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将领杨存中生平简介 杨存中是怎么死的

   2020-11-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杨存中(1102年―1166年),本名杨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宋朝将领。杨存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少时机敏,背书数百言,力气超人。娴习孙武、吴起兵法,善于骑射。宣和末年,群盗四起,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积功至忠翊郎。靖康元年

杨存中(1102年―1166年),本名杨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宋朝将领。

杨存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少时机敏,背书数百言,力气超人。娴习孙武、吴起兵法,善于骑射。宣和末年,群盗四起,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积功至忠翊郎。靖康元年(1126年),与张俊、田师中随从信德府守将梁扬祖进京勤王,升任阁门祗候。建炎二年(1128年),杨存中在嘉兴征讨贼寇徐明,嘉兴赖以保全,升任荣州刺史。苗刘兵变时,随张俊前往救驾。后历任贵州团练使、御前右军统领、文州防御使、御前中军统制等。

绍兴元年(1131年),随从张俊讨伐李成。绍兴二年(1132年),升任神武中军统制。绍兴三年(1133年),讨平妖贼缪罗。绍兴六年(1136年),协助韩世忠攻打伪齐皇帝刘豫,名震北方。

绍兴十一年(1141年),濠梁战败,因柘皋战胜之功,而免去濠梁战败之过。绍兴二十年(1150年),受封恭国公。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官拜少师,位视枢密使。杨存中在殿中任职二十五年,权力恩宠日盛。乾道二年(1166年)去世,时年六十五岁,追封和王,谥号武恭。

宋朝将领杨存中生平简介

习兵善射

杨存中,本名杨沂中,字正甫,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宋高宗赐名为杨存中,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祖父杨宗闵,曾任永兴军路总管,与唐重一同守卫永兴,金军攻陷城池,迎敌战死。父亲杨震,曾任知麟州建宁寨,金军来攻,也死于难。

杨存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少时机敏,背书数百言,力气超人。慨然对人说:“大丈夫应当用武功博取富贵,怎能俯首贴耳成为腐儒呢!”于是学习孙武、吴起兵法,善于骑射。宣和(1119年―1125年)末年,山东、河北地区群盗四起,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积功至忠翊郎。

勤王破贼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再次围攻汴京,各道军队勤王,杨存中与张俊、田师中随从信德府守将梁扬祖率万兵入援,后来成为张俊部属。皇上向张俊询问将领,张俊以杨存中答对。皇上召见杨存中,赐给袍带。当时元帅府正值草创之时,杨存中昼夜护卫皇上寝帐,没有片刻离开旁边。皇上知道他忠诚谨慎,亲近信任他。一股势力强大的盗贼李昱占据任城,官军久攻不下,杨存中率领数名骑兵冲入贼阵,击杀数百人。宋高宗登高望见,杨存中甲胄全部变成红色,以为他受了重伤。召他前来观看,原来都是贼血污染,激励他,赐他饮酒,说:“饮此血酒。”杨存中请求再往,宋高宗阻止他。杨存中说:“这些盗贼已经破胆,就要被擒拿了。”于是大破盗贼,收复任城,迁任阁门祗候。

建炎二年(1128年),杨存中在嘉兴征讨贼寇徐明,率先登上城墙。主将准备屠城,杨存中极力劝阻他,杀掉罪魁祸首而已,嘉兴赖以保全。迁任荣州刺史。宋高宗渡过长江,杨存中率胜捷军随从张俊守卫吴门;苗、刘叛变时,又随从张俊前往解救危难。迁贵州团练使,不久任御前右军统领。金军攻明州,又随从张俊与田师中、赵密一起殊死搏斗,击败金军。因立下大功迁任文州防御使、御前中军统制。

