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亲王奕劻是怎么靠高调的贪污而自保的?

   2020-12-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庆亲王奕劻是1909年时期,宣统新朝中唯一一个留任而有实权的元老,负责各部之首的外务部。他不仅是四朝元老,还是少数参与了大清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权臣,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极大的知名度。奕劻出名的除了他的功绩和权力,还有他贪污腐败的事迹。连国外

庆亲王奕劻是1909年时期,宣统新朝中唯一一个留任而有实权的元老,负责各部之首的外务部。他不仅是四朝元老,还是少数参与了大清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权臣,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极大的知名度。奕劻出名的除了他的功绩和权力,还有他贪污腐败的事迹。连国外著名的《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等,都报道过他是个爱财之人,后世也有人称他为大清的“首富”。一个腐败到全球人都知道的贪官,为什么会在风云诡谲的晚清政坛中,从边缘进入核心,还能屹立不倒呢?下面随ak军事网小编一起去看看原因吧。

庆亲王奕劻的品格奕劻的政治本色和品格,在庚子事变中展露无遗。作为朝廷中熟悉国际国内情况的少数明白人,奕劻坚决主张及早防止事态失控,以避免外交乃至军事上的巨大麻烦。他的“右倾”言论,遭到以端郡王载漪为首的“不明外事,专袒义和团”的“极左派”的反对。英国外交官在发给伦敦的报告中认为:“在北京的主要政治家之间,庆亲王和大学士荣禄似乎已成为对端王或董福祥提督起牵制作用的仅有的人物。”载漪等把奕劻看成是必须清除的政敌,义和团们则将他描绘成了大汉奸,攻击奕劻的大字报贴满北京街头,已经失控的民间暴力清晰地将矛头指向了这位王爷。在此后讨论局势的高层会议上,奕劻一概装聋作哑,但从未改变自己的观点。

高喊着扶清灭洋的“极左派”们,在八国联军的炮声中撒腿就跑,并把收拾烂摊子乃至不得不“卖国”的“脏活”,留给了他们本想诛之而后快的“汉奸”奕劻和李鸿章。在八国联军的刺刀下,奕劻和李鸿章“如一囚徒”或“受到礼遇的俘虏”,为明知不可争的城下之盟而勉强一争,其间酸苦,唯其自知。史家比较公认的是,因为这一功劳,慈禧太后终其一生,对奕劻和李鸿章都是优容有加。

尤为难得的是,无论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及政变、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入侵、乃至随后轰轰烈烈的宪政改革,奕劻都表现出了丝毫不亚于恭亲王的开明姿态和灵活身段,并以其特殊地位,为李鸿章和袁世凯等人保驾护航,成为致力于实践和探索的“浊流”们(与崇尚空谈的“清流”相对)的幕后支撑者。英国公使窦纳乐甚至认为他是“推动中国政府(进步)的一个杠杆。”

奕劻的双手,在推动改革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往自己兜里大把捞钱,高调地成为大清国的“首富”之一。晚清的两次以反腐败名义出现的台谏风潮,矛头都直指奕劻。第一次是1907年的一起“权色交易”。奕劻的儿子、商部尚书载振出差路过天津,看中了名歌姬杨翠喜,候补道段芝贵随即用重金为美人赎身,献给载部长。如果到此为止,无非是一段风流佳话而已。但不久,段芝贵便被破格提拔,一跃成了黑龙江巡抚,御史赵启霖立即上奏弹劾,认定是“性贿赂”。朝廷派了载沣等人去查,结果“查无实据”,赵启霖反被革职,激发了御史们公愤,最后,赵被复职,段巡抚被免职,载部长主动辞职。

第二次是三年后(1910年),另一御史江春霖又向奕劻发难,弹章的题目就是《劾庆亲王老奸窃位多引匪人疏》,火药味很浓,震动朝野。江被责为“沽名钓誉”、“莠言乱政”,但处分仅是“回原衙门行走”,换个工作岗位,结果江干脆辞职,炒了朝廷的鱿鱼,一下子名动四海。御史们群起效仿,“不让江氏一人独为君子,访查中外大臣劣迹,联名入奏,以尽职责”,掀起了舆论监督的大高潮,逼得奕劻只好请假躲避。

其实,两次反腐斗争的背后,都有复杂的政治背景。在新的干部体制改革中,都察院本在裁撤之列,御史们其实也是为了保饭碗而绝地反击。前一案,正值东北“龙兴之地”改制设省,成为北洋(奕劻父子多被视为北洋的保护人和代言人)权力扩张的良机,即使没有这起风流案,北洋也会想方设法将段芝贵等“自己人”顶上关键岗位,结果因小失大,留下破绽。

后一案,则更是御史们的“自卫”之战:1909年成立了资政院后,都察院的弹劾监督权被吸纳,裁撤势在必行,御史们只好冒险一搏,拿庆亲王开刀。最为吊诡的是,政治经验显然极为丰富的奕劻似乎并不想收敛和掩饰自己的贪腐形象。而且,还照样圣眷不衰,不仅得到了“铁帽子”,而且其妻妾中还封了6位“福晋”,超出了清制规定的亲王只能封5位福晋的限额。

