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建议 招董卓进京勤王

   2020-12-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袁绍与董卓二人瓜葛很深,当初董卓奉何进一纸诏书进京领命,便是袁绍向何进进言欲灭宦官必将借郡守之力,故而走出了引狼入室的第一步。这之后,董卓与袁绍便是一路高唱对台戏,二人水火不容,但这也在情理之中,何进被杀受,袁绍带兵冲进皇宫,杀得鸡飞狗跳,

袁绍与董卓二人瓜葛很深,当初董卓奉何进一纸诏书进京领命,便是袁绍向何进进言欲灭宦官必将借郡守之力,故而走出了引狼入室的第一步。

这之后,董卓与袁绍便是一路高唱对台戏,二人水火不容,但这也在情理之中,何进被杀受,袁绍带兵冲进皇宫,杀得鸡飞狗跳,敌我难分,此时时局大乱,竟无人发现少帝已被宦官遣送出宫,正主失踪,这边外戚与宦官斗得鱼死网破,而另一边竟让仅有三千人马的董卓捡了个便宜,成为护送少帝回宫的唯一军队,入主京城,掌控大局。

董卓占了袁绍如此大的便宜,二人自然不能和睦相处,而且一时得势的董卓也丝毫未有与袁绍共分天下的打算,反倒第一招便要废立何进与袁绍一手拥立的少帝,直击袁绍的核心利益。

董卓入京后,手段残暴,无人敢对其肆意妄为的行径当面指责,而袁绍对于废帝一事不得不站出来反对,因为他所在的立场是唯一一位与少帝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官员,虽然袁绍并没有改变最后废帝的结局,愤然离开朝堂。

但公开与董卓作对并非给袁绍带来不好的影响,反倒使其成为反对董卓暴政队伍中的核心人物,成为十八路诸侯联军盟主,地位显赫。在董卓较量的这盘棋袁绍并未输,以何进名下小小的中军校尉一职换来了具有政治名声的盟主地位,在汉末拥有四州之地,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割据势力,这盘棋算得上是赢家了。

董卓进京的原因

董卓,字仲颖,是东汉末年人。作为在当时社会独霸一方的权臣,董卓进京的原因和他进京后的那些行为使得他在历史上的相关评价非常的否面化。

公元167年,董卓作为一名羽林郎,在军中的职位是军司马,后来追随当时的中郎将张奂一起征讨并州,并且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斗。讨伐战的胜利使得董卓被晋升为郎中,得同时还获得了非常多的物质奖励。可以说这次出征讨伐是董卓在官途上的一次转折,成功晋升的董卓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参加战争,立下战功。

随着战功的不断增加,加之朝廷内部不断的动荡,使得董卓开始有了登上皇位的野心。之后董卓积极招兵买马,同时深谙为官之道的董卓也开始拉拢权臣,为自己登上皇位铺路。在董卓为自己铺路的同时,他还在等待一个时机,即董卓进京的原因必须是合乎道义的,被天下百姓说信服的。在董卓等待时机的同时,他割据一方的军事实力引起了朝廷的疑心,使得朝廷开始想方设法的解除他的兵权。深知朝廷对他升官的原因的董卓不断的寻找借口推辞。

在朝廷与董卓相互之间虚与委蛇的同时,董卓进京的原因出现了。在汉灵帝驾崩后,年幼的太子即位,史称汉少帝。因为皇帝年少,无法执掌朝政,从而造成了宦官专权。为了遏制宦官专权,铲除他们在朝廷中的势力,大臣何进私下邀请董卓进京,想要接他的手为少帝立威。这就给了董卓进京一个名正言顺的原因。

董卓进京后发生了什么

董卓在历史上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极其恶劣的。当初何进被宦官杀死,少帝被宦官劫持出宫。董卓本来是应何进和袁绍的邀请进京铲除宦官势力的,但此时何进已死,他便在接到逃亡的少帝和陈留王后,率领军队,保护少帝和陈留王回到了洛阳。

董卓进京后发生了什么,其实就是用武力威慑天下,从而是自己能够独当一面。在董卓进京时出于自傲的本性并没有带领过多的军队,为了能够掌握朝政大权,董卓只能命令部下趁夜出城,在白天的时候,再大张旗鼓的进城,对外宣称这些军队都是他从外面调来的,通过这样的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洛阳的官员和百姓都不知道董卓到底有多少军队了。有人说十万,有人说五万,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具体的军队人数,另外,之前属于何进的部下也归顺了他.。

