凡前拿错了脸谱。那时候,宋朝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玉帝派赤脚大仙下凡普度众生,于是他下凡后成了宋仁宗,宋仁宗出生后哭闹不止,是因为赤脚大仙大吵着要玉帝派文
    12-25 包拯
  • 包拯为何一生都没有真正的朋友?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
    12-24 包拯
  • “黑脸包公”包拯为什么拒收皇帝送的寿礼?
    宋包拯以为官清廉,敢于得罪权贵而著称于世,民间百姓亲切地称呼他“黑脸包公”。在他七十大寿之际,吩咐家人拒收贺礼。令其为难的是,第一位来送礼的竟然是当今圣上。诗言志,歌咏言,言为心声。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为百姓津津乐道的清官诗歌作品,同普通诗人
    12-19 包拯包公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