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蒋大战之喋血天津海关 阎锡山“暗算”蒋介石

   2020-06-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多事之秋,也是阎锡山生命中的多事之秋。这一年的5月,美国《时代周刊》将阎锡山作为封面人物,并用这样的字眼来吸引公众的注意:“他是一位真正的‘和平军阀’,这是他多年来的第一次战争,因此,上周公众的兴趣和同情,都集中在

19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多事之秋,也是阎锡山生命中的多事之秋。

这一年的5月,美国《时代周刊》将阎锡山作为封面人物,并用这样的字眼来吸引公众的注意:

“他是一位真正的‘和平军阀’,这是他多年来的第一次战争,因此,上周公众的兴趣和同情,都集中在这位伟大的、长满胸毛的、操着浑厚嗓音的阎元帅身上。”

美国人所说的那场战争,就是发生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这场由编遣会议引发的蒋阎冯李大战,投入兵力100余万,死伤30余万,波及20余省,成为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以此为背景,发生了阎锡山的军队占据天津海关的“津海关事件”,震惊了海内外。

抢占京津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山西盘踞着一个军阀集团,其首领就是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的阎锡山,人称“晋系”或“晋阎”。他以精明狡诈的“骑墙式”作风及左右逢源的政治手腕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游刃有余。世人因此称其为“乱世之狐”。

在阎锡山的政治生涯中,多次面临着“站队”问题。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阎锡山将“宝”押在了蒋介石身上,决定凭借自己老同盟会员的身份与国民党新贵蒋介石结盟。6月,阎锡山宣誓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晋阎始与蒋记南京国民政府合流,与张作霖为首的奉军军阀对垒。1928年1月,阎锡山拥戴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晋军亦改编为第三集团军,继续北上讨奉。

1928年6月,晋阎军乘胜进占北京,并在日军的支持下顺利接收天津。阎锡山自兼平津卫戍总司令,以张荫梧为北平警备司令,傅作义

为天津警备司令。至此,晋阎势力急剧膨胀,阎锡山也从山西的“土皇帝”一跃成为“占据着晋、冀、察、绥四省及平、津两市的地盘,掌握着华北六省市的军政大权及资源,拥有二十余万军队”的实力派豪强。

天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就以商业繁盛、航运发达著称,号称“华北之巨埠”,津海关业已形成一个管区辽阔、事务繁杂、货量税收长期居全国海关第二的庞大机构。虽仍由外籍税务司把持,但其毕竟在阎锡山的势力范围之内,其“滚滚财源”自然为阎氏所垂涎。这时,蒋介石着手“削藩”,以削减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等地方实力派的兵权为要义,1928年8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采取了“政治削藩”的策略,并在12月召开全国编遣会议,将全国军队一切权力收归中央。

编遣会议后,地方实力派与蒋系的裂痕逐步演变为公开对抗。阎锡山大规模扩军,初步具备与蒋介石对抗的条件,但巨大的军费开支使其难以为继。同时,高度警惕的蒋介石为了削减阎的实力,借口统一财政税收,要接收天津海关和长芦盐运使署等税收机关,并且不承认山西整理金融公债的发行,对阎锡山的平津卫戍总司令部所辖军政费用亦予扣发。渐渐地,阎蒋矛盾趋于激化。这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阎、冯、李和蒋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终因其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最终酿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军阀混战——中原大战。

觊觎津关

1930年初的太原热闹非凡,所有参加倒蒋的国民党反蒋各派系及各个大小军阀,均派遣代表靡集于此,拥戴阎锡山,结成反蒋大同盟。3月21日,阎、冯公开发出了倒蒋通电,4月1日,阎锡山通电就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就任副司令,以西北军、晋军为主力开赴中原战场。5月1日,蒋介石针锋相对地发表《讨阎誓师词》,双方摩拳擦掌,开始进入军事行动,中原大战正式爆发。

与此同时,阎锡山在北平设立与蒋记南京政府对立的军政府。在此之前,精明的阎锡山“曾派遣专人赴平访问各国公使代办以及外交界,表明公平内政、均善外交的政策”。这为其后发生的津海关事件在外交上作了铺垫。

