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毕再遇的故事 毕再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2020-10-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毕再遇(1147年—1217年),字德卿,兖州(今兖州)人,南宋名将。父亲官至武议大夫。他以恩庇补官,隶侍卫马司。开禧二年(1206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迁为武功大夫。后因功历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骁卫大将军。因其勇猛过人

毕再遇(1147年—1217年),字德卿,兖州(今兖州)人,南宋名将。父亲官至武议大夫。他以恩庇补官,隶侍卫马司。

开禧二年(1206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迁为武功大夫。后因功历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骁卫大将军。因其勇猛过人,熟知兵略,且善于驾驭兵将,威名远扬。

嘉定元年(1208年),被任为左骁卫上将军。与金通和后,屡请回归田里,均不准。

嘉定六年(1211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嘉定十年(1217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不久卒。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毕再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白日放火

1206年6月,宋宁宗赵扩降旨北伐,对金宣战。但不久,宋军全线溃败。在安徽灵壁附近的凤凰山,毕再遇率480骑与5000金兵鏖战,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毕再遇命令火烧灵壁城,诸将不解,认为放火会暴露宋军的目标。毕再遇说:“兵法上讲夜不举火,现在是白天,白天烟雾满天正可以掩护撤退。”他从兵法上吸取灵感,反向思维,反用兵法原则,变不可能为可能,结果只有他断后的这路宋军没有覆没,得以绝处逢生。

张盖取箭

后来金兵南下,毕再遇率军抢先一步占据了要塞六合,卡住要路牵制金兵。

等金兵距六合只有20多里路时,毕再遇命令城上偃旗息鼓,自己亲率精兵伏于南门。到了城下,金兵马上渡濠(城河)登城。此时,城上突然鼓号声齐鸣,旌旗并举。这一静一噪的反差使金兵始料不及,惊恐万状。毕再遇趁机从南门杀出,金兵狼狈不堪拼命溃逃。

此仗之败,让金将颜图拉勃然大怒,调集十万大军将六合团团围住,连续强攻。城中宋军的箭很快用完,没有弓弩之利无法远距离歼击金兵,而近战肉搏无异以卵击石,无论如何也战胜不了数十倍的金兵。

毕再遇命人在城上撑起青盖(青色的车篷),在草人身上穿上衣服,头上戴着盔甲,在城墙上来回移动。金兵以为是宋军将士巡视,争先恐后以强弓劲矢齐发,疾如暴雨,射在草人上的箭密如刺猬,宋军获得箭矢20多万支。

鼓乐示闲

毕再遇被包围时,宋军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毕再遇把城中的乐手集中起来,在临近城门的地方鼓吹演奏,管弦之声不绝于耳。城中守军听到音乐,情绪轻松,人心稳定。城外金兵则感到莫名奇妙,不知宋军在搞什么名堂。金兵一旦麻痹懈怠,宋军就出动少量骑兵不分昼夜袭扰,使金兵得不到休息,终日提心吊胆张惶惊恐。六合久攻不下,金兵只得退去。

撒豆喂马

毕再遇探知金兵撤退后,便亲自率领士兵绕至敌后,把事先用香料煮好的豆子撒满地面,然后进攻敌人。金兵追来,毕再遇且战且退,将金兵引入预定地点。此时天至傍晚,正是人困马饥的时候,金兵马匹闻到豆香就驻足吃豆,任凭怎么抽打也不肯舍下美食。金兵因此阵容混乱,毕再遇伏兵齐出,再次大获全胜。

缚羊击鼓

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记载:公元1206年,宋将毕再遇率领宋军与金兵对垒,虽有小胜,可是无奈金兵增兵渐多,宋军渐渐处于寡不敌众的形势之下。审时度势,毕再遇决定撤退。

