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刘阿斗其实不平庸

   2020-05-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时期天下三分,蜀汉刘备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三分势力的一家。可他的儿子却常常为人诟病,那么,刘禅究竟是个什么人呢?熟读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过这样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蜀汉刘备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三分势力的一家。可他的儿子却常常为人诟病,那么,刘禅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熟读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过这样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于一位当皇帝的而言,这样的托孤遗言可谓有些大胆和莫名其妙,因此被后人多次讨论,但不管刘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都能看出,对刘禅的执政能力,他是有疑虑的。事实证明,刘禅一个平庸的人,那为何能稳坐42年的皇帝?

平庸,大家注意我的措辞,并不是说刘禅是个傻瓜之类。刘备对刘禅的遗诏中,还有这样的话: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这句话普遍被翻译为:射援到我这来,说丞相感叹你很有智慧很有肚量,比希望的要好,审能如此,我便没什么可忧虑的了。认为刘禅非常智慧的人们特喜欢这句话,他们经常将其拿来当作例证:看看,诸葛亮都说人家聪明!

但我认为不是这样。审能如此,吾复何忧,我觉得应该如此翻译: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还会如此忧愁吗?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上下语境,才能解释刘备托孤遗言里的忧虑。

遗诏里,刘备还勉励刘禅,要多读书,读汉书,礼记,读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爹我德行浅薄,别学我。

问题是,这可是给下任皇帝的遗诏,而不是家训。

看看曹操的遗令里都说了什么: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天下尚未安定,不得遵循古法。下葬之后,都除去孝服,所有将官不得擅离职守,各部衙门必须各司其职)

抛开曹操身上浓重的浪漫主义情节,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他临终时,对曹丕是没有担忧的。

而这正是刘备的痛处,可以说,子不类父,是刘备死前最大的遗憾。所以,在他的遗诏里,满满的都是对刘禅的不放心;也因此,他才会对诸葛亮说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托孤遗言。

那么,刘禅虽然不聪明,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刘禅是个弱智,至少在智商上,他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属于平庸之辈,那么是为何能稳坐42年的皇帝呢?

因为刘禅,其实只是一个甩手掌柜。他做着皇帝,却从未真正治理国家。这也与诸葛亮以来“内阁”执政的方式有关。

还是来看看刘禅登基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吧。

建兴元年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主政时期,刘禅无作为。

建兴十二年,丞相死,刘禅下令禁止官员奔丧,还驳回了为其立庙的申请。后向充等共同劝谏,刘禅才允许立庙。

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丞相职位,短暂还政,无作为。

延熙元年,蒋琬出成都,驻汉中,二年,蒋琬升大司马,开府治事,打造舟船,联结羌胡。

延熙七年,大将军费祎退敌,同年,蒋琬病重,费祎领益州刺史。

延熙九年,蒋琬死,刘禅自摄国事,依然看不到大作为,直到延熙十四年,费祎回成都,听算命者说国都无宰相,于是又领兵出成都,屯汉寿。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次很诡异的事件。费祎领兵屯汉寿,明摆着,是向刘禅要官。而对这时候的刘禅来说,他已经没有任何能够收回军政大权的手段,也毫无政治资本制衡费祎,他能做的,也只有满足后者。于是第二年,刘禅下令,命费祎开府治事。

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身亡。

鹰派军人姜维掌权,即刻率军北伐,刘禅无作为。

延熙十九年,姜维领大将军,彻底执掌兵权,接连北伐。刘禅宠幸黄皓,无作为。

刚开始我确实以为,宠幸黄皓,是刘禅培养政治势力的一次尝试,是他想要收回政权的一次冒险。如果这是他的目的,那么也就可以解释,当姜维启奏杀黄皓时,他为什么会保着后者。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因为当姜维上书要求调兵遣将防范魏国的进攻时,刘禅却询问了黄皓的意见,并得到了一个“敌终不自致”的结论。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刘禅就不可能是一个明君。他是一个很平庸的人,而并非一个当皇帝的材料。

