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择木而栖 庞统一生唯错在选错了主子

   2020-07-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有句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中庞统是与诸葛亮凤雏齐名,而刘备只信任诸葛亮,而不信任庞统,这是何道理呢?这不是庞统的能力问题,只是良禽找错了大树,贤臣错过了合适的君主,是庞统与刘备路线不合,性格不符所致。庞统在策略和战术上都讲

有句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中庞统是与诸葛亮凤雏齐名,而刘备只信任诸葛亮,而不信任庞统,这是何道理呢?

这不是庞统的能力问题,只是良禽找错了大树,贤臣错过了合适的君主,是庞统与刘备路线不合,性格不符所致。庞统在策略和战术上都讲究强力和霸道,而刘备喜欢采用柔能克刚,以德服人的办法,因此两人之间始终未能产生刘备诸葛亮那样的化学反应。当然,刘备也是一代明主,他给了庞统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庞统也曾经得到过独当一面建功立业的机会,不过假如重用庞统的君主是曹操,我相信事情会与后来庞统不幸战死,英年早逝的结果大大不同。奉行霸道的曹操,正是同样奉行霸道的庞统的合适主人。曹操比刘备更适合做庞统的主子。

庞统与刘备的路线不同,在收取西川的过程中有明显的体现。公元211年,刘备以帮助益州牧刘璋抵御汉中张鲁为名进入西川,刘璋在涪城迎接刘备。见面之前,庞统劝刘备在酒席上解决刘璋,这样西川群龙无首,可以不动兵马一鼓而下。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策,正因为这个计策太大胆,所以刘璋方面一定预测不到这种可能性。刘璋把刘备从荆州请到家里来做外援,肯定不会允许他多带人马来,而且刘备在荆州本来也没几万兵,防守曹操都够呛,也抽不出人来,所以刘备当时的兵力根本吃不掉刘璋,刘璋也就不会防范一个实力不如自己的人。试想,我们跟一个婴儿在一起时,会对ta有一点戒心吗?假如刘备采纳了庞统的建议,他可以稳拿刘璋,然后趁西川无主,不费吹灰之力攻下西川。不过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西川的士民百姓会有很多人不齿刘备这种趁人之危的行为,这种卑鄙小人的手段,而刘备一生建立的仁义之名也就毁于一旦了。正因为如此,刘备以 “恩信未立” 为由拒绝了庞统的建议,转而开始了一场先收人心,后收城池的攻坚战。

庞统这一计,可以说是个妙计,体现了庞统的大智大勇。刘备不能用,是因为刘备以仁义为立身之本,而假如换作曹操做刘备,他也许就能欣然采纳这个建议。曹操一生最体现其霸道的战略就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美其名曰扶持汉朝,但他内夺帝王的权柄,外扩自己的实力,后来甚至残杀皇后,毒害皇子,实际上推行自己的霸道。庞统建议刘备袭击刘璋,是劝刘备先执益州之柄而取益州,曹操 “挟天子而令诸侯”,是先执天下之柄而取天下。如此看来,庞统和曹操的战略思路一模一样。至于仁义,至于百姓爱戴与否,至于天下士人如何评价,在庞统和曹操看来,都在其次。

一年后,刘备在完成攻心之后终于对刘璋动武,庞统建议刘备暗选精兵,轻骑直奔成都,刘备又未能采纳。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刘备不采纳建议的原因,但不外乎是因为兵力较少,不敢冒险。其实庞统的策略正合兵法出奇制胜的道理,也正合邓艾数十年后偷渡阴平消灭蜀汉的办法,但刘备在用兵上本来就天分有限,不能用这个策略也可以理解。如果曹操,相信他会大胆采纳这个建议,就像他用奇兵以少胜多,在官渡之战中奇袭乌巢做的那样。刘备的担忧固然有道理,但庞统的死也与刘备的策略多少有些关系。

