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疑案 揭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真相

   2020-04-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自民国以来,“孝庄太后下嫁”之说,便传的沸沸扬扬。有关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秘闻,既无文献根据,也无档案依据。从目前清史研究的情况看,既没有过硬的材料证明太后下嫁了,也不能完全消除关于太后下嫁的疑问。所以,三百多年来,孝庄太后是否下嫁一直是清

自民国以来,“孝庄太后下嫁”之说,便传的沸沸扬扬。有关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秘闻,既无文献根据,也无档案依据。从目前清史研究的情况看,既没有过硬的材料证明太后下嫁了,也不能完全消除关于太后下嫁的疑问。所以,三百多年来,孝庄太后是否下嫁一直是清宫中的一桩疑案。

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博研究员,国内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支运亭推出新书《大清开国六十年》。支运亭接受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书中有不少他多年研究的新成果,比如当年努尔哈赤移都沈阳的主因,比如皇太极的猝死并非无疾而终,而是久病未愈所致等等。

当时努尔哈赤突然宣布要放弃历史古都辽阳和新建的东京城,迁移到比辽阳小十倍的沈阳建州旧城?支运亭根据对沈阳故宫满文史料、建筑历史及地方史料的研究,得出结论:主因是后金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政治路线的错误,造成后金政权岁荒食匮,民不聊生;民族政策失当,造成满汉民族矛盾尖锐,辽民武装反抗起义的浪潮风起云涌,再加上明朝、朝鲜、蒙古在军事上的威胁,可以说当时的后金政权中心辽阳正处在四处逼近的危境之中。

努尔哈赤清楚地认识到,如继续据守在辽阳,自己三十余年开创的王业必将毁于一旦。所以他才不顾诸王和大臣的反对,决意迁都沈阳,迁都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摆脱当时的危机局面,回避辽沈汉人反抗的锋芒。

了解些清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清太祖以“十三副遗甲”起兵,支运亭则说,努尔哈赤是以妻子家的财力支持起兵,“打仗都是花钱的,不可能光靠着几副盔甲就起兵了。当年努尔哈赤娶了一位大户人家的女儿,他岳父家非常富有,他能下决心起兵也是在征得了妻子同意的基础上的。”

谈到与其他清史书的差异,支运亭说:“这本书只是写清朝开国六十年,具体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借古勒寨父祖被杀复仇之名,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到明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于盛京皇宫大政殿敕命摄政王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大清开国的这六十余年,在我国历史上属于特定历史时期。

书里也通过考证揭秘了不少精彩的、重要的内幕。比如,皇太极如何即位、大胆改革弊政及夜宿清宁宫猝死,六岁福临两次登基的内幕和皇太后与多尔衮的私情等重要历史事件。”

传闻关于那段有名的“孝庄下嫁多尔衮”,支运亭说是因为汉族人对满族和蒙古族姓氏不了解造成的误会,“皇叔父摄政王要娶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消息是传遍北京城的,朝中人也都知道,摄政王新娶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原本是肃亲王的福晋,但民间的汉人哪儿知道蒙古人的姓氏和名字,最后传成了当今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下嫁摄政王。当时还有文人写诗嘲讽,其实是以讹传讹了。”

谈到皇太极夜宿清宁宫的猝死,支运亭说道,“我查找了皇太极‘圣躬违和’方面的史料和外国史料所载当时服用药剂的处方分析,皇太极的死因不是以前史书上记载的‘无疾而终’,而是因为他身体久病未愈所致。其中事必躬亲、朝事劳顿是造成皇太极生前患病的主要原因;皇嗣早逝、宸妃病亡是造成他死亡的相关原因;圣躬违和、久病未愈是造成皇太极心脑血管堵塞、突然死亡的直接原因。”

