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萧太后 重用汉臣 曾令部下勿用暗箭伤杨业

   2020-03-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景爱先生继《历史上的金兀术》之后,又撰写了《历史上的萧太后》(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金兀术和萧太后都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名将,一个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国皇太后。但在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是不

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景爱先生继《历史上的金兀术》之后,又撰写了《历史上的萧太后》(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金兀术和萧太后都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名将,一个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国皇太后。但在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是不同的。

金兀术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儿子,年轻时是一员骁勇的战将,在灭亡北宋的战争中十分英勇。宋高宗即位后,他率领金军追击宋高宗迫使其入海,后又占领陕西,因功被提升为右副元帅。晚年的兀术,长期担任左丞相兼都元帅,出将入相,主持朝政,继续对宋用兵,曾与岳飞在郾城大战,被岳家军打得大败。继而,兀术接受宋的请求,休战讲和,双方达成和议,史称“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结束了宋金长期争战的局面,客观上有益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也有益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兀术直至临终,仍“坚守和好之说”。兀术死后“謚忠烈,配享太宗庙庭”。民间也为他在金中都的玉虚观里修建祠堂,旧址在今北京宣武区。这说明他无论在金的朝廷,还是在金的民间都享有极高的荣誉。对女真族和金朝来说,兀术是英雄人物;但对汉族和宋朝来说,他是纵兵抢掠的敌将,是岳飞手下的败将,自然不会称他为英雄。

萧太后是辽景宗的皇后,辽圣宗的生母,早年聪慧,有才干。辽景宗身体不好,鉴于契丹社会留下的母权遗俗,萧皇后参与军国要事决策,更“以女主临朝”,“境内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萧皇后倾向汉化,主张革新,景宗时期的一些改革,如重用汉官、对宋用兵等,都与她分不开。她的政治、军事才能那时已经初露头角。圣宗即位时年仅12岁,萧皇后晋升为太后,奉遗诏摄政,“临朝称制凡二十七年”。圣宗初即位,辽朝处于“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的局面。萧太后以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整顿吏治,提拔有治国之才的人担任要职,大胆重用汉官韩德让等,加强对宗室的约束和对吏民的管理,使政局渐趋稳定。她“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她还注意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辽国旧例,契丹人和汉人相殴致死,契丹人轻处,汉人重处;她当政时改为依汉律论断,同罪处罚。她通晓军事,经常出入疆场,“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继而,她赞成宋朝提出的议和要求,双方订立“澶渊之盟”,长达一个世纪,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这就有利于双方百姓生产、生活的安定,也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友好交往。经过萧太后多年治理,辽朝不仅扭转了穆宗以来的“中衰”局面和圣宗初年不稳定的局势,而且开始步入全盛时期,为圣宗时期的进一步改革和辽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她死后,辽朝对她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民间也广泛流传着有关她的美好传说。综观萧太后摄政的所作所为,称得上是辽代有才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恰如景爱先生在《历史上的萧太后》中所说:“她是一位古代少见的女政治家、女军事家。”

不过,由于小说《杨家将》里对萧太后描写的错误导向,在许多汉族人的心目中,萧太后凶残、好战,形象很不好。实际上并非如此,公元986年,宋军三路大举攻辽,战争初期,宋军捷报频传,但很快由于兵力分散、相互不能很好配合,辽军获胜,辽将耶律奚达捉住宋军大将杨业。在此之前,萧太后曾密令统帅耶律斜軫切勿用暗箭伤害杨业,务必活捉。耶律奚达恰恰是用暗箭射伤杨业而捉住的,又没能劝降。为此,他不但没有得到萧太后的嘉奖,反而受了处分。由此可见萧太后对杨业的钦佩和重视。还有,一些人还制造了有关萧太后和汉官韩德让的绯闻,以丑化萧太后,书中也加以考证澄清。

从景爱先生的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没有任何偏见的、真实的萧太后,可以说《历史上的萧太后》还了她的本来面目。

如何评价少数民族的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应当明确少数民族的历史人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员。正如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所说:“作为一个民族,他们都是各为一个民族;但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成员,他们都是中国人。”然而,几千年来统治者宣扬大民族主义,汉族即中国,歧视少数民族及其政权,这种旧的传统观念影响至今。对少数民族的看法,一些人仍沿用封建史学观点,称少数民族为“异族”“外族”,称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为“夷狄之邦”“异民族王朝”,对它们入主中原,说成是“外患当头”,甚至作为敌国看待;把少数民族领袖人物加以丑化,比之于外国侵略者。以这种观点评价少数民族及其历史人物,就必然会把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如辽、夏、金、元、清等,打入了“外国”行列。我国文化名人李一氓先生说过:如果今天仍然“把少数民族视为外族,把他们建立的国家或政权看作外国,就会犯时代的错误、地理的错误和道德规范的错误”。

他还说:“假如把少数民族视为异族外国,那末,西汉时的匈奴和西域各族,隋唐时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宋朝时的辽、西夏、金、大理等就都成了外国,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生息繁衍的地区,将因当地有过时兴时灭的民族政权,时而是、时而又不是中国的领土,这岂不是荒唐可笑?”其实,这不仅荒唐可笑,而且更适合那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学者口胃,他们处心积虑地要从历史上分裂中国。近代以来,为配合本国统治者侵略中国,他们提出许多谬论,说什么“中国人仅指汉族”,“中国东北除汉族以外的各民族不是中国人”;“中国的范围仅指长城以南,以北的土地不是中国领土”,等等。在今天,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彻底摆脱旧的传统观念,不能让从历史上分裂中国的企图得逞。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很多民族。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不仅联系密切,其中有些还出于共同的祖先。而且,我国古代的各个民族建立的政权,不论纳入汉族王朝统治范围之内或独立于中央王朝之外,都是祖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国的历代疆域既包括中原王朝也包括少数民族独立建立的国家或政权的辖区。萧太后所在的辽国,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国家,它的统治范围自然也是历史上中国疆域的一部分。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胡族系,后来成为鲜卑的一支,北朝的史籍里,始有契丹之名。他们原本在辽河流域过着游牧渔猎生活,处在部落联盟阶段。

从北朝开始,契丹族活跃在我国北方的历史舞台上,并与中原王朝有了较多的联系,时战时和,不断壮大。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逃避战乱来到契丹境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逐步学会种植庄稼、纺织、冶铁和建筑城郭、房屋等,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契丹社会也因此飞速发展,公元916年建立了国家,成为我国北方强大的民族政权。它存在的时间长达二百多年,开发了北方,又进入中原,南北得以进一步沟通,为祖国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

契丹这个民族后来虽然消逝了,但它在祖国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是永远不能磨灭的。我国辽史专家陈述先生早在1939年就说过:“契丹为中华民族一支,故契丹威名之广溢,亦吾中华民族之光荣。”契丹族在祖国历史上有着重要贡献。萧太后就是契丹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景爱先生把她的事迹介绍给读者,改变传统的错误导向,以促进民族团结,我认为很有必要。

 
标签: 太后 杨业 萧太后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1、皇太后就是皇帝嫡妻,可以是皇帝生母,也可能是皇帝嫡母。2、太后有可能是皇帝生母,又或者是诸侯王之母,例如汉代代王刘恒之母薄姬,又称代王太后。3、太后也有可能是皇帝的姑姑,例如北魏中宫皇后蒙美姣就是蒙德华的姑姑,但是因为儿子封为藩王,所以
  • 古代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要和群臣见面。古代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04-23
  •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
    1、这是因为,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文明太后掌权的这20多年,正好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文明太后指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介绍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
    1、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2、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