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应征入伍心甘情愿地做了郭威的一名亲兵

   2020-03-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赵匡胤南下投军过程中,曾经在襄阳一个寺庙借宿,被方丈赠以银两,而且走的时候得到了指点——一直向北,定会遇到贵人。原来,这方丈消息灵通,他得到了一个重大消息:后汉大将郭威,奉朝廷之命,为了平定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的叛乱,抵御北方契丹人的入侵,正招

赵匡胤南下投军过程中,曾经在襄阳一个寺庙借宿,被方丈赠以银两,而且走的时候得到了指点——一直向北,定会遇到贵人。

原来,这方丈消息灵通,他得到了一个重大消息:后汉大将郭威,奉朝廷之命,为了平定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的叛乱,抵御北方契丹人的入侵,正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对于赵匡胤这样的武学之才,这正是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于是,赵匡胤听信了方丈的指点,北上寻找郭威的驻军。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比巨人更高的成就。赵匡胤深深懂得这个道理,闯荡江湖这几年,局势频繁动荡,乱世中可谓是英雄辈出。出头的机会很多,但是依靠一棵大树,依傍一座大山,离出头之日的距离会更近。说白了,就是跟对一位领导,借势生根,步步跟进,领导成功了,他随之获益。而郭威,在那个动乱之世,他的勇武和谋略,在众多英雄中无疑是佼佼者。赵匡胤就要选择郭威这样的人做自己的领导。

郭威生于唐天佑元年(公元904),是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他先是投身在潞州李继韬帐下,后晋灭亡后,郭威归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部下,深得刘知远赏识。公元947二月刘知远建立后汉,就封爱将郭威为执掌军务的枢密副使。只可惜刘知远当皇帝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得了暴病身亡。临终前,他放心不下年幼的太子刘承祐,就命他最信任的郭威和史弘肇等担任顾命大臣。

公元948年,十八岁的刘承祐继位当上后汉的皇帝,史称隐帝。隐帝年龄尚小,办事也没有什么魄力,朝中大事完全取决于史弘肇、杨玢等众臣。除了朝中大臣以外,很多节度使也不服气隐帝。镇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的李守贞,性格桀骜不驯,他可不想伺候刘承祐这样一个无能的毛小伙。于是李守贞带着其他两镇——凤翔和永兴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没什么成效。这个时候,郭威作为镇国之“宝”,自然不能推脱责任,被隐帝任命为招慰安抚使,领兵西征,去教训桀骜不驯的李永贞。郭威随即出征,开始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

郭威是打仗打出名的,他所到之处,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赵匡胤经庙里那和尚指点,绕过华山,来到了陕西的临潼。正好郭威领着大军在这里扎营暂时休息,准备待兵士解除疲劳之后,便拔寨西进。赵匡胤自然知道这郭威的大名,他庆幸自己运气不错,还能有机会面见郭威。

郭威见了赵匡胤,心中有几分好感,这小伙子身高八尺,气度非凡,谈吐中很有见识。再详细问过之后,才知道是自己同僚赵弘殷之后。而且他并不想依靠父亲的名,而是独自闯荡,在这乱世,赵匡胤还是有几分魄力的。加上他武艺非凡,在兵营里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于是郭威就答应赵匡胤留在自己身边,让他做一名亲兵。

别小看了亲兵,虽然亲兵地位低微,只是一个小卒子,但是他受到的是将军言传身教的影响,比其他兵士更容易成长。因此,赵匡胤并不埋怨自己地位低下,他要的是学习,要在这位威名远播的将军身上学到各种可用的东西。两年的颠沛流离,锻炼了赵匡胤的机智和忍耐,现在他要学习的是沙场用兵和如何夺权上位的艺术。

郭威也是一个好老师,处处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赵匡胤。郭威把赵匡胤看成自己的亲信,言传身教,毫不保留。确实,他看准了这样一匹千里马,真是慧眼识英雄。赵匡胤抵达了郭威军中之后,据说善于望气看风水的术士,就已经看出郭威大军中有“三天子”气。“三天子”,当然是指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了。当然,这只是后人的杜撰。不过,郭威潜心培养起来的英才,后来偷走了郭威辛辛苦苦打来的江山,这是后话。

郭威指挥的平叛战斗很快就打响了。郭威军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郭威平易近人,善待士兵,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马上赏赐,负伤的他也亲自去抚慰。他从不刚愎自用,不管谁提的意见,他都会接受。看到主将如此仁厚,而且军事指挥又非常得当,上下将士都和睦一心,士气大大提高。

郭威虚心听取将领们的建议,博采众长,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后用围困打消耗战的办法与敌对垒,一年后,在城中粮草已尽,士气丧失的时候一举攻陷,李守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在平定河东的战役里,赵匡胤拿着武器,第一次站在了战场上。他大展自己的武艺,对叛军毫无留情,立下了很多军功。

w

后汉隐帝刘承祐见郭威出征告捷,任命郭威做了邺都留守。赵匡胤作战优秀,郭威之所以没有向朝廷举荐他,是私心在作怪。他赏识赵匡胤,希望赵匡胤能在他这里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为他所用。赵匡胤毫无怨言,他很清楚当时的局势,能跟在郭威身边,比谋个一官半职要划得来。短短时间,随郭威出征途中,他确实学到了一些实战本领、领导艺术。

另外,在郭威的帐下,赵匡胤逐渐结识了一些勇武之将,像少时好友韩令坤、慕容廷钊、石守信等,还有郭威的养子柴荣。这些人脉力量为他后来建立大宋朝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标签: 赵匡胤 郭威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