现下不少清宫剧热播,支运亭也时不时看看,看到不妥之处,便有话要说,“比方说,前一阵《康熙王朝》,皇太后自称‘孝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孝庄是谥号,孝庄怎么知道自己死了之后的谥号;再比如‘三藩之乱’,实际上尚氏家族并没有造反,尚可喜是提出了要撤藩,导致了后来吴三桂造反,到‘三藩之乱’时,尚可喜已经死了,怎么可能造反;还有孝庄皇太后把苏麻喇姑许给康熙那是不可能的,苏麻喇姑是孝庄自小的贴身侍女,跟康熙差着两辈呢,孝庄只是让苏麻喇姑伺候康熙,暧昧不可能有……在这里我也想说,涉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即便要经过改编,也还是该尊重历史的。”

我们在探讨孝庄太后下嫁疑案之时,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才可以廓清戏说历史的迷雾;才能够了解皇太后和多尔衮在皇帝年幼、江山不稳、国运维艰的局势下,以大局为重,和衷共济,形成合力,共度难关,取得胜利,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经验。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孝庄皇后的陵墓不在清东陵 那在哪里?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之妹。孝庄文皇后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
  • 多尔衮死后为何被鞭尸?多尔衮真的爱孝庄吗
    多尔衮,原名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宗努尔哈赤的十四子,清太祖皇太极的弟弟,顺治帝的叔叔。多尔衮生前获得了无数荣耀,天命十一年被封贝勒,后因攻得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后又被封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拥立皇太极第九个儿子,也就是孝
  • 孝庄为何被称为“大玉儿” 孝庄真辅佐三朝皇帝
    孝庄太后,也就是孝庄文皇后,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公元1613年,公元1688年去世,享年75岁。清初乱世,一大批能人异士,杰出人才纷纷涌现而出,而能以一女子之身在这个时代,占据重要地位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用自己的政治谋略,辅佐
    12-24 孝庄皇后
  • 为了报复孝庄 顺治临死留下遗诏让兄弟即位
    关于顺治皇帝临终传位问题,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质疑,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康熙帝玄烨在顺治生前并不受宠。而最让人信服的无非就是玄烨曾经出过天花,而得以继承皇位。然而分析顺治和孝庄太后的母子关系却不难发现,这对母子在感情上不甚和睦,顺治处处受到母后孝
  • 孝庄太后和多尔衮野史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传了百余年,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认为虽无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实,观点仍难以统一。推原
  • 孝庄死后为何不愿与皇太极合葬?
    中国古代社会的格局是男尊女卑,拥有话语权的永远都是男人。但是也不乏有很多传奇女子的故事流传至今,甚至历史上还有女性皇帝。今天要说的这个女人在历史上有很重的地位,她不是皇帝却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她就是孝庄皇太后。孝庄太后这位清初的传奇女子,后世
  • 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子嗣?
    清朝的孝庄文皇太后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贤后,关于她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就是他曾下嫁多尔衮。那么孝庄下嫁多尔衮为何没有留下后嗣呢?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孝庄的五岁儿子福临在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渔翁得利,当上
  • 孝庄太后布木布泰与摄政王多尔衮的爱情是真的吗
    多尔衮的地位从“皇叔摄政王”一直升到“皇父摄政王”,这就出来一个流言,即“孝庄下嫁多尔衮”。南明小朝廷的诗人张煌言,挥笔写下一首诗:“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首诗广为流传,让很多人相信它是真的,甚
  • 皇太极爱大玉儿吗 揭秘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谁
    皇太极爱大玉儿吗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他继承了汗位。皇太极有15位后妃,其中有一个是大玉儿,也就是孝庄文皇后。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皇帝的妃子众多,加上他们政事繁忙,所以不可能将全部的精力全花在去对待自己的妃子上,
  • 紫禁城秘事 孝庄死后太后们为何惧住慈宁宫
    慈宁宫经历了明清两朝四百余年,最初了明朝皇贵妃的所居。1563年,即明嘉靖十五年,在仁寿宫原址上兴建慈宁宫。清朝顺治帝入关后,沿用了明制,1653年慈宁宫修葺后,迎来了它的第一位主人:孝庄文皇后。此后作为太后所居正宫和太妃的随居住所。在清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