讨伐李成

绍兴元年(1131年),随从张俊讨伐李成。从将计议,大多主张分道前进,杨存中说:“敌势如此,分兵力量就会削弱,加上诸将职位相同,没有招讨使督促,必然不能互相协同。”张俊采纳了他的意见。整军到豫章,杨存中率兵数千人,首先在玉隆观击败敌众,追到筠州。敌人骁将率众十万前来支援,夹河而阵。杨存中对张俊说:“敌众我寡,攻击敌人应使用奇兵,愿意率骑隶属,公以步兵居前。”张俊听从了他的意见。杨存中夜里衔枚渡筠河,出西山,急驰而下攻击敌人,张俊以步兵夹攻,俘敌八千人。众将夜见杨存中说:“战斗没有停止,降卒太多,突然发生叛乱,怎么办?非将他们全部歼灭不可。”杨存中说:“我不忍杀死投降的敌人。”众将转告张俊,竟然在夜晚全部坑杀俘虏。乘胜追到九江,李成于是逃走。迁任宣州观察使。

进任神武

绍兴二年(1132年)春,杨存中进任神武中军统制,宰相吕颐浩从袖中拿出敕令交给杨存中。张俊奏请将杨存中留在军中,宋高宗说:“宿卫部队缺乏将帅,我所挑选的,不能改变。”杨存中也坚决推辞,并且说:“神武诸将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人,一旦地位与他们相抗衡,实在难以自安。”宋高宗不答应,派宦官宣押,杨存中才就职视事。兼提举宿卫亲兵。当时中军士卒不满五千人,疲弱老病的占一半。杨存中请求将神武士卒借调到其他部队的拨回军中,从此军政渐渐得到治理。

绍兴三年(1133年),严州妖贼缪罗占据白马源,杀死官员,杨存中率兵讨平。除带御器械,加保信军承宣使,权发遣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名震北方

绍兴六年(1136年),杨存中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密州观察使。原先,张浚视察军队,谋画渡过淮河攻打伪齐皇帝刘豫,倚靠韩世忠部实行。韩世忠包围淮阳,通过张浚请求张俊部将赵密出兵协助,张俊拒绝了他的要求。赵鼎对张浚说:“韩世忠所要求的是赵密,杨存中的武勇,不差于赵密,何不令杨存中协助他。”张浚向朝廷请示,因此才有这一命令。于是杨存中率领八队一万人,奔赴督府协助韩世忠。

十月,杨存中在藕塘同刘猊展开激战,大败刘猊。刘猊当初南侵之时,淮西宣抚使刘光世打算放弃庐州,退保太平。敌众十万已到达濠州、寿州之间,张浚命令张俊抵御,派杨存中前往泗州同张俊会合。等到了泗州,刘光世已经放弃庐州而去。张浚派人劝告他说:“一人渡江南下,便立即斩首示众。”刘光世迫不得已返回庐州驻兵,与杨存中相互应援。敌人先进犯定远县,杨存中率兵二千在赵家坊袭击打败敌人。不久与刘猊兵在藕塘相遇,敌军据山列阵,矢如雨下。杨存中急忙出击,并派统制吴锡率劲骑五千突入敌阵。敌阵混乱,杨存中鼓动大军乘胜出击,自率精兵冲击敌军中部,高声呼叫:“击破敌人了!”敌众惊慌失措目瞪口呆。前军统制张宗颜从泗州赶来,从敌背后出击,敌人大败。刘猊将头撞击谋士李愕说:“刚才看见一位长满胡子的将军,锐不可当,果然是杨存中。”急忙率数骑逃走。余众万人僵立失措,杨存中跃马呵斥他们,都恐怖而降。当时刘麟在顺昌,孔彦舟刚围攻光州,听说这一消息后都拔营逃走,北方大震。此战宋军共缴获舟船数百艘,车数千辆。

捷报传来,宋高宗派宦官赐赏慰问,对宰相说:“你们现在才知道我所任得人吧。”任命杨存中为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不久兼领马步帅。杨存中上奏:“祖宗时设置三衙,鼎立相制,现在我一人独揽,不符合旧例。”宋高宗没有答应。

