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的制胜之道 严密的军纪造就了铁军

   2020-04-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安徽定远,生于山东微山。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安徽定远,生于山东微山。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家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东阳的农民和矿工。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地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戚继光到浙江任都司后,练就了一支驰名天下的“戚家军”,纵横浙、闽、粤,历十余年,大小八十战,所向披靡,根除了多年的倭寇之患。

“戚家军”取胜原因很多,谋略、勇气等不可或缺,但最主要的制胜之道在于—“合力”。就是把全军上下的合力、步兵与骑兵的合力、长兵器与短兵器的合力等科学组合,产生“1+1大于2”的效能,形成打击倭寇的铁拳。

比如鸳鸯阵,就是运用阵法把单兵力量凝聚成集体合力。此阵以11人为一队,每人精熟一种兵器操作。此阵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可随机应变,由纵队变横队即为“两仪阵”。如在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作战,还可变为攻防兼备的“三才阵”。

又比如车营,即根据部队的发展,把步兵、骑兵和“机械化部队”的分力捏成合力。戚继光镇守蓟镇后,把步兵、骑兵和车组合成车营:每辆车用4个人推拉,作战时结集成方阵,步兵、骑兵在方阵之中。敌寇到,先发射火药;接近后步兵持拒马器前进,同时有执长枪、狼筅者向敌攻击。敌寇溃败,则骑兵追击。还设置辎重营随后跟进,负责接应保障。这种组合极为先进,让敌望而生畏。

无论鸳鸯阵还是车营,其精髓均在于—优势互补,合力杀敌。通过“阵”和“营”把不同的士兵和兵器组合为一个整体,使长短兵器互补,车、人、马紧密结合,以配备戈矛弓箭之类长武器的兵士掩护那些配备刀剑等短武器的兵士,用配备短武器的兵士救援那些配备长武器的兵士。充分发挥整体效能,使“阵”与“营”如同三头六臂的哪吒,力大无穷,法力无边,杀倭寇如砍瓜切菜。

史载,倭寇“刀枪磨得雪亮”,多为武士刀,杀伤力极强。他们中有身手敏捷的浪人,十分强悍,擅长近身格斗,其阵形常用川字阵或一字长蛇阵。倭寇与其他明军对决,势不可挡。可一遇上“戚家军”,就完全倒过来了,其川字阵或一字长蛇阵不堪一击,骄横的武士们与“阵”叫板,如同鸡蛋碰石头,砸得粉身碎骨。在白水洋战斗中,“戚家军”1500人全歼2000倭寇,仅牺牲3人;在蔡坡岭战斗中,“戚家军”杀死倭寇1000多人,仅牺牲31人;在牛田战斗中,击溃上万倭寇,无一人牺牲。

何等辉煌!何等痛快!

遗憾的是,“戚家军”之后,再也难见“合力杀敌”的壮观景象了!

1894年,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在黄海孤军奋战,其他水师袖手旁观,“看”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战中,“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景观随处可见,国民党发动三次反共高潮,还有一些人为了饭碗帮助日寇打中国人。

历史的经验值得记取。今天,我们还需要“戚家军”的合力。

 
标签: 戚家军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大明皇朝的抗倭英雄部队 戚家军的铁血神话
    俗话说:世界上哪有不败的将军。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山东蓬莱一所简陋的房舍里,一个戎马一生,此时已到弥留之际的老将军,留下了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豪言: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他说,他是不败的将军。然而悠悠青
  • 戚家军抗倭的利器 全凭这四大利器才能大获全胜
    戚继光初到山东备战倭寇时,发现明军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跟熟练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太弱。于是戚继光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农民,并亲自训练他们,这便是早期的”戚家军“。1戚氏军刀戚氏军刀是戚继光专门针对倭寇使用
    12-15 戚家军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戚家军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戚家军在一个月的战斗中,彻底歼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而自己每战只损失数人,几乎是零伤亡。这在冷兵器时代简直是一个奇迹”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被改任为台金严参将,负责台州、金华、严州三府的防务。他加紧训练义乌兵,并加强了海防建设。
    12-03 戚家军
  • 中国抗倭战争由来已久 戚家军令倭国“闻风丧胆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经过我国军民不怕牺牲、不怕苦的精神,历时八年,粉碎了日本一举占领中国的妄想,解放了中国,
    11-26 戚家军
  • 抗倭名将戚继光练就的“戚家军”制胜之道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地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戚继光到浙江任都司后,练就了一支驰名天下的“戚家军”,纵横浙、闽、粤,历十余年,大小八十战,所向披靡,根除了多年的倭寇之患。 “戚家军”取胜原因很多,谋略、勇气等不可或缺,但最主要的
  • 揭秘:戚家军凭什么能力能让倭寇闻风丧胆?
    所以如果穿越到明朝,成了一个普通士兵,那么在卫所制的体制下,出头最终成为名将,一般都是很难的。相对而言,最容易出头的,却是在明朝中后期的一种新制度下——募兵制。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每当国家传统军事制度世兵制走向衰落的时候,募兵制就开始地
  • 浑河血战 戚家军在抵抗清兵过程中结束历史使命
    公元1621年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明朝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怒出城与敌接战,中伏双双战死,城中上万蒙古饥民斩关落桥内应后金军,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一天便被攻破,城内兵民被杀者七万人。当时急行军驰援的明朝川军和浙江戚家军刚赶到浑
    10-01 戚家军
  • 戚家军抗倭实纪 倭寇胆寒百姓爱戴的英雄部队
    戚家军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
  • 严酷到令人发指的军纪 戚家军天下无敌的秘密
    中国古代,有两支用主将姓氏命名的无敌军队,一是岳家军,一是戚家军。岳飞的岳家军,是靠合并、融合其他将领的精锐部队形成的,戚继光却是白纸上作画,把一群农民和矿徒训练成无敌之师,完全一手草创。军队,最最最重要的是什么?军纪!1、怕死的,千万别当
    09-18 戚家军
  • 十三战十三捷 揭秘明朝“戚家军”的抗倭历程
    戚继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戚家军”人数不多,其精锐只有3000多人,但每个都是骁勇善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