《三国演义》中描写,庞统正是因为和刘备换了坐骑,骑了刘备的的卢马,才在落凤坡被万箭射死;史书则记载庞统是在攻打雒城时被流箭射中身死。这两种写法都告诉我们,刘备要为庞统的死负责。假如刘备听了庞统的建议,早在涪城就拿下刘璋,或者选精兵偷袭成都,也许战争就会很快结束,庞统也就不用亲自率军旷日持久地攻城拔寨了。蜀道难闻名于天下,庞统之所以屡次想出奇制胜,也是想让不占地利的刘备尽可能减小劣势。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偷袭刘璋,或者轻兵偷袭成都,成功与否也是难保万全;天妒英才,庞统不幸死在雒城城下,除了刘备的责任外,大概也是天意。

刘备奉行仁道,曹操奉行霸道。治世之中仁道占优,乱世之中霸道逞强,这就是为什么曹操占据天下三分之二,而刘备只在西南一隅找到了归宿。奉行霸道的庞统在乱世中跟随了恪守仁道的刘备,因此他注定无法成就本该属于他的大业。同时,曹操手下心存仁道的那些人,就像荀彧、孔融,也未能得善终。贤臣择主而事,不得明主,有时候也许真的不如空老林泉。

看来一个有才干的人要选对老板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庞统死的实在是太不幸了。

 
标签: 庞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庞统是怎么死的?庞统的死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
  • “卧龙凤雏” 凤雏庞统为什么会有悲惨结局
    三国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诸葛亮,但是我们每次提及诸葛亮的时候都不会忘记一个人,那就是庞统,诸葛亮被世人称之为卧龙,而庞统则被成为凤雏。但是对于三国历史不熟悉的人而言,都没有弄明白庞统跟了谁?那么今天我们就具体的来介绍一下吧!庞统的才华是很出众
    12-25 庞统
  • 庞统投靠最弱的刘备?其实竟有不可告人的机密,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
    12-24 刘备庞统
  • 庞统拥有惊世之才 为何成为悲剧人物
    庞统是三国时期十分著名的一个人物,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但是庞统的一生却十分的坎坷,根本原因在于庞统的长相,以及人们所说的天意。庞统虽然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但是庞统却生来一副十分丑陋的皮囊,导致庞统经常被他人拒之门外,忽略了庞
    12-24 庞统
  • 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 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朝野上下可谓人才济济。世有伯乐,而后才有千里马。若没有伯乐的慧眼发现,再有能耐的千里马也会难免郁郁终老于普通的马厩之下,没有机会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施展自己风驰电掣的突出才能。那么,谁是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也,时人称之为
  • 庞统之死只是意外这么简单?原来竟一石二鸟
    庞统,字士元,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当初也是刘备手下排的上号的谋臣,曾与孔明官拜同职。他与刘备一起入川,在献于刘备三计,使其与刘璋彻底决裂。后在征讨雒县时,不小心被流箭射中而亡,当时他才不过三十几岁,正是打拼事业的好时候,却没想到意外身死,
    12-22 庞统
  • 三国妙策!庞统为何能说服刘备攻取刘璋的西川
    刘备一直很谨小慎微地维护自己的形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直以仁义的形象名闻天下。所以,当诸葛亮劝刘备趁族兄刘表暗弱,夺下荆襄九郡以为安身立命之基的时候,刘备唯恐毁坏自己一贯的标签形象而断然加以拒绝。但在面对同属刘备宗族兄弟的刘璋的时候,庞
  • 三国庞统如果没死能当上丞相吗 能胜于诸葛亮吗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刘备入川,留下诸葛亮、关羽守荆州,让庞统
  • 庞统之死原来是诸葛亮一石二鸟之计造成的吗
    庞统,字士元,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当初也是刘备手下排的上号的谋臣,曾与孔明官拜同职。他与刘备一起入川,在献于刘备三计,使其与刘璋彻底决裂。后在征讨雒县时,不小心被流箭射中而亡,当时他才不过三十几岁,正是打拼事业的好时候,却没想到意外身死,
  • 庞统是怎么死的?死因和被诸葛亮妒忌有关系?
    三国的庞统是怎么死的?庞统的死因和被诸葛亮妒忌有关系?又有人说,庞统是故意死在益州的?庞统当然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历史上庞统为施展自己的才华,先去投奔了孙吴,因貌丑恃才而骄不被接纳,才投奔刘备,最初也不受重视,后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