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刘备的底气 用好带尖带刺的人

   2020-12-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一个组织里,所有人可以分为两类,有才干的和没才干的;有才干人里也可以分两类,好用的和不好用的。有才干而不好用的人,最让老板头痛。不好用,可能是他太有个性,不受拘束,也可能是他身份特殊,让人顾忌良多。不好用,但却不能弃用,因为用好他们,产生的

一个组织里,所有人可以分为两类,有才干的和没才干的;有才干人里也可以分两类,好用的和不好用的。有才干而不好用的人,最让老板头痛。不好用,可能是他太有个性,不受拘束,也可能是他身份特殊,让人顾忌良多。不好用,但却不能弃用,因为用好他们,产生的能量远比那些没才干而好用的人多。

刘备的集团里,重要文臣诸葛亮、法正都是严正谨慎的人,言行从不越礼;他早期的谋臣简雍、孙乾、糜竺等属于无功无过之辈,也没有带尖带刺的;武将以五虎将为首,其中黄忠年纪老迈,性格纯良,不会让人不放心;赵云追随刘备日久,一向对刘备忠心耿耿;关羽和张飞都是有个性的人,时不时小小地发作一下,但他们是刘备的生死兄弟,历经无数患难考验,毫无疑问是和刘备一条心的;最难办的,是马超。

马超是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的后人,父亲是征西将军马腾,马超出身世家,又是武将家风,在刘备集团无人可比。马超的个人能力极其出众,他原本统军割据关中,潼关一战中,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在渭河也一度打败曹操,曹操赞他“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又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后来马超中了曹操的离间计,与盟友韩遂反目,被曹操打败,退回了甘肃。他不甘心雌伏,联合了羌部继续对抗曹操,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23年),马超几乎控制了凉州全境。后来夏侯渊西征,马超的内部出现了分裂,妻儿被部将杀死,马超逃出,投了汉中张鲁。他就是在代张鲁出战时归顺刘备的,当时诸葛亮派人买通了张鲁的谋士杨松,杨松向张鲁大进谗言陷害马超,马超无奈之下才投了刘备。

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见到刘备对待自己这么优厚,就疏忽了对主上的礼节,和刘备讲话,常像朋友那样称他为“玄德”。这让刘备很不舒服,关羽和张飞也非常气愤。他们要求刘备惩治马超,刘备认为像这种情形必须用礼节来开导他。

一次,刘备会见诸将,关羽、张飞同时拿着武器站立刘备身边,马超一到,只顾入座,后来看见关羽、张飞两人侍立一旁,大吃一惊,从此以后,马超才在刘备面前开始注意上下之分。

如果说礼节还是小事,马超的身份也让刘备感到非常棘手。和其他降将不同,马超自己本也是一方诸侯,当初遇曹操都是死磕到底的,如今寄人篱下,难保他不再生异心。反复权衡之后,刘备将马超放在镇守西凉的岗位上,不让他出现在后期的战场。这一方面可以借助马超对西凉羌族的影响力,保持边境安定,另一方面,也防止马超在主要战场继续建功,力量逐渐坐大。事实证明刘备这招棋效果很好,马超守西凉期间,从未发生过羌族叛乱事件,为蜀汉的大局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马超死后,诸葛亮才开始重用马超的弟弟马岱和他留下的西凉军。

刘备是如何恩威并重弹压马超的,没有具体的记载,但从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马超在后期心高气盛的脾气已经收敛,变得非常服帖了。有个叫彭漾的人由于不受刘备重用,一肚子牢骚,到处乱讲话。一次喝醉了,在马超的寓所里说了几句对刘备不恭的话。马超立刻向刘备报告,最后刘备把彭漾给杀了。马超如此急于表明立场,说明他已经充分认识到刘备的手段,不敢稍有异动。

用人,不只是把各路精英招揽门下,如果只招人而不能管人,那么人才越多越头痛。要严明法度,就要从难管的人下手。清末一代名臣曾国藩,就深谙“驭人”之术,让手下的人既敬又畏,深深折服。

陈国瑞15岁时,在家乡湖北应城投了太平军,后来又投降清军,几经辗转被收在曾国藩部下。据说陈国瑞异常骁勇,打仗时,炮弹击碎了他手中的酒杯,他不但不避,反而抓起椅子,端坐在营房外,高叫“向我开炮”,使手下都很敬畏他。

有本事的人,难免有脾气。一次,陈国瑞部和另一名淮军悍将刘铭传部冲突起来,事情闹到曾国藩那里,曾国藩感到只有让陈国瑞真心地服自己,才有可能在今后真正地使用他。

于是,曾国藩拿定主意,先以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打击了陈国瑞的嚣张气焰,继而历数了他的劣迹暴行,使他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别人的评价。当陈国瑞灰心丧气、准备打退堂鼓时,曾国藩话锋一转,又表扬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贪财等优点,说他是个大有前途的将才,切不可以莽撞自毁前程,使陈国瑞又振奋起来。紧接着,曾国藩坐到他面前,像与儿子谈话那样谆谆教导他,给他订下了不扰民、不私斗、不抗令三条规矩,一番话说得陈国瑞口服心服,无言可辩,只得唯唯退出。

但是,陈国瑞莽性难改,此后又发生了不服调遣的事,把曾国藩的教诲抛在脑后。这次,曾国藩马上请到圣旨,撤去陈国瑞的帮办军务之职,剥去黄马褂,责令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并且告诉他再不听令就要撤职查办,发往军台效力了。陈国瑞一想到无酒无肉、无权无势的生活,立即表示听曾大人的话,率领部队开往指定地点。

大事业是集众人之力做出来的,对于有棱角的人,懂得什么方法可以拴住他,什么方法可以抑制他,就不怕他不臣服。如此,就可以量才使用他。

 
标签: 三国 刘备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