人心安定

绍兴七年(1137年),任淮南西路制置使,准备让他抚定郦琼各军,后来没有成行。绍兴九年(1139年),迁任殿前副都指挥使。

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背叛盟约攻取河南,朝廷命令杨存中任淮北宣抚副使,率兵到宿州,以步兵退屯于泗州。金国派人送假情报说敌骑数百屯于柳子镇。杨存中打算前往攻击,有人认为不可,杨存中不听。留王滋、萧保率一千骑兵守卫宿州,自率五百骑夜袭柳子镇,黎明时,没有见到敌人而回。金军以精兵埋伏在杨存中归路上,杨存中知道这一情况,于是横冲溃散。参议官曹勋不知道杨存中死活,上报朝廷,朝廷震恐,于是下令暂且退保泗州。不久杨存中从寿春渡过淮河回到泗州,人心才安定下来。冬天,率兵返回行在。

濠梁战败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将完颜宗弼耻于顺昌之败,又谋南侵。朝廷诏令各地大军集结于淮西以等待敌人。于是杨存中率领殿前司兵三万人戍守淮河,同金军在柘皋展开激战,击败金军。当时张俊任宣抚使,杨存中任副使,刘锜任判官,王德任都统制,田师中、张子盖任统制官。金军以拐子马在两翼掩护前进,杨存中说:“敌军依仗弓矢,我有办法对付它。”让万人手持长斧,如城墙而进,各军鼓噪奋击,金军大败,退屯紫金山,此战,损失将士九百人,金军死伤数以万计,而濠州之围依然未解。

张俊同杨存中、刘锜先计议班师。恰逢有人告知前往濠州的道路已经畅通,张俊对刘锜说:“我打算与杨存中驻兵淮上,安抚濠梁地区民众,取宣化后回到金陵,杨存中则渡过瓜洲返回临安。”第二天,张俊命令两人行动。间谍报告金军急攻濠州,张俊仓忙退回,邀刘锜在黄连埠会合,距离濠州六十里,听说濠州城已经失陷,召见杨存中、刘锜商议。刘锜对杨存中说:“对此应怎么办?”杨存中说:“不过一战,你和张太尉在后,我应居前攻敌。”刘锜说:“本来是救援濠州,濠州既已失陷,进无所依,士兵盼望回去,士气已经低落,同敌交战是危险之道。不如退兵占据险要之处,等敌军离去,再商计对策。”众将都说:“好。”于是三人鼎足立营,派人侦察敌情,报告说:“敌军已经离去了。”张俊为了自己独立战功,叫刘锜不要前去,而命令杨存中与王德到达濠州。阵势排列未定,城中烟火升起,金军埋伏的骑兵一万多人分两翼而出。杨存中回首对王德说:“怎么办?”王德回答:“我是小将,怎么敢参预表达意见?”杨存中用鞭指挥军队说:“那么回去。”各军以为命令他们逃走,于是散乱南逃,再无行列纪律,金军在后追杀很多。过了一天,韩世忠率领大军来到,但已经来不及了。杨存中于是从宣化渡江回到行在。加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兼领殿前都指挥使,大概是奖赏柘皋战胜之功劳,而免去濠梁战败的过错。

封爵罢职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徽宗棺椁下葬永固陵,命令杨存中都护。事毕后,拜少傅,以保傅任管军队从杨存中开始。绍兴十四年(1144年),杨存中请求到太学拜谒先圣,宋高宗说:“学校既兴,武将也知崇尚,如汉朝羽林士都精通《孝经》,更何况其他呢?”绍兴二十年(1150年),杨存中被封为恭国公。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拜为少师,地位视同枢密使。杨存中由于凡是军事重地都有统制官,唯独荆、襄地区没有,请示朝廷,于是才在荆南、襄阳设诸统制。

杨存中在殿中共二十五年,权力恩宠日盛,太常寺主簿李浩、敕令所删定官陆游、司封员外郎王十朋、殿中侍御史陈俊卿相继谏言。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杨存中被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赐玉带,朔望时入朝。

