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手下的花木兰竟拔刀强奸男下属

   2020-06-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然而出乎朱某意料的是,除掉衣衫之后,五大三粗的陈某竟然是个女人,于是,他起初的抵触和排斥也就荡然无存。从此,朱某每天晚上都到长官的住所就寝,两人如胶似漆,打得火热。木兰从军是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古乐府诗记载的传奇,讲叙古代孝女花木兰为替

然而出乎朱某意料的是,除掉衣衫之后,五大三粗的陈某竟然是个女人,于是,他起初的抵触和排斥也就荡然无存。从此,朱某每天晚上都到长官的住所就寝,两人如胶似漆,打得火热。

木兰从军是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古乐府诗记载的传奇,讲叙古代孝女花木兰为替代年迈的父亲服兵役,女扮男装从军十二年,屡建功业,直到回家以后,同伴方知她是女性。至于历史上是否确有木兰此人,历朝历代的学者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人,有人则认为是隋恭帝时人,还有人以《木兰诗》中“可汗大点兵”为依据,认为木兰非隋即唐之人。

抛开木兰其人其事的真伪不谈,在清代笔记中,也有女性改扮男装从军多年而无人识破的记载。《清代野记》云,同治初年,清军大将多隆阿奉旨督办陕西军务,他到任以后,大量招募服务于军队的长期役夫,有个肤色黝黑、脸上长满了痘瘢的陈姓少年前来应征,主事见他长得又高又壮,力大无比,就让他专管放养军马。由于他做事肯出力,能吃苦,很快就被提拔入营做了士兵,并且在频繁的战事中如鱼得水,屡建奇功。经过十年的征战,陈某因为作战勇敢,获得了朝廷赏赐的“巴图鲁”勇号,官至记名提督,隶属于陕甘总督左宗棠的麾下。

安徽有个书生朱某,数次应试不中,一怒之下就投笔从戎,在军中做了一个掌管书牍的小文员。朱某随军多年,屡经调动,最后调到了陕西,在记名提督陈某的麾下任职。正值青年的朱某,仪容英俊,风度翩翩,性格也是恭谨谦和,待人处事彬彬有礼,长官陈某很器重他,对他特别地好。有一天晚上,陈某把朱某召到家里喝酒,几杯落肚之后,陈某突然提出让朱某陪寝。朱某大惊,断然拒绝,陈某顿时拔刀威胁,说若是不答应就当场把他杀了。为了保命,朱某只得违心允承下来。

然而出乎朱某意料的是,除掉衣衫之后,五大三粗的陈某竟然是个女人,于是,他起初的抵触和排斥也就荡然无存。从此,朱某每天晚上都到长官的住所就寝,两人如胶似漆,打得火热。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同僚们很快就发现了朱某和长官的这种特殊关系,对他都很鄙视,以为他是降低自己的人格,曲意奉承,做了长官的同性情人。没多久,陈某怀孕了,随肚子一天天地大起来,而她又怕事情败露,不敢贸然找医生堕胎,眼看将要临产生子了,事情很难再掩盖下去,就把朱某找来商量对策。朱某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就鼓动她以木兰从军的例子,主动向顶头上司左宗棠禀告,如实地陈述事情的经过。

左宗棠听了陈某的禀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竟然会有如此怪诞的事情发生。当他准备将这件事情据实上报朝廷的时候,却被手下的幕僚阻止了。幕僚说,当初陈某作战勇猛,获赐“巴图鲁”的勇号,正是您向朝廷报的战功,如今朝廷要是认为她欺罔天听,怪罪下来,恐怕您也逃脱不了干系,还不如私下把事情就地解决了。左宗棠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把两人找来,让朱某从此改用陈某的名字,代替她的职位,而陈某就此改为女儿身。

不过,得以坐享其成、僭代了记名提督一职的朱某,却慢慢开始嫌弃陈某的肤色太黑,脸上又有瘢痕,体形也太过壮实,没有一丁点女性的轻盈婀娜之美,于是渐渐起了异心。后来,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朱某从征立下战功,遂借机请求恢复本姓,还纳了两个小妾。这下陈某可不干了,只是她已无权无势,无力再行干涉,而且她也知道,如果事情闹了开来,自己恐怕也讨不了好去。于是,她携带所有家财和儿子迁居到了别地,与朱某彻底断绝了关系。

汉乐府中有一首《有所思》,诗中的女主人公知道情人有了二心,毅然毁掉了原本准备送给情人、用珠玉制成的名贵发簪,并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爱得直白炽热,恨也恨得决绝无情的陈某,不仅演绎了一出再版木兰从军的好戏,其行事风格,也与古乐府诗中的人物性格有几许相似之处。也难怪《清代野记》的作者张祖翼会感慨地说,这件事情若是像古乐府诗里的故事一样付之管弦,为人广为传唱,舞台上从此也就多了一出精彩的杂剧故事。

 
标签: 左宗棠 花木兰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左宗棠拜见偶像林则徐,一时激动竟失足落水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名臣,二人相差27岁。当林则徐功成名就、官至封疆大吏的时候,左宗棠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多次科举考试均止步京城的会试。左宗棠科举失意后,回湖南老家隐居,精心研究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经常评议时政,说一
  • 慈禧为何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少数派收复新疆?
    慈禧为何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早在清朝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喜欢别出心裁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其实,新疆一点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清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中亚细亚的安集延国派将军阿古
  • 左宗棠是怎样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生平事迹简介
    在早些年以前,对于左宗棠与新疆,给的判定是新疆人民起义,因此学术界并没有肯定左宗棠的功绩。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史料的出现,才终于认可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为现在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功劳。晚清之际,是
    12-26 左宗棠
  • 左宗棠为修水利挪用军费 南洋水师从此一蹶不振
    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洋务派恭亲王奕开始筹议海防,决定由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
  • 左宗棠后人在哪?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后代名医辈出
    早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3位中国人: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身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军功赫赫,治家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乱世出了不少治国能臣,而后代良医辈出,清白家风令后
  • 左宗棠比联招亲 左宗棠的崛起有赖于妻子的资助
    晚清军政重臣左宗棠,战功赫赫,位列极品,赢得“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美誉。左宗棠大器晚成与一位恭端贤良的好女人——清末才女周诒端的鼎力相助分不开,他们的婚姻并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一段“比联招亲”的浪漫佳话。道
    12-21 左宗棠
  • 左宗棠口才过人善编故事 可谓是第一炒作高手
    今日网络时代,炒作无处不在,其实古人也很重视炒作。唐代的杜甫就是一位炒作高手,他一生给李白写诗数十首,以显示自己与名人不一般的关系,而李白只回了他一首打油诗。到晚清之际,文人士大夫更是崇尚清谈,好论时事、兵事、外事,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炒作之
    12-19 左宗棠
  • 左宗棠长期的心病 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
  • 解密三次落榜的左宗棠如何能成为晚清股肱重臣
    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今年9月5日,是清末一代名臣左宗棠逝世130周年纪念日。左宗棠一生经历坎坷。年轻时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因为诸多原因,
  • 世人对名臣左宗棠的评价为何总是时好时坏
    左宗棠为晚清中国建立不朽功勋。左宗棠逝世后,清朝官方给予高度评价,朝廷称其“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伟烈长垂青史”,“为一代之伟人”;命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各立功地建纪念专祠,饰终之典备极哀荣。其同僚、部属、亲友撰写
    12-15 左宗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