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 真的是昏君吗?

   2020-07-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提到万历皇帝,第一个印象就是不上朝的皇帝,连续28年不上朝,如果吉尼斯世界纪录有皇帝不上朝的项目,万历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位48年,竟然有六成的时间给自己放假,也是空前绝后了。在万历年间,大臣看到万历的机会,不会比最底层宫女的机会高多少。万

提到万历皇帝,第一个印象就是不上朝的皇帝,连续28年不上朝,如果吉尼斯世界纪录有皇帝不上朝的项目,万历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位48年,竟然有六成的时间给自己放假,也是空前绝后了。在万历年间,大臣看到万历的机会,不会比最底层宫女的机会高多少。万历为何不上朝,历史众说纷纭,但是他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不理朝政的君王形象。

但是,万历并不是一个惫懒的皇帝,而是正相反,他曾经也为做一位明君做过很多准备。

明隆庆六年(1572年),10岁的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改元万历。他的父亲隆庆帝在留给他的遗诏中说:“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指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成国公朱希忠)、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德,无事怠荒,保守帝业。”除了国事外,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进学修德”自然成了遗嘱的重要内容。皇家历来重视对皇子的教育,由草莽英雄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也不例外。其实这一年的三月,朱翊钧就已正式“出阁就学”,为将来成为一个称职的君主做准备。

皇帝就学,分为日讲和经筵两种。日讲是学习平常的知识,经筵是为皇帝讲授经传史鉴特设的讲席;日讲为经常性的学习,经筵为不定期的讲座。皇帝年幼时日讲尤受重视。张居正做过隆庆帝潜邸时的师傅,这一经历是他能在隆庆朝入阁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义无返顾地承担起小皇帝学习的事务。这一年六月,张居正上书为万历帝初步排定了上朝与日讲的日程表:每月逢三、六、九日上朝,其余的日子做日讲。这就是说,每10天里有3天上朝,其余7天日讲。这种安排充分考虑到万历帝年龄幼小需要学习的实际,将日讲放到了优先于上朝的地位,得到了太后及朝臣们的一致认可。

经筵的仪制要比日讲隆重的多,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官员亲自参与其事。经筵分在春、秋两季进行。月凡三次,逢二进行。春讲,二月十二日始,五月初二日止;秋讲,八月十二日始,十月初二日止。全年共15次。经筵主要讲解四书与五经,结束后光禄寺在皇极殿(太和殿)东庑设宴款待参加经筵的官员。

读史可以明智。为了让小皇帝能更快地从历史经验中学习治国的方法,张居正于隆庆六年(1572年)向万历进呈《帝鉴图说》一书,该书由张居正命讲官马自强等人考究历代帝王事迹,选取“善可为法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每一事配图一幅,后面附以传记本文,图文并茂,很适合少年皇帝的心理。万历对此书十分喜爱,常将之置于座右,便于随时翻阅,借以明理澄性,每逢讲读之日,便叫张居正解说,习以为常。

对于10多岁的孩子来说,四书五经毕竟过于深奥难懂、枯燥乏味,因此课暇时万历帝对诗词、对联、书法等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少年万历曾写过一首《咏月诗》:“团圆一轮月,清光何皎洁?惟有圣人心,可以喻澄彻。”以明月喻澄彻的圣人之心,颇见功力。万历二年(1574年)四月,刚上“属对”课的万历皇帝“面谕辅臣作对联。(辅臣)先拟三字对云:‘天地泰’,(万历)对曰:‘日月明’。张居正贺云:永乐十一年端午,宣宗随成祖北京射柳,连发三矢皆中。又出对云:‘万方玉帛风云会’,即对云:‘一统山河日月明’,成祖大喜,赐名马、纻丝等物。时宣宗年十五也。上所对适与符合”。

万历帝酷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习字时先摹赵孟頫,后专章草。少年气盛的皇帝经常借兴挥洒盈尺大字赏赐给辅臣们。他曾赐首辅张居正“宅揆保衡”四字,赠次辅吕调阳“同心夹辅”四字,赠六卿“正己率属”各一,讲臣六人“责难陈善”各一。张居正等人虽然事后上书称颂御笔“遒劲飞动,有鸾翔凤翥之形,究其精微,穷其墨妙,一点一画,动以古人为法,锋颖所落,奇秀天成”,但同时也委婉地规劝沾沾自喜的小皇帝于此不必过分花费精力,在肯定万历的书法是前代人主善书者无以复逾的基础上,指出“帝王之学”,当务其大者,并列举汉成帝、唐明皇通晓音律,梁元帝、陈后主、李后主、宋徽宗能文善画,可他们的这些才华对治理天下丝毫无补,万岁爷应该及时“讲求治理,以圣帝明王为法”。