反对议和

当时金主完颜亮有南侵的意图,杨存中进呈备敌十策。步军司统帅赵密密谋夺取杨存中兵权,因此指责杨存中是喜功生事。杨存中听说后,上奏请求免职,赵密最终取代了他。不久,边防风声日益紧急,九月,诏令杨存中任御营宿卫使。刘汜在瓜洲战败,朝廷命令杨存中前往京口,作为守江计。虞允文从采石来同他会合,杨存中同他齐心协力抗拒敌人,金军没能渡江。金主完颜亮死后,杨存中同虞允文乘轻舟渡江观察敌情。当金人请求和解时,杨存中上奏等到彼得新主之命,不要急忙答应。

宋高宗到建康,诏令杨存中护卫,并对宰相说:“杨存中唯命是从,忠贞不二,是我的郭子仪。”金朝使节又来请和,杨存中请求在江口把他拘留,移书审问,如能归还我的民众,交归旧土,减少岁币,恢复原白沟疆界,双方结为兄弟之好,像这样才能同金和议;否则,请求斩杀使者,急图恢复。恰逢宋高宗回驾,任命杨存中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但给事中、中书舍人不书黄签押,这一任命于是作罢。不久,杨存中依旧奉祠。

隆兴元年(1163年),官军在符离溃败,朝廷又任命杨存中为御营使。隆兴二年(1164年),金军再次入关,朝议割让四川的和尚原给金国。杨存中入对说:“和尚原,是陇右藩篱要害之地。敌人得到它,就可以睥睨汉川;我们得到它,就能够下兵秦雍。以前议论给予金国,吴璘力争不从。现在吴璘在远方,来不及知道。我如不说,不仅有负陛下,也有愧于吴璘。近来,王师尽出精锐而后才得到这块地方,希望不要放弃。”

不久,金军又攻淮甸,诏令杨存中同都督江、淮事。汤思退被罢免后,升任都督,杨存中入宫辞谢,宋孝宗赐座,并赐给玉鞍勒。当时诸军各自守卫自己辖区,不能互相协同,杨存中召集诸将进行协调,于是才互相应援。宋孝宗亲自写信赐他说:“诸将协同和睦,互相策应,是你的功劳。”恰逢金军已深入南下,朝廷计议准备舍弃淮河保卫长江,杨存中坚持不可,才作罢。金军在扬州,有人劝杨存中派兵攻打。杨存中不敢渡江,只是临江固垒以防敌军。金军不久请求恢复和好。

杨存中是怎么死的

乾道元年(1165年),杨存中班师,朝廷加他为昭庆军节度使,再次奉祠。当时兴起屯田,杨存中将自己在楚州的私田三万九千亩献出。乾道二年(1166年),杨存中去世,时年六十五岁。以太师身份退休,被追封为和王,谥号“武恭”。宋高宗追念以前的臣僚,为他流泪,赠钱十万。宋高宗依靠诸将,对杨存中眷顾尤其深厚,曾经说:“我对杨存中,抚绥胜过对我的子弟。”濠、庐之战,亲笔告诫他说:“如不前进,当以军法论处。”赵密代替他统帅殿前司,就例举唐朝崔佑甫夺取王驾鹤兵权事,预戒大臣。等到事毕后,又说:“杨存中被罢免,我三天夜晚睡不安寝。”

 
标签: 将领 宋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1、首先,系披风是为了防寒保暖,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披风流行于明代,是一种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的防风外衣。形制大多是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后来披风还出现了立领对襟的样式,这在一些古代画像中经常可见。所以披风一开
  •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介绍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
    1、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2、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历跨梁、陈、隋三朝。官位:中郎将。爵位:谯国夫人。因以下之“牛”,被周总
  • 秦国将领桓齮的故事 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
    12-31 将领
  • 八路军将领包森如何在抗战时期让日本天皇胆寒?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
    12-31 将领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
  • 明朝将领胡大海简介 明朝将领胡大海怎么死的
    胡大海简介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
    12-30 将领明朝
  •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
  • 王凤山将军 晋绥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出身贫寒之家,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晋绥军暂编45师师长,后任34军代理军长。同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6岁。晋绥军究其实质,和西北军、东北军一样,是一支军阀部
    12-29 将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