然而,两军对垒,撤退谈何容易?如果大摇大摆地走,金兵势必会追击,一定会损失惨重,怎么做才能不让敌人发觉,又可以让宋军安全脱身呢?毕再遇陷入了沉思。

金兵那边,他们的营寨和宋营相距很近,近得能够听到宋军军营一天到晚鼓声不断,对于宋军的鼓声有什么作用,金兵都心知肚明:击鼓是为了鼓舞宋军士气。宋兵天天击鼓,金兵这边也没闲着,一个劲儿地在调兵遣将,准备和宋兵决战。一连过了好几天之后,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变得微弱。莫非宋军士气大减?或是宋军将士已经疲惫?金军将领觉得时机成熟可以进攻了,便率军小心翼翼地靠近宋营。

当金兵冲进宋营时,宋营外围并无防范,可是一进到宋营内,所有的金兵都傻了眼,宋营除了旗幡招展之外,竟是一座空营!宋军官兵早已撤离,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既然没有人,这隆隆的鼓声又是从何而来呢?仔细检查,金兵惊奇地发现宋营内的每一面鼓上都吊着一只羊,羊的两只前蹄顶在鼓面上。羊被悬空捆起来,自然难受得要命,便使劲挣扎,两只前蹄不停地乱踢,于是击响了战鼓。借着一片鼓声掩护,宋军早已经悄悄撤军数日了。

可金兵听到宋营仍然鼓声不绝,竟好几天都不加怀疑,等到金兵发现上当,只能哀叹自己太大意,让宋兵从眼皮底下溜走了。

“悬羊击鼓”是宋军主帅毕再遇想出的点子,巧妙而又有新意,蒙蔽了敌人,又保存了自己的实力。

 
标签: 名将 宋朝 南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和屈原同一朝代的名人 和屈原同在一个时期的楚国名将还有谁
    和屈原同一朝代的名人 和屈原同在一个时期的楚
    1、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2、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
  • 明朝第一名将 明朝第一名将介绍
    明朝第一名将 明朝第一名将介绍
    1、明朝第一大将军徐达。2、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之首,也是明朝第一大将军。那么,徐达是如何成为明朝第一大将军的?徐达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而且还和朱元璋自小就是好朋友所以在朱元璋征战之初就跟在其身边,可以说为朱元璋打下了半壁江山,也是朱元
  • 清朝湘军四名将是哪几个 清朝湘军四名将介绍
    清朝湘军四名将是哪几个 清朝湘军四名将介绍
    1、湘军四大名将为曾国荃、杨载福、彭玉麟、鲍超。2、曾国荃生于1824卒于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毕业于湘乡私塾,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太子太保,两江总督。3、杨岳斌生于1822卒于1890,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
  • 秦朝四大名将是哪几个 秦朝四大名将分别是谁
    秦朝四大名将是哪几个 秦朝四大名将分别是谁
    1、白起白起,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2、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
  • 世界历史上有哪几个著名将帅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将帅介绍
    世界历史上有哪几个著名将帅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
    1、忽必烈: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2、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 蜀国名将关羽的死因 关羽死因介绍
    蜀国名将关羽的死因 关羽死因介绍
    1、关羽乃是被孙权所杀。2、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被称为“五虎上将”之首。在关羽去世后逐渐被后人所神化,在民间被称为“关公”。我国历代皇帝们都将关羽比作忠义的化身。在清代,关羽被崇为“武圣”,和孔子齐名。
  • 一代名将岳飞为何被杀?南宋灭亡真相大解密
    南宋(27~1279年)是北宋赵氏王朝的继续,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赵,共9帝。南宋偏安一隅,国运不昌,帝王懦弱。从赵构开始,皇帝大都没有太大作为,奸臣当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之一。它着力经营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使我国南方社会经济持续
  • 韩世忠如何从一介农民成长为一代名将
    韩世忠生于1089年,卒于1151年。韩世忠出生在一个十分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爱好练习武艺,而且学的十分认真还非常肯吃苦,因此在他小的时候武艺就比其他人强。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很老实,喜欢弃恶扬善。长大后,因为身材魁梧个子又高,而小时候练习
  • 北宋名将狄青 天下第一名将的成长之路
    狄青字汉臣,是北宋著名将领。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属传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位传奇的北宋将领。一、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贫寒,早年只是今山西汾阳市农村的一个农民,16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参与斗殴,狄青差点替哥哥被抓走,因为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