张居正尽心尽力地对小皇帝万历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他勉力尽心,能达到或超过前代贤王,再现大明帝国的辉煌。但“糜不有初,鲜克有终”,或许是因严管之后的逆反心理在作怪,或许是没了李太后与张居正的良言督促,或许是有了新首辅申时行的迎合……万历亲政后不仅没能将其少年学习时的勤奋精神带到治理国事中来,还成了几十年不上朝的逍遥怠政的皇帝,终将明王朝推向灭亡的边缘。

 
标签: 昏君 万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三国孙权为何晚年就变成了一个大昏君?
    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然其晚年,于律政上又昏招频出,把才俊之士杀的杀、徙的徙,逮之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在三国魏蜀吴三家
    12-30 三国孙权
  • 古人逆袭 李世民被骂昏君 海瑞用生命打土豪
    光宅元年,徐敬业在扬州造反,骆宾王作《讨武曌檄文》,其中有“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等句子,既说武则天是个不折不扣的“土豪”暴发户,又批武则
  • 宋后废帝刘昱是昏君吗?刘昱和刘子业是什么关系
    刘昱,史称宋后废帝,也有苍梧王的说法。刘昱生于公元463年,是宋明帝的长子,死于公元477年。关于刘昱的性情倒是多有纷纭之说的,但大抵不过其中有着慵懒倦怠、穷凶恶极,酷爱杀人嬉戏,是一位历史上典型的自毁灭亡的君王。关于刘昱的传闻倒是不在少数
  • 朱元璋是怎么死的?朱元璋是昏君还是明君?
    说到朱元璋,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谁,不过大家对他的关注往往是他的长相之谜,最多也就知道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濠州钟离人,原名朱重八,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328年,去世于公元1398,在位30年,
  • 他有千秋之功却被称昏君 冤枉还是咎由自取
    隋炀帝杨广,他的谥号,是怎么来的呢?是他的对头唐高祖李渊起的,意思是“好内怠政,外内从乱”,属于最差的一类谥号。事实上,杨广的“炀”是他独享的,中国历代君王,只有一个炀帝。隋炀帝这个君主,真的如史书和后世所言,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吗?可以这样
    12-28 昏君
  • 只因他杀了岳飞骂他昏君可有多少人看到他的功绩
    宋高宗赵构,因为杀害岳飞被后世唾骂,他该骂吗?该骂,因为他自毁长城;该骂,因为他为了皇位不想迎二帝回归;该骂,更是因为他对金国的妥协。但是,这个被千古唾骂的皇帝,其实也是一个很出色的人,特别是他是一位极有能力的政治家。众所周知,北宋倾覆,兵
    12-28 岳飞昏君
  • 扶不起的阿斗?“昏君”刘禅为什么能在位41年
    从我们现今掌握的资料来看,刘后主并非是昏庸之君,也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君主。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三国时蜀汉为何不置史官
  • 揭秘一代中原霸主魏惠王 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魏惠王是不是昏君魏惠王综合说起来不算是昏君,严格的说,他早期是严明的强君,晚年开始走下坡路,成为一个庸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认定魏惠王是昏君。《大秦帝国之纵横》魏惠王剧照魏惠王早期励精图治,勤于理政,再加上有公叔痤为相、庞涓为将,在夺位之战
  • 历史上的汉安帝刘祜到底是不是一个昏君?
    汉安帝刘祜是东汉第六位皇帝,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在位19年,享年32岁,葬于恭陵。谥号孝安皇帝,庙号恭宗。刘祜为何早逝延平元年八月,汉殇帝不幸早夭。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骘又去与太
  • 明朝嘉靖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呢?
    嘉靖是明代一个绕不过去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5年,仅次于他的孙子万历。在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革除先朝蠢政,使朝政为之一新。嘉靖的资质被认为是非凡的。他爱学习,好动脑,博览群书,联对敏捷。稍懂事时,就参加王府的一切例行仪式和典礼,还被带到北京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