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符合五虎上将吗?三国志里排名为何没有他

   2020-03-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提起蜀国的五虎上将,可谓是脍炙人口,当然根据正史中记载,这是莫须有的,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不过在罗贯中的书中却将赵云等五人封为了五虎上将,不过有人也说子龙只是个小兵,根本配不上这个名号。虽然陈寿也将其与关张马黄记入同一传,但因为著书者本身就是

提起蜀国的五虎上将,可谓是脍炙人口,当然根据正史中记载,这是莫须有的,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不过在罗贯中的书中却将赵云等五人封为了五虎上将,不过有人也说子龙只是个小兵,根本配不上这个名号。虽然陈寿也将其与关张马黄记入同一传,但因为著书者本身就是蜀国人,因此难免有所偏失,不过也能够看出他的确在蜀国人民的心中很受敬仰。

早先在追随公孙瓒的时候,结识了刘备,在邺城时与其一起去往了荆州,慢慢成为了一名护卫偏将,后来在平定南方诸郡之后,又升为偏将军,兼任桂阳的太守。而二爷当时却已经是襄阳的太守,更是大名鼎鼎的荡寇将军,翼德则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官位都比子龙大了不少,后来刘备进入蜀地,将他留在了荆州,当了一个小小的警备队长,职务也是在内务那一块,与原先的风光将军大相径庭。

在截江救了刘备的儿子之后,他被军事孔明带着去往平定益州,这时他才又被封为将军,这里的将军还是个护卫将领,而人家二爷乃是是拜前将军,翼德也做到了右将军,左将军则是马超,剩下的一位黄忠是后将军,又为关内侯,凡是被封为五虎上将的,哪一个不比他官大的多,甚至连名不经传的魏延都是镇远将军,刘备若是让他们平起平坐,另外四位难免心中不服,子龙也会感觉惶恐不已。

后来二爷和黄忠都先后离世,翼德为车骑将军,镇北将军是魏延,但是子龙依旧没有立即得到提拔,第二年才终于坐上了镇东将军,勉强与魏延平级,因为几场败仗而又被贬成了一个镇军将军,在后来甚至在他死后,也还是个镇军将军。这是因为自从他回到军中之后,接连几次的战役失败,使其官位一再被贬,所以到他这一辈子结束,他都没有能够与另外四人平起平坐,所以刘备又怎么可能拜他为五虎上将呢?在其死后,阿斗也没有立即为其追赠谥号,而是在蜀国将亡前三年的时候,才想起来这件事。

话说回来,还是因为出身的问题,平民出身的他没有非常显赫的家世,导致其空有一身本事却不能得到重用,如果单论能力和功绩的话,他比起另外四位来,丝毫不逊色。在刘备还在袁绍手下任职的时候,他受其指挥,生擒了夏侯兰。而在长坂坡一战中,刘备抛弃妻子夺路而逃,是他保护甘夫人,带着后主冲杀出来,在他掌管荆州内务之时,曾与翼德一起截江,而再一次救下了阿斗。

在蜀魏争夺汉中的时候,他和黄忠负责抢劫对方军粮,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始终不见黄忠返回,子龙带着数十人就敢跟魏国大军抗衡,就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夸赞他一身是胆。而在街亭一战中,他更是漂亮的断后,受到了重臣邓芝的夸赞。可见其他是一个武力值超高的人物,安排计划详细周密,只是因为军衔限制而无缘带兵统军。

再说他的为人非常机敏,而且敢于直谏,在占领益州之后,大家开始商量着将城里面的房屋和田舍赏赐给那些有功的将领,但是却被他劝阻了下来,又重新还给了城里面的百姓。在二爷逝世之后,蜀国大军本来想去攻打吴国,替二爷报仇,但是他却站出来反对,称先打败曹军才是重中之重,等到战争结束,再去收复吴国根本花费不了多大的力气,但是却没有被采纳,两军开始交手不久,吴国便占到了便宜,接着立即退走。在街亭战役失败之后,蜀军开始大面积的溃逃,只有他的部下没有受到丝毫损伤撤退回来的,这本应得到赏赐,但他却说既然这场仗输了,又哪里有赏赐的道理。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原因,他被陈寿与其余四人列为了一传,而罗贯中也在书中狠狠的捧了他一把,用这种方法来体现他的本事和德行,虽然与正史有所不符,但还是非常公平的,同时也受到了民众们的推崇。五虎上将虽然常见于民间史料,但是在史学家眼里却是得到承认的,不过正史之中于情于理都没有相关的记载,而只有魏国的五子良将。子龙之所以能作为其中的一人,主要还是因为他的确符合这个资格,当然不是说在当朝的统治者心里,而是说他在我们这些人的心里。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