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入藏的三大未解谜团

   2020-04-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是一千多年前唐朝与吐蕃王国间的的来往官道,是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要道,当年的文成公主入藏就是经过的此道。唐蕃古道不仅把藏和汉地的文化、经济、政治联系在一起,也是我国与印度、尼珀尔等国家联系的重要桥梁。然而,在几

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是一千多年前唐朝与吐蕃王国间的的来往官道,是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要道,当年的文成公主入藏就是经过的此道。唐蕃古道不仅把藏和汉地的文化、经济、政治联系在一起,也是我国与印度、尼珀尔等国家联系的重要桥梁。然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唐蕃古道的原始面膜早已模糊,留下诸多谜团,仍需要得到充分的解说。

“日月山”真是源于文成公主吗?

距离青海省会西宁大约70公里的日月山,在广阔的草原上一眼望去就是两个小山包,但这里的海拔其实已经达到了3510米。日月山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朝东望是农区,朝西看是在青海湖畔展开去的无边草原。这里是通向青藏高原深处的要道,因为有着文成公主途经此地铜镜坠地化为日月的传说,成为着名的旅游景点。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记者一行在盛夏的7月抵达这里时,早上还是晴空万里,和风煦日,但一阵云起,气温就迅速降到了穿着大衣也不嫌热的地步。

很多学者认为这里就是古籍中记载的唐蕃古道要地“赤岭”的所在。在当地随处可以买到的各种旅游书籍上,此种说法也随处可见。考察团成员在青海省湟源县博物馆后院的石刻堆中“意外”地发现了“唐蕃界碑”的碑首。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月山山口出土的。根据史书记载,唐与吐蕃划界立碑之处,就在赤岭。这是不是就能证明赤岭就是日月山?对此考察团并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而是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论证。

今日月山即唐赤岭的说法是有反对的声音的,如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李宗俊就认为,唐赤岭的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卓尼县羊巴城以西十多公里处的洮河北岸。他指出,首先,唐赤岭为今日月山之说的来源首见于日本学者佐藤长承袭法国学者石泰安之说,石说出现于1952年。但据藏学家吴均先生研究,藏史上有“于唐境公谷梅如地方凿岩石为日月图像”以象征“在天为日月,在地只甥舅”之说,但“梅如并不是今青海日月山,这一点毫无疑问”。今日月山之得名,“据传乃源于文成公主入藏之故事,普遍流传则在17~18世纪。它只是一首美丽的动人心弦的诗歌素材”。因此今青海日月山得名与唐蕃分界有关的说法是存疑的。

其次,史书关于赤岭的明确记载见于北魏宋云的行纪。但结合宋云的记载和今天的实地考察,会发现如果将赤岭假定为今日月山的话,在行程和时间上是有不少矛盾的。但如果将赤岭的位置安排在今洮河一带,则可较好地解说。

“喋血”的石堡城究竟在哪儿?

确定赤岭的位置,也是为了给着名的石堡城定位。按照史书的记载,赤岭就在石堡城以西20里。唐前期,对于石堡城的争夺,是唐与吐蕃之间最惨烈的交锋之一。《旧唐书》载,开元十七年朔方大总管信安王祎攻陷石堡城,但开元二十九年又被吐蕃攻陷。唐玄宗震怒。

为了重新占领石堡城,玄宗及其将帅颇费筹划,几经努力,并不惜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天宝四年,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攻石堡城不克,随即被玄宗借故贬杀。继任节度使王忠嗣在玄宗的屡次催逼下上言:“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失亡,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玄宗对他这个回答很不满意,但王忠嗣认为:“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可见在他眼中攻取石堡城之难。决心要掌握石堡城的玄宗于是再次换将,贬王为汉阳太守,授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最终在天宝八年,攻克石堡城。

但此次战役唐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史载,哥舒翰为夺取石堡城首先投入了六万三千人的庞大兵力,且均为边军劲卒,并逼迫负责攻城的两位下属裨将立下了三日攻克的军令状。结果正如王忠嗣所言,唐军“士卒死者数万”。与之相比,吐蕃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有限的,“但以数百人守之”,只是在战前“多贮粮食,积檑木及石”,最后被唐军俘获的也只有悉诺罗等四百人。大诗人李白后来有嘲讽哥舒翰的“西屠石堡换紫袍”之句,并非随意而言。

李宗俊认为,从唐军的攻击遇到巨大困难可以推断,“三面险绝”的石堡城在地利方面的优势是巨大的。而今卓尼县羊巴城的险绝地形恰与之相符。相较而言,青海日月山附近的古遗址“坐落在土坎上,周围地势开阔,从最近湟水处计算,土坎相对高度不过二十米”,谈“险绝”似乎过了些。

另外,如果假定石堡城就是今羊巴城所在,也可以比较好地解释其战略意义。这个“石堡城”所在的洮州地区是交通和战略要地,以西就是唐时所称的黄河九曲地区。睿宗年间,吐蕃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获取了本属唐境的九曲之地,从此整个陇右南部地区完全暴露在吐蕃威胁之下。唐的这一重大战略失误,直到石堡城被收复并稳固占领,才得到了弥补。不过对于李宗俊的说法,也有不少反对意见。看来对于唐蕃古道的众多谜团,还有待更多史料以及实物的证据。

复杂路网中究竟谁主谁辅?

