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十八路诸侯为何对付不了一个董卓?

   2020-06-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曹操“发矫诏诸镇”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忽啦啦就17支人马:“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曹操“发矫诏诸镇”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忽啦啦就17支人马: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加上曹操自己一共是18路,大家兵力“多少不等,有三万者,至有一二万者”,如果按这个推算其总兵力应该在30万人左右了,“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30万大军,里面有曹操、袁绍、公孙瓒、孙坚、马腾、陶谦这些猛人,还有在他们手下效力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些虎将,共同对付一个董卓肯定不在话下,然而这么热闹的局面竟然没过多久就曲终人散了。

原因是什么呢?演义和史书给出的答案基本上一致,那就是关东联军心不齐,大家各怀私心,都不愿意冲在前面,结果被董卓各个击破了,如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灭董卓不在话下。

但真实的情况未必如此,即使当时大家心很齐,不发生内讧,就一定能消灭董卓吗?这倒未必。

据《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所谓“十八路诸侯”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算起来大概只有11路,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郡太守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代理奋武将军曹操。

他们的职务多是刺史、太守,是地方上的行政官,按照汉朝制度,“州郡不典兵”,他们都没有军权,袁术虽然有后将军的头衔,但本也是虚职,此时又已被董卓控制的朝廷免了职,根本不掌握军队,曹操的代理奋武将军一职也是袁绍遥拜的,不合法。

而且这些刺史、太守大都是不久前何进、袁绍为在地方夺权而任命的官员,任职时间稍长些的韩馥到任也顶多一年多,其他人多是几个月,他们虽然有朝廷颁发的委任诏书,但在豪强大族左右地方政局的汉末时期,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这些刺史、太守为参加会盟都带来了一些人马,《三国志》说“众各数万”,这个说法比演义还夸张,像张超、袁遗、孔伷这些人手里如果真有“数万”人,那就是陶谦、公孙瓒一级的角色了,他们充其量只有几千人,“众各数万”一句应该当“众数万”理解,指的是酸枣诸军的总数。曹操后来在酸枣看到“诸军兵十余万”也略有夸张,或者是把各支人马负责后勤保障运输的人数都计算进去的结果。

更要命的是这些人马都是临时召募的新兵,缺乏训练,曹操在已吾募兵一下子就召来了数千人,也根本来不及训练,让这些人上战场与强悍的凉州军正面交锋只能是送死。长沙郡太守孙坚是个老牌军人,很有军事才干,手下的人马战斗力也最强,但他是后来参加讨董的,关东联军会盟时并没有主动联络他。

另外,联军在酸枣会盟的时间是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突然有许多人马聚集在一块,军粮供应就是个难题,由于联军首领大多缺乏自身积累,大部分人只能靠作为“东道主”的冀州刺史韩馥、陈留郡太守张邈提供后勤供应,他们二人显然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也就是说,面对总兵力10万左右、以骑兵为主且久经战阵的凉州军,关东联军不仅在素质、装备和后勤上没法比,就连数量上也不占明显优势,凉州军在守、关东联军在攻,攻守之势也有利于凉州军。

这就是刘岱、张邈、张超、桥瑁等人每天“置酒高会”、“莫肯先进”的原因,不是他们成心耍滑头,而是他们知道根本打不过。曹操在《嵩里行》中写“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但当他联合鲍信率先出击汴水时,却被徐荣杀得一败涂地,上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应该此时的曹操没有张邈等人清醒和明智。

当时真正的实力派是徐州的陶谦、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辽西的公孙度、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焉,他们都手握重兵,倒是“众各数万”,占的地盘也都很大,他们如果一块参加会盟,董卓恐怕连放手一拼的信心都没有了,没准会乖乖退回凉州去。

他们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关东联军,但也没有参加会盟,他们仍然尊崇洛阳的天子,表明他们事实上在给董卓站台。他们的态度之所以与袁绍等人不同,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实力,是既得利益者,对他们来说保住已得到的利益比冒险更明智。

虽然号称有“十八路”之多,虽然英雄如虎、猛将如林,但实力远不如人,真正的实力派也没有来参加,这才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失败的根本原因。

 
标签: 诸侯 董卓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烽火戏诸侯后周幽王的那位美人儿下落如何?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都耳熟能详,其中的男主角周幽王成了“狼来了”的那个孩子,结果没有好下场。而女主角褒姒(bāo sì)后来怎样了呢?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位天子,但他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有一年周王国发生了大自然灾害,赵国国王便进谏周幽王,让他要
    12-31 周幽王
  • 周幽王姬宫湦简介 烽火戏诸侯的西周亡国之君
    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宫涅sheng(一声)。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法苑珠林》卷四十三引《搜神记》言“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5年),幽王生”幽王二年(前
  • 古代的“饭店”最早为便于诸侯纳贡而开
    如今,很多人看到“饭店”就会想到“吃”,可令人困惑的是,为何众多以“饭店”命名的场所却并非以“吃”为主呢?原来,饭店绝非“吃”那么简单。“饭店”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能提供食宿的场所。如《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写到“那日没有便船,只得到饭店权宿
    12-27 诸侯
  • 周朝疆域 将领土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诸侯
    领土区域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行政区划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
  • 三位君主战死沙场后 这国家终于成为一方诸侯
    在西周末年,申候联合犬戎攻占了镐京,结束了周幽王的统治。在诸侯的帮助下,周平王即位。为了赏赐秦人的功劳,不仅赐以伯爵,促使秦人从附庸走向诸侯。更是大方的给秦国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将仍然被犬戎占领的关中岐山等土地送给秦国。但是,即便是一张“
    12-25
  • 秦国统一功臣王翦父子帮秦朝灭了哪些诸侯国
    如果说秦国为什么能够很快的统一六国,肯定跟很多人分不开关系,武将和谋士的贡献都是缺一不可。其中,武将肯定包括大将王翦,他对于秦国的扩张有着重要的影响,倘若没有王翦,统一的步伐肯定受到阻拦,可以说他是秦统一过程中的最大功臣。王翦的出生时间不详
  • 是谁给曹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
    据《三国志》,毛玠的最大贡献,是给曹公提出“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毛玠当初本想到荆州投刘表,途中听说刘表法令不明,判断此人难成大事,就改道去兖州投了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相当于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毛玠得以接近曹操,就向曹操提出自己
  • 秦人一个非诸侯国 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犬戎骑兵
    镐京事变,秦人救周。在洛阳王城,周平王正式册封秦人为诸侯国,封地就是整个关中之地。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条件——“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周平王的说法是:犬戎无道,侵夺并盘踞在我周人的岐山、丰镐之地,只要秦人能攻杀驱逐戎
    12-19 诸侯
  • “烽火戏诸侯”是历史误读 技术上并未达到水平
    我们小的时候,大多听过《狼来了》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的道理。但是小朋友们肯定不知道,第一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就是中国的历史之父司马迁。当然,他讲的故事版本跟我们小时候听到不大一样,名字也不叫《狼来了》,而叫做《烽
    12-19 诸侯
  • 姬寤生简介 史上第一个将君王射下马的诸侯
    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和他一起殉难的还有宰相姬友。我们前面已经认识的郑国国君姬掘突是姬友的嫡长子。他不仅继承了国君的位置,还继承了东周王朝中央政府宰相的位置。姬掘突东征西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使郑国成为当时头号封国。由于东征西讨占用了大量
    12-18 诸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