于是,听信了黄皓谗言的蜀汉皇帝,终于迎来了邓艾入蜀,成都岌岌可危的局面。谯周一番话,刘禅就投降了,刘谌请求背水一战,他不同意;霍弋希望带兵入成都,他还是不同意。在投降这个决策上,刘禅现出了难得一见的强硬。

这也是他作为皇帝所做的最后一个决定。

 
标签: 阿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里阿斗最后是怎样的结局 三国里阿斗最后有什么样的结局
    三国里阿斗最后是怎样的结局 三国里阿斗最后有
    1、刘禅,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在位四十一年。 2、阿斗于蜀汉章武三年继位为帝,改元建
  • 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其实是“扶不起的阿斗”
    三国时期提到谁最聪明,肯定有人认为是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其实不然,此人是刘后主刘禅,为什么如此说呢?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
    12-30 三国阿斗
  • 揭秘扶不起的阿斗 竟然是三国曹操的儿子?
    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刘禅在公元223年成为蜀汉后主,在皇帝位置上呆了42年后,乐不思蜀的阿斗被迁往洛阳居住,也在这个地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后代史学家看来,扶不起的阿斗就是刘禅昏庸无能的最好写照。但是,关于阿斗身世,却没有引起史学家的深究。
  • 扶不起的阿斗?“昏君”刘禅为什么能在位41年
    从我们现今掌握的资料来看,刘后主并非是昏庸之君,也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君主。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三国时蜀汉为何不置史官
  • 为何说刘禅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扶不起的阿斗”这句俗语是今天的人们用来指那些平庸无能之辈的,凡是被冠上了这样一个名号之人,便是平庸的化身、无能的代名词。追溯这句俗语的根源,还得从三国时期的阿斗说起,因为“阿斗”就是指当时蜀国的国君、刘备之子刘禅。后世人一直以为,刘禅轻而
    12-19 刘禅阿斗
  • 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真正用意是为了收买人心?
    在长坂坡上,刘备怒摔阿斗,是真心生气还是只是为收买人心?试想想,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将跟随刘备十数年,危难相持,为了阿斗身陷敌军之中。七进七出,把阿斗稳稳地搂在怀中,常人也难免感动,何况以仁义立身的刘备。所以刘备得做点表示,总不能让别人冷眼。赵
  • 三国史上最优秀的皇帝竟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及其父亲刘备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赌博高手。后者靠他的智慧与豪赌胆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前者则靠其智慧与豪赌胆略使自己屡屡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余生,这两点千古以来几乎没有人能够
    12-14 三国阿斗
  • 诸葛亮没能扶起阿斗的真实原因 他没想过分权
    阿斗的“扶不起”,诸葛亮是第一责任人,其实诸葛亮根本没有扶阿斗,他一直是在“代”阿斗,所以最后难免最后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阿斗的个人品牌就是“扶不起”,无论民间还是正史,都觉得阿斗是个没用的废物。其实阿斗并不弱智,
  • 扶不起的刘皇叔与扶得起的刘阿斗 谁是有道明君
    猛然看到这个题目,读者也许会产生怀疑。因为众所周知:诸葛亮辅佐刘皇叔(刘备)在成都登上了帝位,成为蜀汉的开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起了的。刘阿斗(刘禅)是由他父亲向诸葛亮托孤,由诸葛亮长期辅佐,最后还是不免当了亡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不起的。这篇
  • 真实张飞善使蛇矛更工书画 两女为何同嫁刘阿斗
    后主刘禅的葬地,《三国志》上不见记载,对他的皇后张氏墓地倒是提到了——“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薨,葬南陵。”(《三国志·蜀志·三主妃子传》卷三十四)但南陵到底在哪,学术界至今没有弄
    12-08 张飞阿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