2014年五六月间,由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五省区18位考古专家组成的“2014唐蕃古道考古探险”考察了沿线44处考察点。一般认为,唐蕃古道分为东段和西段两部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团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指出:“西段就是从鄯州到吐蕃牙帐(拉萨),这是唐蕃古道的主体部分,它分为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文献记载的驿道,由玉树经聂荣、那曲至拉萨;南线即从玉树经四川石渠县、德格县,进入西藏江达县,经察雅、芒康、林芝、工布江达进入拉萨,是近些年通过考古发现逐步确认的唐蕃古道的新支线”。张建林说,文成公主从西安出发,究竟走了多长时间,是由北线还是南线进入西藏,由于缺乏确切的史料记载,仍有待进一步的考古论证。

记者了解到,东段同样也可分为南北两条路线。南路,即从长安出发,沿渭河北岸先到马嵬驿(今咸阳市兴平县),穿过周原和古都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进入陕甘交界的陇山,出大震关,过天水、甘谷、陇西、渭源至临洮,在临洮又分为两条支线,一路由临洮北行至兰州,经今民和、乐都至西宁;一路由临洮西行,经今临夏、永靖、民和、乐都至西宁。

在这复杂的路网结构中,哪条是主路,哪条是辅路,还是并无主辅之分,只是行者临时的选择,都并没有肯定的答案。结合历史记载可以知道玄宗西逃,金城公主入藏都曾经过马嵬驿,可见走的是南路。因此也可推断文成公主入藏同样是走此路。而隋炀帝李广于大业五年亲率规模浩大的队伍由南路至西平(西宁)击吐谷浑,其车驾也是选择南路。此外,名僧玄奘及一些边地官员等亦是由南路到兰州(玄奘由长安至兰州转行武威入西域)、西宁或入蕃。由此可见,南路在长安至西宁间的交通上似乎应该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从实际的地理情况上看也可以为此得到解释:兰州线路程较短,但临夏县更加通畅平坦,对于大队人马来说优势就更加明显。

趣闻解密点评:唐蕃古道的面目对于我们来说,仍是模糊的,文成公主入藏时产生的谜团,面对“日月山”、“喋血”、“复杂的路网”我们或许已都了解,但有些疑团,由于缺乏确切的史料记载,仍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论证。

 
标签: 文成公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文成公主是哪个朝代的 文成公主是什么朝代的
    文成公主是哪个朝代的 文成公主是什么朝代的
    1、文成公主唐朝的。2、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
  • 文成公主入藏后经历了几任丈夫?
    文成公主丈夫有几个文成公主的名号非常大,现在的很多人还知道她的名字,关于文成公主的各种传说和演义也不少,关于文成公主丈夫有几个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关于文成公主丈夫有几个的问题,这里需要向大家说明,文成公主只有一个丈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赞
  • 为何说文成公主的“和亲”是历史最赔本的一次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临到异邦要来讨人了
  • 为何文成公主进藏成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高祖李渊有女儿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二十一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那时哪有那么多守节的破规矩,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
  • 揭秘 为何文成公主进藏成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高祖李渊有女儿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二十一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那时哪有那么多守节的破规矩,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
  • 文成公主为何成为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临到异邦要来讨人了
  • 唐太宗“五难婚使”的故事 禄东赞求娶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原为唐宗室之女,自幼被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收养在宫中,得到钟爱,被封为文成公主。久居宫中,文成公言受贤德的长孙皇后影响很大。长孙皇后为人仁厚恭顺,襟怀宽广,而且明事理、识大体,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长孙皇后还好读书,“喜图传,视古善恶自鉴
  • 文成公主入藏所带来的影响究竟多深远?
    文成公主入藏时间是641年3月2日。这个时间的具体的日子或许有出入,但是年份的确是这样。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也不过十六岁左右,再来看看她的出生年份,约是623—680。如此推算,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大约是在641年。文成公主入藏的经过还相当曲折,
    12-13 文成公主
  • 揭秘文成公主的豪华嫁妆 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说到唐朝的“和亲政策”,远非西汉初年对匈奴那样卑躬屈膝。最著名的人物当属文成公主,这位皇室之女原名李雁儿,生活在公元625-680年之间,恰巧是初唐转为盛唐的历史时期。文成公主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知书达礼,笃信佛教。她敢于遵照唐太宗的
  • 文成公主入藏并不光鲜亮丽 只是松赞干布小妾?
    真实的文成公主进藏真实的文成公主进藏没有历史上写的那么光鲜亮丽,甚至有些藏族人民还说文成公主受到了虐待。并且文成公主并没有成为松赞干布的正房,只是一个小妾。同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件事情也没有众所周知的那么美满顺利。文成公主画像真实的文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