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灭国的奸臣黄皓是历史上最臭名远扬的宦官

   2020-09-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黄皓对于是蜀汉而言,是灭国奸臣,其虽官阶卑微,权利有限,但仍能玩弄权术,搅得蜀汉朝政混沌不堪,实属历史上又一宦官乱政的典型范例。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有蜀汉四相之一之称的董允去世,陈祗取代其侍中的职位,成为了后主的宠臣,手握重权。陈祗支持姜维

黄皓对于是蜀汉而言,是灭国奸臣,其虽官阶卑微,权利有限,但仍能玩弄权术,搅得蜀汉朝政混沌不堪,实属历史上又一宦官乱政的典型范例。

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有蜀汉四相之一之称的董允去世,陈祗取代其侍中的职位,成为了后主的宠臣,手握重权。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但因为逐渐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预政事。陈祗死后黄皓操弄权柄,导致蜀汉覆国。

董允在世时,黄皓虽玩弄权术,趁姜维大将军征战在外,窃弄机柄,董允常正色匡主,多次斥责黄皓。董允去世后,黄皓与陈祗交好,并开始干预政事。陈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

黄皓,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即使他并不像秦代太监赵高一样有着大权力,但还是能把蜀汉给灭亡掉。如果他有一天权力像赵高一样大,那就更为可怕。你想他并没多大权力都把国给灭了,他如果有权力了,那这蜀汉还能维持得到几年,刘禅能做的了四十年的皇帝吗?他和赵高,李辅国,童贯,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安德海,崔玉贵等十人,是历史上最臭名远扬的宦官。

黄皓怎么死的

黄皓,蜀汉宦官,生性狡诈圆滑,蛊惑后主刘禅肆意享乐,得到后主的信任,任其专秉朝政,朝堂之下则陪同后主花天酒地,加剧后主的昏庸无能。

而且黄皓此人城府极深,为摒除其反对势力,暗中祸害良臣,因其与大将军姜维极为不和,故而暗中勾结魏国,将前线的军情私自扣留下来,并进献谗言,蛊惑后主赐死大将军,虽然此事最终败露,但却导致姜维与后主之间滋生嫌隙,令忠良心寒。蜀汉大厦在黄皓此等白蚁手中遇见衰弱。景耀六年,蜀汉灭亡,邓艾看不惯其为人,命人杀之,不料黄皓贿赂其左右,逃过一劫。之后跟随亡主刘禅,迁至洛阳,最终落入司马昭的手中,将其凌迟处死。

历史上很多朝代是奸臣当道,祸国殃民,其罪行令人发指,或横征暴敛,挟天子以令诸侯,或偷奸耍滑,陷害忠良于不义,或当权干政,视国库民脂为己出,而往往是兼而有之,败坏朝纲,祸害忠良,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是他们的共同本质,而结局是民怨鼎沸,国力日衰,最终闹得是国将不国,前有赵高指鹿为马,秦三年而亡,后有和珅盗国敛财,清大厦将倾。这些奸臣无不是巨贪大腐,无不是千古罪人,实在应引今人为鉴,今人不胜哀之,而后人哀之矣。

黄皓 诸葛亮

诸葛亮生卒年为公元181年至公元234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掌握蜀汉兴衰命运,刘备临终的托孤的重臣,而黄皓在诸葛亮掌权时期仍为无名小辈,其势力也远为达到祸乱朝纲的地步。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丞相的职务便由董允担任,而史料记载黄皓是在董允去世后,才得陈祗重用,在朝堂上陷害忠良,蒙蔽圣听,犯下种种罪行。因此很多关于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诸葛亮为何对黄皓的所作所为视若罔闻,不加以定罪处理的疑问不攻自破,这类问题就像是关公战秦琼,将不在一个历史阶段的人物进行比较,令人啼笑皆非。