在董卓看来,少帝年岁小,懦弱无为容易掌控,而陈留王勇敢,能够独当一面,假以时日或许能够称帝,便起了废除少帝改立陈留王的心思,但是却遭到了朝廷所有大臣的反对,为了能够得偿所愿,董卓用计谋把那些反对他的人人都杀死,同时他还将吕布认为义子,将袁绍赶出了京城,开始了自己独霸朝纲的生活。董卓进京后发生了什么,他遇见了少帝,并将其带回,后来废除了少帝后,改立陈留王当皇帝,即为汉献帝。

董卓进京后发生了什么,总结下来即不顾天下人的反对,废除少帝,改立陈留王为皇帝,这在当时是不符合祖宗家法的,同时也违反了封建统治的纲常伦理,实属谋逆,由此使得在后世评价他的一片骂声。

 
标签: 董卓 袁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中是谁替董卓说服了吕布 三国中谁替董卓说服了吕布的呢
    三国中是谁替董卓说服了吕布 三国中谁替董卓说
    1、李肃在三国中替董卓说服了吕布,是董卓帐下武将,任虎贲中郎将,吕布的同乡,主动请命为董卓说服吕布来降,诸侯联军伐董卓之际,李肃协同华雄镇守汜水关,为华雄出谋划策,击败缺粮的孙坚军,后王允、吕布策划诛杀董卓,拉拢李肃同谋,李肃因久不升迁,心
  • 杀董卓的凶手是谁 董卓是怎么死的
    杀董卓的凶手是谁 董卓是怎么死的
    1、据《三国志》记载,董卓是被吕布杀死的,原文: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吕布一戟,李肃一刀,一戟刺中咽喉,一刀割下脑袋。吕布,李肃二人合力将董卓杀死。在历史上,董卓是在初平三年即192年的时候,因为司徒王允所设下的反间计,成功被自己的
  •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历史上真有那么牛吗?
    在三国演义里,李儒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识人看人都是一流的。尽管董卓死后被人杀害,可是也不失为一个很有作为的谋士。不过历史上的李儒却没有那么有本事,不仅没有大的治国方略,就是政治思想路线也很有问题。据历史记载,李儒本来是当时有名的做学问的行家
  • 蔡邕哭董卓背后 董卓用人不拘一格 不任人唯亲
    《后汉书》这样评价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也就是说,虽然董卓为人残忍,他却能够忍耐本性,积极选拔人才。于是,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蔡邕就在董卓的选拔之列。《后汉书·蔡邕列传》中提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董
    12-28 董卓蔡邕
  • 曹操刺杀董卓的"非演义"真相 惊天内幕曝光!
    曾经有人这样来综合评价曹操:真英雄,冶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用今天的话说,曹操是一个有才华、有领导能力、会综合分析意见、善于把握机会的聪明人,是东汉末三国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关于行刺董卓的义举,更是让后人称道。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12-28 曹操董卓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一条建议 招董卓进京勤王
    青年时期的曹操和袁绍曾经是一对密友。他们在东汉末年铲除阉党的同一战壕里战斗。但他们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二人同属于大将军何进麾下,但何进对他二人的态度却迥乎不同:明显重袁绍而轻曹操。何进重袁绍的主要原因是袁绍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四世三公,司空
    12-28 董卓袁绍
  • 袁绍联军讨伐董卓之战 为什么要共同讨伐董卓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
    12-25 董卓袁绍
  • 吕布真是傻白甜?董卓一匹“赤兔马”就策反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但若论到“计谋”大家都会说吕布有勇无谋,完全是个小白,看来大家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给整迷糊了,加上电视剧《三国》,大家难道没有发现,我们拿吕布和曹操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吗?更离谱的传说董卓用一匹赤兔马
    12-25 吕布董卓
  • 权臣董卓为什么要废少帝刘辨?董卓被谁所杀
    董卓在何苗死后,不费一兵一卒便当了回渔翁,坐享其成,将何进、何苗部下的军队尽数收编,占据了强大的军事后盾。紧接着部署战略,派人大将吕布刺杀洛阳卫戍军队统领执金吾,顺势接收他所掌管的洛阳卫戍军队。如此,董卓不仅拥有了大量常规军对,并且掌握着都
    12-25 董卓
  • 揭秘:董卓是如何收拾三国宫斗第一女人何太后的
    何太后何莲的皇后位置是抢来的,自然也怕再被人抢走,而且灵帝好色成性,喜新厌旧,何莲时时都充满这危机感。于是,心机深重的她,狠心下心来,使出了一切手段陷害有身孕的宫人。而此时正受灵帝宠幸的王美人,正是首当其冲。那王美人的姿色毫不逊色于何皇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