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起义军溃败因鼠疫 鼠疫引出大清令人拍案惊奇

   2020-09-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明朝末年,盛极一时的李自成起义军却在清军与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迅速失败,李自成也死于地主武装的袭击中。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自成起义军的溃败呢?有人认为是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军心涣散,军纪败坏,导致了他们的溃败。但是,李自成起义军能够迅速扩大,并且

明朝末年,盛极一时的李自成起义军却在清军与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迅速失败,李自成也死于地主武装的袭击中。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自成起义军的溃败呢?有人认为是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军心涣散,军纪败坏,导致了他们的溃败。但是,李自成起义军能够迅速扩大,并且能得到百姓拥护的根本原因是其军纪严明,早在起义之初,他就提出了“剿兵安民”的口号。并且提出“杀一人者如杀我父,淫一女者如淫我母”,严肃军纪,并且下令“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大顺军在入京之初,便迅速地稳定了局势,恢复了北京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赵士锦在大顺军进城时是明工部官员,他根据亲眼目睹记载说,大顺军进城之后,鉴于官军停止了抵抗,立即就“不杀人了”。义军战士“俱白帽青衣,御甲负箭,衔枚贯走。”百姓“有行走者,避于道旁,亦不相诘”,丝毫不加侵犯。为了防止敌对活动,义军“添设门兵,禁人出入;放马兵入城,街坊衚衕无不至者,但不抄掠。”在数以万计的入城大军中,个别违反纪律的现象自所难免,但一当发现违纪事件时,能秉公执法,迅速处理。赵士锦就记载说:“贼初入城,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中绸缎,即磔杀之,以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上,予目击之。”当时在北京充当明给事中涂必泓记室的徐应芬(署名聋道人),在其著作中虽然提到个别义军战士有贪图便宜暗中窃取银钱的现象,但他仍然不得不承认:“至淫、夺、斩、杀之事,则犹未见也。”

由于大顺军在加强对京师的控制的同时,又注意约束军纪,因此,当时北京的社会秩序是良好的。当然,李自成起义军的高层的确存在着腐化堕落的现象,但部队的战斗力大多由普通士兵决定,我们也很难说是高层的腐化导致全军的溃败。是因为李自成起义军的军饷得不到保障,而军心不稳吗?李自成大军在北京通过肃贪追赃搞到了七千万两银子,相当于明朝的十年税收,这笔军饷足可支撑他庞大的军队。

既然不是军纪涣散导致的溃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号称百万雄兵,又有着雄厚财力保障的起义军在进京40天后突然间失去了战斗力―在清军的攻击下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而且从此一蹶不振?仔细的研究历史,或许我们能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原来李自成并非败于满清和吴三桂,而是败于当时肆虐横行的鼠疫!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叫做黑死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

按照北京周边的大兴县志记载,李自成进京前,北京出现了大量死耗子,随后军民发病,高烧、四肢无力、脖子肿大,而且患病者十死七八。这是什么病?按现代医学对照病症一看,这原来是可怕的鼠疫,大头瘟或疙疽所描述的其实就是腺鼠疫的典型特征———淋巴肿大。鼠疫于崇祯16年秋出现,17年(公元1644年)春天,天气转暖,跳蚤、老鼠开始趋向活跃,大规模的鼠疫自然爆发,鼠疫先“消灭”了崇祯的御林军,让李自成轻松进京。然后,鼠疫又感染了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大军,起义军自然战斗力大减,当然打不过清兵。

最可怕的是,败兵因此成了鼠疫传染源,据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因此李自成虽然此时财雄天下,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战斗力,兵力再多也没用,始终无法抵挡满清的虎狼之师。由于军人是集体生活,所以鼠疫流行对古代军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鼠疫蔓延军营,且长时间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痛失江山并一蹶不振,“无可奈何花落去”。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无论是崇祯或是李自成都不可能了解这种可怕传染病,都不知道自己的精锐部队已经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他们的失败不可避免。

