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功臣冯胜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毒死?

   2020-02-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得力大将叫冯胜,他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大将军徐达和早死的大将常遇春。他跟随明太祖南征北战几十年,纵横沙场,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全国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朱元璋不再需要这些功臣了,于是把毒手伸向了这些

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得力大将叫冯胜,他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大将军徐达和早死的大将常遇春。他跟随明太祖南征北战几十年,纵横沙场,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全国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朱元璋不再需要这些功臣了,于是把毒手伸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功臣宿将,冯胜也在劫难逃。那么朱元璋为何也不放过他呢?

传说,冯胜出生时满屋黑气很多天没有散去。他还有个哥哥叫冯国用。他们两兄弟出身于地主家庭,家中也有几百亩良田。两人都喜欢读书,同样精通兵法,哥哥深沉稳重、有计谋,弟弟则彪悍勇猛、多智略。兄弟两个在当地也很有名气。

元末大乱,于是冯国用和冯胜兄弟两人带着队伍投奔了朱元璋的起义军。在军中,冯氏兄弟始终跟随在朱元璋的左右,策划军国大计,成为朱元璋的心腹亲信。

一次,朱元璋为了收服降兵的心,让五百名降兵做自己的亲兵,宿在大帐周围,而把平时所用的卫士全都换掉,只留冯国用一个人在床旁服侍,可见朱元璋对这兄弟两个的信任。但是不幸的是,冯国用死在军中,朱元璋亲自祭奠痛哭,后来还追封他为郢国公。

从这之后,冯胜接任了冯国用的职位,替朱元璋统领亲军,出生入死。起初,冯胜始终跟在朱元璋身边,经常为朱元璋谋划战事,机智勇敢,和哥哥一样,深受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后来,冯胜又被派去辅助大将军徐达,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登基称帝。冯胜因为深受太祖信任,在担任军事将领的同时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当时,虽然江南、中原等地已经并入明王朝的版图,但周边地区还没有归附,继续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仍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冯胜几次跟随大将军徐达渡过黄河,平定山西、陕西地区,每战必胜,朱元璋为此十分喜悦。于是,朱元璋按照他的功劳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同参军国事,又封宋国公,年禄三千石。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职位了。

之后,冯胜又奉命带领二十万大军去征讨元将纳哈出。他精心筹划,谨慎运兵,并亲自观察地形,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以做出正确的分析,节节胜利,到最后更是兵不血刃地降服了纳哈出,并把二十万降军带人关内。

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又异常高兴,于是马上派出使者迎接慰问冯胜。但是冯胜的这次大胜利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妒忌和猜疑,一些谣言不时传出,有的说冯胜藏匿了战争中俘获的许多好马,有的说他乘机骗取了很多财宝,又有人说他强娶蒙古王子的女儿。这样一来二去,本来猜疑心很重的朱元璋也相信了这些谣言,他不但没有奖赏冯胜的大功,反而下令收回冯胜的大将军印,让他到凤阳去居住。冯胜立了大功却落得个这样的结果,还时刻受到监视,再也没有带兵打仗,每日为此非常地愤懑。

朱元璋基本稳定了全国的局势,南方的割据势力和北元的残余力量都先后平息下去了,明王朝的统治更加巩固,再也没有一支外部力量能和明王朝相抗衡了。于是,闲下来的朱元璋一直对外的目光转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和他出生入死的大将们,总是猜疑他们有一天会夺他的皇帝宝座。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有着这么大的疑心呢?

原来,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中不免会有一两个武将叛变,朱元璋因此更是小心翼翼,对诸将更加不放心了。他不断编一些劝人做忠臣孝子的书籍,要求人们对自己忠诚,花费了许多心思。但是最终,这个强权皇帝还是觉得说教远不如斩尽杀绝的效果好,只有杀光了那些威胁他地位的人,他才能把皇的位子坐稳。从这时起,朱元璋就把诛杀功臣当成最急待解决的事情了。

而恰巧,这时的官僚集团也形成了各种小集团,有文武之间的矛盾,也有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矛盾,官员们互相攻击倾轧,排斥异己,这正好为朱元璋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和机会,利用官员之间的矛盾,个个击破。宰相胡惟庸死了,开国功臣李善长死了,朱元璋又怎能允许冯胜独活呢?

一天,朱元璋把冯胜召进宫里,摆了酒席与他对饮。他一边饮酒还一边安慰冯胜说:“我知道现在外面有些人一直在说你的坏话。你径自放心好了,我是信任你的,绝不会相信那些流言。”冯胜听了不禁感激涕零,直称赞皇帝的圣明,也放下心来和朱元璋开怀畅饮。饮至正欢,君臣二人好像回到了许多年前称兄道弟,把酒言欢的日子,当日冯胜久久抑郁的心情也得到了很大的舒缓。

然而,冯胜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从宫中回到家后,还为皇帝的厚待而满心欢喜,不想当夜就七窍流血,暴病而死。这一代功臣,没有如愿地死在沙场之上,反而死在了他始终尊敬信任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毒酒之下。他死了以后,朱元璋不准他的儿子承袭他的官职,也不得录用为官,冯家这功勋之家很快就在太祖的有意压制下衰落下去了。为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最后竟然落得这般下场,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现在的人听了都不禁为之惋惜、叹息。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功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