一个政权要运作,须有足够的经费;一个军事战役的发动,亦须有充足的军饷。大规模的扩军使阎锡山的财政支出捉襟见肘。战事之初,他即命山西各县将该年下忙应纳的田赋(田赋分前后两季,名为上下忙)于上忙一次并收,限六月底清解。而各县正当上年旱灾之后,本年小麦尚未收割,一次缴纳全年的田赋特别困难。但军令如山倒,逼得农民高利借贷,苦不堪言。但仅仅靠对其辖境内的人民横征暴敛远远不够,于是阎锡山打起了“外资”的主意。

军情人员将阎锡山争取外援的情报报告蒋介石,蒋介石一面命令查明是否属实,一面在外交上展开攻势:令外交部“照会各国政府不得借款或售械与阎锡山、冯玉祥”。

依靠自身力量行不通,向外借款的路又被堵死,阎锡山只能选择“抢”。而接管津海关正可谓一石二鸟之举。首先,将津海关所征税收除去拨交赔款和债务部分外,全部予以留用,就能尽快解决军需军饷问题。其次,北方税收解往南京,助敌作战,势必形成对自己不利的局面。接收津海关可以一举扭转这种不利态势。

先礼后兵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为兵法中的上上之策。1930年4月上旬,天津海关监督葛敬猷奉阎锡山之命,游走于平、津,向有关部门游说,并对津海关税务司贝泐讲明意图,提出要求,但没有结果。同时,葛敬猷也在英、法领事馆先后受阻。和平接管虽然不顺,但战局发展迅速,刻不容缓。中原大战开战后,阎锡山在北平接连致电天津,催问接收津关事宜的进展情形。事不宜迟,阎锡山的顾问辛博森也开始与津海关税务司贝泐进行交涉,并允诺津海关所有员工照常工作,规章不变,待遇不变,等战争结束马上交还海关,恢复旧制。

辛博森是英国来华传教士的后代,青年时代曾赴瑞士留学,除英语外,还能讲流利的法语、德语和汉语。在辛博森与津海关税务司贝泐的交涉中,贝泐拒不听命。于是,阎锡山批准采取军事强占的非常措施。4月29日,阎锡山致电津海关,大意谓今后海关收入,除原有担保,各项公债如二五库券等基金如前照解外,所有附税等收入,一律扣留。并声明此事仅为保管性质,绝不致动用分文等等。天津市长崔廷献火速前往天津海关与贝泐接洽,津海关税务司贝泐强调自己无权作主,要致电总税务司梅乐和请示。

5月1日,阎锡山为扣留附税事,通电发表三点声明,“其一,深恐解赴南方应用;其二,暂不提挪以备急需;其三,所扣只限于内地税”。同时,阎锡山命令傅作义派员接收长芦盐运署并通知关盐各监督,谓自一日后,凡本军范围内之关余、盐余,均存天津交通银行,必要时由本总司令提用。此后,阎氏还通过其外交处长朱鹤翔于5月9日在接见各国新闻记者时表明其对天津海关问题的态度,毫不讳言他“出此举动之目的,在防止宁方利用此款以攻击我方”。至于维持担保债务信用,阎总司令业已明白声言。

阎锡山的一举一动,尽在蒋介石的掌握之中,针对阎氏扣税之举,蒋介石命令外交、财政两部,迅即提出正当理由,向公使团切实声明,并令总税务司梅乐和遵照拒绝。外交部王正廷、财政部宋子文两部长当即遵照办理。但外交公使团没有做出让南京方面满意的举动。领袖公使荷兰人欧登科在“以私人友谊之资格”会晤朱鹤翔后,就津海关截扣关余问题发表公开声明,“谓此事属于中国内政,外人殊无干涉之意。因津关所欲扣留与外债之担保并无关系,故外人无置喙之余地”。

如此这般,为阎氏一个月之后的武力劫关开了绿灯。

图穷匕见

1930年6月14日十一点半,阎军各路人马包围津海关。

津海关税务司贝泐不买阎锡山的帐,他表面上敷衍,暗地里仍将税款存入汇丰银行,转而汇往上海。恰在此时,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向在上海的总税务司梅乐和索取军费一百万元,梅氏当即拨付。此举令阎氏恼羞成怒,撤换贝氏已是箭在弦上。