虽然诸葛亮与黄皓之间并未有正面冲突,但根据《三国演义》中情节安排中,诸葛亮的确在其掌政期间对宦官加以权利上的限制,见第一百十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但并未之处宦官的具体姓名。诸葛亮总揽一国军政,侍奉平凡而昏庸的皇帝,虽然专权但却不失礼法,对后主的态度极为尊重,因此诸葛亮做的是君王的事情但国人却丝毫未怀疑其忠心,所以即使诸葛亮与黄皓在蜀汉的同一时期内,诸葛亮也并非会一意孤行地除去黄皓,黄皓之所以得势,是后主刘禅包庇的后果,倘若刘禅对黄皓信任有加,诸葛亮也不能拿黄皓如何。

诸葛亮在临终前嘱咐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可谓是有先见之明,对蜀汉后期宦官乱政的局面已有预料,但也只是束手无措。

 
标签: 宦官 奸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1、明太祖滥于汉朝宦官之弊,曾效法唐太宗禁制宦官,下令禁宦官预政领兵;不久又定宦官不许识字的禁令;其后更制铁牌置宫门中,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此外,又禁宦官与各司往来,不得兼外臣之职衔,不得着外臣冠服,并规定其官不得过四品,可
  • 宦官制度起源于哪个时期 宦官从哪个朝代出现的
    宦官制度起源于哪个时期 宦官从哪个朝代出现的
    1、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西汉初年,
  • 历史上宦官王振专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王振,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449年,出生在明朝的蔚州,也就是在现在的河北蔚县,读过些经书,也做过教官,但是因为看自己中举人无望,便自阉入了宫。据历史上记载,王振本人狡诈,善于察言观色,伺察人意,服侍的皇帝是明英宗,王振也是大明王朝出现的第
    12-31 宦官王振
  • 唐朝李辅国 是如何从一宦官做到权倾朝野的?
    乍看李辅国,还以为是李林甫,傻傻分不清楚,只怪唐朝李氏一族太过庞大,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李氏王朝中李姓者的名人真是不胜枚举,文人有李白,谋臣有李泌,武将有李绩,尤其是晚唐时期,宰相中李氏一族基本上处于垄断性质,如李林甫、李辅国、李泌等等。
    12-31 宦官唐朝
  • 揭秘为什么清朝一直没有出现宦官乱国的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阉宦最为严重的当属东汉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后期,这些宦官已经可以任意废立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亲王看到他们甚至要站在路边行礼,天可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这步田地。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
    12-30 清朝宦官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无争议的功劳最大的宦官
    宦官都是太监吗?未必。东汉以前,宦官是官名,既有被阉的,也有士人。到了东汉,侍奉内宫的,全为阉人,且称宦官。而太监一词,唐朝才出现。他们都是阉人中地位较高者。两者合流,只要阉了的就称太监,已是晚明及清朝时的事了。蔡伦是宦官,他又生在东汉,也
    12-30 宦官
  • 宦官做内线奇袭皇宫 农民起义也玩宫廷路线
    斩首汉灵帝:张角的原计划是要来个中央突破、四面开花。众所周知,黄巾起义的爆发,其实是因为一次突发事件,张角派去联络洛阳城中内应,结果泄露身份被捕,以至于全盘计划破产,不得不来个星夜举兵。那么,大贤良师的原计划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便不得不提到
  • 导致唐朝历史上宦官当权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在唐朝的发展历程当中,宦官当权是一个最大的特色。在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宦官能够拥有这样的地位,可以公开的干预朝政,甚至是当时的一些朝廷官员都在地位上和宦官相差很大,那么唐朝宦官当权有哪几位?唐玄宗时期,一名叫做李辅国的宦官进了宫,在太子的成
    12-29 唐朝
  • 刘宏 管宦官叫爹妈的东汉皇帝汉灵帝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仪式下,一辆豪华的青盖小车载着一个12岁的孩子缓缓地驶入皇宫。这个孩子名叫刘宏,他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汉章帝的玄孙,即将成为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这就是汉灵帝。说起来,汉灵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完
  • 明朝宦官郑和下西洋究竟为何 真相至今不明
    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是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被明朝官员刘大夏隐藏而失踪了。刘大夏(1436—1516),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官至兵部尚书。他为官清廉,但思想保守,因反对郑和下西洋,就将郑和绘制的航海图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