庆亲王奕劻为何贪污?其实,到了奕劻这种已经“不胜寒”的地位,唯一要做的只剩下:如何展示自己胸无大志。一个道德形象与工作能力都完美得无可挑剔的下属,对大多数的领导人来说,并不是件好事。高调地展示自己对酒财或者美人的“低级趣味”,是历史上韬光养晦的不二法则。从这个角度看,奕劻的“首富”是非当不可的。一场包括以建立高效廉洁政府为使命的改革,却不得不倚重一位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大贪官;而这位巨贪之所以贪得如此高调,却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以自污而获得政治上的安全感。

庆亲王奕劻去世后,宣统皇帝竟然赐谥曰“密”,这意思就是追补前过。暗指奕劻应该为大清国的灭亡负责,好像要不是这些贪官,大清朝就不会灭亡的。这也显示了宣统皇帝的无能,他到最后都没看清,大清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标签: 庆亲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晚清第一大贪官庆亲王奕劻 巨额存款200万
    和珅可以说是清朝第一大贪官,这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那部电视剧里它更像是一个奸雄,亦好亦恶。但在晚清有一位贪官也能与和珅相比,他就是晚清庆亲王奕劻,据记载当时奕劻存款达到了200万两之多。据资料记载,庆亲王奕劻工作能力很差,名声
  • 晚清第一贪庆亲王奕劻 与和珅贪婪级别不相上下
    奕劻之贪财,在晚清无人可与其匹敌,堪称“晚清第一贪”。1911年《泰晤士报》爆料称,庆亲王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200万两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贪,与和珅不相上下。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绪的皇叔,1
  • 庆亲王奕劻的后代们结局怎样?
    庆亲王奕劻的后代:庆亲王奕劻,生于1838,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辅国公绵性长子。清制王爵,正室封福晋,侧室封侧福晋。亲王最多只能有福晋五位,而奕劻竟有六人,地位特殊。庆亲王奕劻的后代虽然是皇族中比较远的一支,但在晚清政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
    12-05 庆亲王
  • 中国历史上晚清“首富庆亲王到底是什么成色
    1909年的宣统新朝,留任而有实权的元老,只有一个年过七旬的庆亲王奕劻了,掌管着各部之首的外务部。这与被仅仅当做图腾而供奉起来的张之洞,自然大不相同。作为四朝元老及少数参与了大清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权臣,奕劻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极大的知名度。遍
  • 晚清政坛庆亲王 从“圣眷不衰”到“葬送清朝”
    庆亲王奕劻,在波云诡谲的晚清政坛中,堪称是“权势熏天”的人物。在晚清最后的岁月中,担任了首席内阁大臣以及内阁总理大臣。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可以说一直是“圣眷不衰”。然而,在许多晚清的遗老眼里,他又是亲手葬送了大清江山的家伙,这主要是因为他为了
  • 庆亲王奕劻 他比和珅还贪 手把手教慈禧打麻将
    他最得慈禧欢心,慈禧称他:荣辱忽焉,皆在圣意。不过溥仪称他: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庆亲王奕劻是清末政坛常青树,其地位之显赫,除了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就数到他了。自1884年到大清倒台的27年中,他先
  • 慈禧为什么老纵容庆亲王?原因让人很意外
    庆亲王是清末著名的贪官,他在任上肆无忌惮、大肆贪污,这些行为自然无法瞒过慈禧的耳目。有一天,慈禧将庆亲王召入了宫里,慈禧历数了庆亲王贪腐的事实,吓得庆亲王大惊失色。慈禧最后训斥庆亲王说“汝为财耳,国亡,财于何有!”是啊,清朝灭亡了,你有钱又
  • 清朝总理衙门大臣 晚清庆亲王奕劻的历史角色
    庆亲王奕劻,是清朝的一个皇室人物,在清末的政治斗争中叶占了浓墨淡彩的一笔。奕劻,出生于1938年11月16日,满族人,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辅国公绵性长子。庆亲王奕劻一生经历的大事:光绪皇帝时期,奕劻,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封庆郡王,十
  • 大清首富庆亲王奕劻:如何高调腐败求自保
    1909年的宣统新朝,留任而有实权的元老,只有一个年过七旬的庆亲王奕劻了,掌管着各部之首的外务部。这与被仅仅当做图腾而供奉起来的张之洞,自然大不相同。作为四朝元老及少数参与了大清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权臣,奕劻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极大的知名度。遍
  • 铁帽子庆亲王奕劻:名副其实的“晚清第一贪”
    奕劻之贪财,在晚清无人可与其匹敌,堪称“晚清第一贪”。1911年《泰晤士报》爆料称,庆亲王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200万两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贪,与和珅不相上下。奕劻(1838.11.16~1917.1.28),是满洲镶蓝旗人,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