也许有人会问,清军就不会被鼠疫传染吗?科学研究发现,鼠疫传播过程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传播中介—跳蚤。由跳蚤吸咬病鼠或病人的血后,跳蚤被鼠疫杆菌感染而发病。发病的跳蚤吸血困难而十分饥饿。病跳蚤因而不断叮咬人、鼠并反吐被鼠疫杆菌污染的血。导致更多人、鼠被感染鼠疫。但是,奇怪的是,跳蚤有一个奇怪的习性———它讨厌马的味道。我们在现代传染病研究的文献中可以发现鼠蚤的寄生对象没有马。所以骑兵很少会被传染。而清军八旗兵几乎全是骑兵。所以清兵能够在鼠疫流行中幸存,以饱满精神攻击对手。翻看历史,精明能干的努尔哈赤不能战胜不大过问政事的万历皇帝灭掉明朝,而明显才干不高的顺治却能取代励精图治的崇祯与豪情万丈的李自成入主中原,仅仅因满蒙骑兵遭跳蚤讨厌!真正令人拍案惊奇!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解析李自成进北京短短42天就兵败逃离的原因
    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破北京城,那么进城之后的李自成又都干了些什么呢?李自成进北京李自成入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抚百姓,而是下令全城搜寻崇祯帝后,并声称死活不论,在其手下找到崇祯帝后的尸体之后,李自成又下令以贱民之礼入
    12-31 李自成
  • 李自成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竟是因为过于自大?
    李自成可谓是反明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他也将反明进行到底了,在反明的过程中李自成表现的非常的英勇顽强。但在当时的民族大义之上,李自成就表现的有些怯懦,李自成的抗清只能说成是被动抗清。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之后,崇祯皇帝自缢于树下,大明政权已经分崩离
    12-31 李自成
  • 李自成生死之谜 满清与南明均未取得其首级
    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
    12-31 李自成
  • 李自成吃活人真相 明朝福王朱常洵竟被活炖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阳福王府邸里,人声鼎沸,烈焰腾腾。王府中堂广场上,烘烧着一口从洛阳郊外迎恩寺抬来的“千人锅”。巨大的铁锅内,撒满姜、葱、蒜、桂皮、花椒以及无数高汤炖煮用料,奇香扑鼻。熊熊烈焰中,最骇人心目的是,巨锅
  • 李自成和洪秀全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大?
    历代农民起义对社会都会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破坏性也很大。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李自成和洪秀全起义,在一定程度上都延缓了中国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那么,李自成和洪秀全,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更大呢?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帝国李自成出生于1606年,死亡于16
  • 李自成神秘失踪后的终结局到底如何?
    李自成,字鸿基,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领袖之一,又称李闯王。崇祯三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聚众起义,后来,又率众投奔了当地的另一股农民军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就义之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
    12-27 李自成
  • 李自成为何杀辅佐自己的功臣李岩?李岩怎么死的
    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李岩?明末爆发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在李自成的起义队伍中,有一位著名的谋士李岩,他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为起义部队赢得了民心。对李岩的结局,《绥寇纪略》中作了记载:定州失败后,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李自成大惊
  • 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京大明都城为何会不攻自破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试图凭借京城九门坚固的城防,并依靠三大营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流贼”决一死战。但令人惊讶的是,吴三桂所部迁延不进,三大营十余万人不战自溃,京城九门不战自降,绝望
    12-26 李自成
  • 揭秘闯王李自成兵败之谜
    李自成明末起义,一直以来都受到历史学家的高度赞扬,认为是最富有斗争性的农民起义。他最终推翻大明朝,号称拥有100万大军。但是这100万大军却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被清兵击溃。除了李自成自我的骄纵之外,到底还有什么原因?闯王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
  • 李自成兵退时掠夺故宫宝物究竟藏于何处?
    一代闯王李自成战败兵退京城时,将故宫国库中的国宝掠夺一空,意图作为日后东山再起的财力支持,其部将用了九艘大船转移国宝,也因为被盗运,国宝数据已经成为一个迷,但从元明历代官窑生产数量来分析,被掠夺国宝几十万件是可预计的。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
    12-25 李自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