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取消中日贸易导火线 日本朝贡团宁波血腥火拼

   2020-12-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两个日本朝贡团在宁波的血腥火拼,令明帝国取缔了日本的勘合贸易,为走私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到了1467年,统治日本的足利将军家,发生了内乱,史称“应仁之乱”,自此,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应仁之乱”中,大内氏迅速崛起,开始争夺原先由细川氏所控制

两个日本朝贡团在宁波的血腥火拼,令明帝国取缔了日本的勘合贸易,为走私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到了1467年,统治日本的足利将军家,发生了内乱,史称“应仁之乱”,自此,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

“应仁之乱”中,大内氏迅速崛起,开始争夺原先由细川氏所控制的对华贸易,单独派出使团到中国朝贡,而争夺中国的“勘合”至为重要。大内氏从幕府派往中国的贡使手中,夺得了明朝正德皇帝(1505-1521在位)的“勘合符”,细川氏也不甘后人,从幕府手上拿到了之前弘治皇帝(1488-1505在位)颁发的“勘合符”。显然,细川氏手持的“勘合符”已经过期失效。

更大的流血冲突,便在嘉靖二年(1523)爆发。

这一年,日本的两派都派出了使团向明朝进贡。大内氏派出的使节,名叫宗设谦道。细川氏派出的使节,名叫鸾冈端佐,同时,还有位宁波人宋素卿(朱缟)作为副使。

两支船队先后到达宁波,持有效“勘合符”的大内氏船队先到,而持过期“勘合符”的细川氏船队后到。不知何故,浙江市舶司并未及时查验先到的大内氏船队的“勘合符”,而是待细川氏船队到后一起查验。令人不解的是,后到的细川氏船队,反而被允许先入港查验,占了先机,这样,大内氏船队的有效“勘合符”反而无效。更令大内氏使节宗设谦道愤怒的是,在市舶司于“嘉宾堂”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细川氏的正副使节鸾冈端佐、宋素卿被安排在了宗设谦道的上手。双方在宴会上爆发激烈争吵,而明朝官员却袒护细川氏。宗设谦道的愤怒终于失控,他下令手下抄家伙,当庭攻击细川氏使团。细川氏使节逃出了宴会,宗设谦道随即纵火,焚毁了嘉宾堂,然后赶回港口烧毁了细川的船队。

细川氏的正副使节鸾冈端佐、宋素卿等逃出宁波,宗设谦道一路追杀到了绍兴,然后又杀回宁波,沿途追击的明军及无辜百姓不少被杀,明军多名将领也同时遇难,宗设等“大肆焚掠,所过地方,莫不骚动,藉使不蚤为之计,宁波几为所屠矣”(明代薛俊《日本国考略·朝贡篇》)。最后,宗设谦道在宁波夺船出海,还劫走了其所俘虏的明军指挥使袁琎。

朝廷震怒之下,下令锁拿了细川氏的正副使节鸾冈端佐、宋素卿,而逃走的大内氏使团中,有一艘船被风吹到了朝鲜海岸,朝鲜将船上的数十人悉数缚送给明帝国。经过几方对质,才发现,祸源在于细川氏使团的副使宋素卿向浙江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贿赂,赖恩枉法,导致这场大风波。判决的结果是,宋素卿被判死罪。

这场风波之后,明帝国并未取消日本的朝贡。3年后(嘉靖四年,1525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令琉球入贡使向日本国王转交一封信,要求将宗设谦道逮捕归案,否则断绝朝贡,但杳无音讯。

嘉靖六年(1527),巡按御史杨彝上奏说:“旧例日本入贡,以十年为期,徒众不得过百人,贡船不得过三只,亦不许以兵仗自随。至正德六年以后,使臣桂悟、宗设等各从众五六百人,又副使宋素卿等一百五十人。各诘真伪、争端滋起。请令布政司移咨本国,今后遣使入贡,务遵定例,倘违定行阻回。仍行巡海备倭诸臣,修战具,谨烽堠,选锋蓄铳,以戒不虞。”(《明实录》)归纳起来,他要求对日本朝贡重申四项限制,即十年一贡、人百、船三、禁止带用兵器,都一并援照旧例。

朝廷随即批准,明确提出日本的朝贡“凡贡非期,及人过百、船过三、多挟兵器,皆阻回”(《大明会典》“礼部·朝贡·日本国”条),作为一项定规。后来,官居首辅大臣的给事中夏言,干脆上奏建议撤销市舶司,朝廷接受,宁波市舶司被关闭。市舶司的撤除,实际上将中日贸易逐渐逼入地下状态,“市舶既罢,日本海贾往来自如,海上奸豪与之交通,法禁无所施,转为寇贼”(《明史·食货五·市舶》)。

期间,大内氏派遣的两次朝贡,都因不符合规定而被阻挡。更多的日本私人商船,更是无法靠近中国港口,他们转而求助于走私渠道。王直下海经商的1540年,正是中日间走私贸易最为红火的年份,“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方物,利可十倍”(《海澄县志》)。

1551年,大内氏的大内义隆因内乱(大宁寺之变)被杀,继位的大内义长于1556-1557年遣使朝贡,但明帝国又将其视为篡位者而拒绝。6年后(1557),大内义长又被毛利元就所灭,大内氏政权彻底灭亡,日本陷入混乱,“勘合贸易”完全断绝。从建文三年(1401)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日本的朝贡使团共计18批(田中健夫《倭寇与勘合贸易》),至此成为绝响。武装走私成为主旋律,亦商亦匪的“倭寇”则成为主力军。

 
标签: 明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