1930年6月14日,阎锡山北方政府外交处长朱鹤翔在北平以电话招来总部顾问辛博森,向其出示阎总司令的电令,委任辛博森兼任津海关税务司,并令其即日赴津接收。辛博森奉令行事,当即于15日晚由北平来到天津,一下车就赶往津海关监督公署谒见葛敬猷,并在该署与各机关要员布置了周密的接收计划。16日晨,葛敬猷先打前站,到贝泐办公室后即劝其识时务,快快办理移交事宜,不料贝泐态度强硬,颇有坚贞不屈的架势。十点钟声敲响,意味着海关办公收税之时已界,事不宜迟,辛博森当机立断,随带便衣特务百余人,浩浩荡荡,乘着大小汽车奔向位于法租界的津海关。

十一点半,阎军各路人马包围津海关,在切断电话线断绝其与外界交往后,辛博森在众人簇拥下再次踏进贝泐官邸,葛敬猷郑重其事地将辛博森介绍给贝泐,并向他出示阎总司令的电令,贝泐知道大势已去,但仍恋栈不去。他先是要求请示梅乐和,又恳求将有关机密文件带至法国领事馆,但都被辛博森严辞拒绝。贝泐连与全体员司话别的机会都未被允许,就被迫交出保险柜钥匙悻悻而去。其后,辛博森、葛敬猷分别对全体华洋职员训话,令其安心供职,并在海关内外张贴三方会衔布告。

阎锡山的通告既是对津关华洋职员的安民告示,又表明了他保管新增税款之目的,以解除列强在债赔利益方面的担忧。事件发生时,阎锡山在第一时间公函知照各国领事,表明津海关问题为中国内部行政范围内的问题,绝不会妨碍债款。同时又令外交处长朱鹤翔分向驻平各国公使详为解释。领袖公使欧登科随即表明了使团不干涉阎锡山北方当局的态度。

阎氏一举劫关的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当即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商讨对策。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向英国驻华公使蓝普森提出抗议,请其将辛博森驱逐出境,并声明英国政府如持消极态度将破坏中英友谊关系。蓝普森说对于辛博森之行为亦极不赞成,但没有更好的办法。蒋介石对此答复极不满意,但除了再提出严重抗议也无他法。

釜底抽薪

一时间,津海关和常关门庭冷落,一片萧条景象。阎锡山强占了一个无法行使职权的海关。

蒋介石万没料到阎锡山居然敢发兵津关,断其粮草,被迫拿出了撒手锏。他令宋子文致电梅乐和封闭天津海关。贝泐奉梅氏之命发出封关通告,有关亲信将各处室钥匙和重要文件、用具、印信席卷一空,并派人在门厅等候,见有员工前来,便告之不准入内,即赴俱乐部签到。由于海关职员职业稳定,待遇优渥,因此绝大多数员司选择了到俱乐部签到后静观事态,按月领薪。

在蒋记南京政府的重拳出击下,除理船厅(管理灯塔,为保证船只正常航运起见)仍旧运作外,天津海关、常关都陷入瘫痪。据《大公报》载:从国外经日本直接驶入天津的货运只有20%到30%,关税收入寥寥无几。一时间,津海关和常关门庭冷落,一片萧条景象。阎锡山强占了一个无法行使职权的海关,这座“空城”让他强占津海关的目的无法实现。

阎锡山当然不肯就此罢休,让辛博森等人发布联衔布告劝令复工。他们一边保障优待条件,进行安抚,一边又予以威胁,因此也有少数员司听从阎氏命令复职。由于海关关防印和其他图章均被贝泐带走,无法立刻对外办公,辛博森令人赶紧刻制了数枚橡皮关防印和其他图章,就这么凑合着先用。至于所缺员司,阎锡山新任命的副税务司顾子仪迅速在军官子弟中招聘懂得英文和熟悉簿记的人员,并向社会公开招生,以南开中学学生和政府官员子弟居多。留任的少数员司和工友,当了临时教员,在招聘当晚即在海关公事房对应聘人员进行突击训练,学习如何办理纳税手续、核算税款方法、登记账册等。但所有账册单据都锁在保险柜内无法开启,在海关一个老工友的建议下,用电焊将铁门开关割开,方将其取出。常关方面,阎锡山6月22日电令葛敬猷兼办常关事务。这样,阎锡山接收后的津海、常关总算恢复对外办公了。

