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司马迁退礼的故事为何能流传至今?

   2020-12-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司马迁出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司马迁就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之下学习读书写字,十岁的司马迁就能够阅读《尚书》、《左传》等。年长一些,司马迁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父亲为官的京城,之后父亲就吩咐司马迁去游历天下,搜罗遗闻古事。司马迁游历了

司马迁出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司马迁就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之下学习读书写字,十岁的司马迁就能够阅读《尚书》、《左传》等。年长一些,司马迁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父亲为官的京城,之后父亲就吩咐司马迁去游历天下,搜罗遗闻古事。司马迁游历了大江南北之后回到京城,因为父亲的关系,在京中做了郎中。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重病,弥留之际要求司马迁能够秉承家族的传统,发扬祖先的事业,要接着把编撰历史的计划完成。在长安任职的司马迁,在这里结识了天下的杰士,其中包括对司马迁影响颇深的董仲舒和孔安国。董仲舒对司马迁的影响,在《史记》中也都有体现。董仲舒的公羊学主张的有道伐无道的思想,是《史记》中反暴的基础,而公羊家崇尚的让、尚耻之义也成为了《史记》中衡量褒贬历史人物的主要道德标准。

公元前99年的时候,李陵自请五千步兵,涉单于庭以寡击众。但是李陵行军至浚稽山时,遭遇单于突袭,援兵久久未到,匈奴越聚越多,李陵最后弹尽粮绝投降匈奴。群臣皆声讨李陵,但是司马迁却与众人不同,说李陵是个爱国的人,他以五千之数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投降,也有可能是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但是后来李陵没有归汉,于是司马迁也被定了诬罔罪,按律当斩。但是司马迁以腐刑赎身死,在此之后,司马迁背负屈辱,完成了著作《史记》。

司马迁退礼

司马迁退礼的故事是一个出现在小学教材中的故事,史书上具体没有记载。这个故事讲的是司马迁拒不收礼的事。

当时司马迁已经是太史令了,有一天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派了仆人给司马迁送了一份礼物。司马迁的女儿小心翼翼的把礼物打开,里面装了一对晶莹剔透上好的玉璧。小女儿不禁惊呼,这对玉璧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在屋中写《史记》的司马迁听到了女儿的声音,于是就放下笔出来一看究竟。司马迁看着玉璧,把它拿在手上仔细看了看,称赞道,真是白璧无瑕啊。女儿听到了司马迁的称赞,心里很高心,拿着玉璧不肯放下。司马迁就语重心长的和女儿说,白璧最可贵之处就是因为它没有瑕疵,这就和我们人是一个道理。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不敢自比这么好的白璧,但是把这白璧收下,那么思想上的瑕疵就要多了。女儿听了司马迁的话,就把玉璧还给仆人,退还给李广利了。

这个故事其实多半是杜撰的,退礼的故事有很多,大概是将别人退礼的故事算在了司马迁的头上。但是这篇文章中所表现的司马迁公正无私、淡泊名利的精神却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历史上的司马迁也确实是这样一个人,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司马迁必须做到公正才能够将历史书写好,而从司马迁没有钱为自己赎这死罪之身,就知道司马迁也是个淡泊名利,不看重钱财的人了。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一度一蹶不振,经受着身体摧残的同时也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和巨大的人格侮辱,因此司马迁甚至想到了一死了之,但是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轻易放弃,没有轻易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对抗生命对他的考验,司马迁也是如此,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司马迁想到了自己父亲临死交代自己的事情还未完成,想到自己的身上还担负这家族的使命,一想到自己尚未功成名就,这样死了就如同蝼蚁一般,于是司马迁选择在饱受摧残和屈辱之后活下来。

司马迁以先世贤人的事迹勉励自己,周文王被纣王拘禁在狱中推演出了《周易》,大圣人孔子一生困顿晚年才写出《春秋》著作,屈原被放楚怀王放逐汉北这才写出了《离骚》,左丘失明之后才写了《国语》,孙膑被处以膑足之刑才修兵法,吕不韦也是因为被贬才能够有《吕氏春秋》流传后世,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因此写了《说难》和《孤愤》。一想到这些贤人都是在自己身处困境,因满腔愤懑才写出传世的著作,司马迁就以此为鉴,发奋努力。

当时能够支撑司马迁活下的去的信念就应该是要把《史记》写完,也正是因为没有完成《史记》司马迁才能忍辱负重的活着。当然,努力的人总会有回报,司马迁花了十数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本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

 
标签: 司马迁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司马迁什么朝代 司马迁的简介
    司马迁什么朝代 司马迁的简介
    1、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人。2、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是今陕西省韩城市人。司马迁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创作了《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司马迁被后世誉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3、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
  • 司马迁哪个朝代 司马迁属于哪个朝代
    司马迁哪个朝代 司马迁属于哪个朝代
    1、司马迁属于汉朝人,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科学家,汉景帝中元5年(前145年)生于左冯翊夏阳县的一个农村(今陕西韩城县南芝川镇)。父亲司马谈,也是汉代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生前已开始了《史记》的部分写作,另一代表作品是《论六家指要》。2、
  • 史圣指的是谁 司马迁介绍
    史圣指的是谁 司马迁介绍
    1、史圣是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2、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
  • 司马迁的历史地位 司马迁的历史地位怎么样
    司马迁的历史地位 司马迁的历史地位怎么样
    1、司马迁的史学界“大咖”地位,不可动摇,因为,《史记》,史学、文学,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文采飞扬,如诗如画,读之如身临其境,手持目读,欲罢不能,大有不读罢不休之感,如此文采名著,怎能不助其霸占史学界,而无人超越!又怎能不在文学界占有其应有
  •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通史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吗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通史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
    1、《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
  • 太史公司马迁梦想 建立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
    一般情况,司马迁在每篇写作结束之时都有一段结语,对上面记录的史实作出评价,开始句为“太史公曰”,但是《史记·平准书》的结语绝大部分却与上文的内容毫不相干,作者抑制不住感情,发了一大段牢骚,阐明自己的梦想,也流露自己的历史虚无主义情绪,表明了
    12-30 司马迁
  • 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 才貌双全无奈遁入空门
    据民间传说和有关资料,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是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县北),而且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外孙女,父亲柳振庭是一位诗书画都极好的读书人。柳倩娘貌若天仙颇有才学据民间传说,柳倩娘在父亲的影响下,五岁时随父亲学画,爱在墙上画小动物,十岁时就画山水
    12-26 司马迁
  • 《史记》的独特之处 司马迁专门为寡妇著书立传
    司马迁不仅反对一般的等级观念,还为妇女大唱赞歌——他甚至为巴寡妇清立传这个千古冤案,得从以下一段故事开始:“汉武帝时候,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但皇帝不准她们见面。于是尹夫人就主动请求皇帝,说希望见一见邢夫人。皇帝终于答应了她,但却叫另外
  • 司马迁为什么在史记中称英布为“黥布”?
    英布是较早反秦起义的豪杰之一,后跟随项羽,在与秦军作战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破秦后被封为九江王。楚汉相争时,英布叛楚归汉,被立为淮南王,共同攻击项羽。打败项羽,刘邦当了皇帝,英布正式到封地上任,并持有皇帝颁发的印信。汉高祖十一年(前196)
  • 司马迁的四原则 道家经商治国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学术界似乎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国家,其实不全面。春秋战国时代到汉朝,中国的商业已经非常繁荣,而且商人成为了一个横跨政治商业的非常有权力的阶层,其代表多是道家人物,如范蠡等人。司马迁对道家经商治国的经验进行了理论提炼,提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