喋血津关

中原大战,阎冯军队在战事伊始还高歌猛进。蒋介石调整了战略部署,将主战场从陇海线转移到津浦线后,以阎锡山为首的反蒋派军队节节失利。

1930年9月18日,一直坐山观虎斗的张学良以统一为重,接受了南京政府抛来的“绣球”,发出“巧电”,决定武力调解中原战争。21日,辛博森奉阎锡山之命,赴沈阳恳请张学良支持接管津海关。辛博森早年在华混迹时曾为张作霖办过报纸,因此还算与张学良有渊源,但张学良却丝毫不念“旧情”,闭门不见。东北军挥师入关,势如破竹。不发一枪一弹,便迫使晋阎军全部退出平津。不久,阎锡山、冯玉祥等通电宣布下野。30日,南京政府任命原副税务司纪尔森署理津海关税务司,负责恢复开关事宜。

惶惶不可终日的辛博森在自己居住的府邸闭门不出,但他绝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性命之忧。10月1日傍晚7点多钟,三位华人枪手乘一部小汽车来到津海关税务司公馆,求见辛氏。辛博森刚一露面,便遭手枪连发数弹,倒在血泊中,被送往医院抢救。在病榻上硬撑了40天后,不治身亡。

1930年10月3日,津海关再次发生接收事件,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阎锡山。署理津海关税务司纪尔森率领全部旧员迳赴天津海关,在南京国民政府关务署派来的汉文科税务司丁贵堂协助下实行接收。那里早已人去楼空,因此不费吹灰之力,就恢复了正常办公,并张贴布告通告各国商民。

不过短短百天,津海关数度沧桑,并终于“规复三月前旧观”。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至此,津海关事件如昙花一现,来去匆匆。

阎锡山最终也没能从津海关捞到多少油水,反而让津海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时海关不仅控制着我国的整个对外贸易,而且控制着转口贸易和某些国内贸易(常关),海关不能正常履行手续,关税双重征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不满。阎锡山从津海关捞到的区区之数对于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中原大战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他一手策划、悍然发动的“津海关事件”,实在是得不偿失。

 
标签: 蒋介石 阎锡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谁种下的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
    1、南京的梧桐树不是蒋介石栽种的。南京的梧桐树最早是一个叫做郎怀仁的法国传教士种下的,而且它并不是梧桐树,而叫做悬铃木,只因叶子长得像梧桐罢了。2、南京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树是在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在多个街道栽种了两
  •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太快 美国送蒋介石的政治果实
    1945年6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长达82天的冲绳岛战役结束。此役日本虽然失败,但是面对海陆空三军优势的美军,驻守冲绳岛本土的日军依然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力。在面对巨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与美军的伤亡比达到一个可观的比例,那就是
    12-31 蒋介石
  • 蒋介石死亡时间!蒋介石死前留下的遗嘱竟是这个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
    12-31 蒋介石
  • 揭秘败军之将李宗仁训斥蒋介石 都是你搞糟了!
    当广东全境失守已成定局之时,我检讨战局,实愤懑不堪。深觉蒋先生如稍具良心,局面不会弄到如此之糟,溃败不会如此之速。蒋氏见他破坏防守广东的计划已圆满成功,复施展诡谲伎俩,在黄埔召见白崇禧,故弄玄虚,说那番言不由衷的鬼话,想来令人发指。就于是时
  • 蒋介石当年推行简化汉字方案为何没有能成功?
    早在1920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汉字。1922年,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专家们的建议与主张,引起蒋介
    12-30 蒋介石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揭秘胡适一生中的三骂蒋介石
    1929年胡适一骂蒋介石:明定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侵官国民党当局对待胡适的态度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在“人权运动”中,当胡适对国民党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指名道姓地责骂蒋介石时,国民党内当然也是群情激愤,尤其一些中下层党徒更是咬牙切齿,纷纷呈请“
  • 不为人知的蒋介石日本情人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除了正式娶过4位女子为妻外,也曾传说他与两位女子有过爱情纠葛。一是蒋介石青年时期在日本曾结识的一个东瀛女子。二是在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曾倾心过陈立夫的侄女。虽然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传说,但是,据蒋介石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一些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杨虎城的死因揭秘:蒋介石每次下野杀大将泄愤
    蒋介石下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见到这样一幕: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蒋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说:“你找德
  • 蒋介石与希特勒的恩怨情仇 从亲密合作到断交宣
    1945年4月30日,德国首都柏林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总理府花园地下室暗堡内,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希特勒自杀身亡。一个星期以后,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党政府大礼堂内张灯结彩,蒋介石高举酒杯,向驻华美英苏军将领及大使们祝贺欧战胜利结束。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