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十三太保中最小的是 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

   2020-08-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中最小的是,在历史的传记和排名中,我们都喜欢将众多的人物进行有效的排序,这里讲到的十三太保我们也可以将其一一排列出来吗,在李克用的手下的十三太保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大家随小编来看看吧。最常用的排行方式自然是比年龄,谁年纪

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中最小的是,在历史的传记和排名中,我们都喜欢将众多的人物进行有效的排序,这里讲到的十三太保我们也可以将其一一排列出来吗,在李克用的手下的十三太保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大家随小编来看看吧。

最常用的排行方式自然是比年龄,谁年纪大谁就是大哥,其次老二、老三……直至老N。但这一比,问题就出现了。在这十三个人中,有七人的生年查不到,但如果用知道生年的另外六人排序,其排行如下:

1、康君立(十二太保)

2、李存贤(十太保)

3、李存信(四太保)、李存审(九太保),这两位生年相同,月份不祥姑且并立

4、李嗣源(大太保)

5、李存勖(三太保).

在常见的武侠小说中,一般先入师门者即为师兄,而不问其年龄大小。既然“十三太保”不能用年龄排序,那是否是用加入李克用麾下的先后顺序来排的呢?一试,错误明显:康君立(十二太保)的资格老的不能再老,排名却是倒数第二,史敬思(十一太保)战死那年,排名在他之前的李存贤(十太保)刚脱离黄巢,投降李克用还不到一个月,李存审(九太保)还不是李克用的部下,而李存勖(三太保)还没有出生。显然,用成为李克用部下的顺序来算,这个排名也不成立。

既然叫“十三太保”,那是否是以他们获得“太保”这个职称的先后顺序来排的呢?经在下一番查考,问题更大了:

在唐代,将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官职称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这三职称为“三师”,均为正一品,是六个有名无实的顶级虚衔,都没有实际工作,也没有下辖机构或属下官员,就是说,包括太保大人在内的三公三师,都是既没有办公室也没有秘书的“裸官”。这种“裸官”只用来给名望极大的退休重臣养老,或是追赠死去的重臣。按规定,这六个官职每个同时都只能有一人担任,更多的时候空缺,同时有十三位“太保”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过,在太保之外,唐宋五代又有另外一个常见官职:检校太保。检校,最初是检查核对的意思,相当于检察官。到了唐初又变成代理的意思,表示未得到正式任命,尚处于见习期的官员。到唐中期以后,检校官逐渐变一种荣誉加衔,并越用越滥,非常廉价地广泛授予朝廷想笼络或不敢得罪的藩镇军阀。

因此,检校太保大致可以翻译为“名誉太保”,跟今天的名誉教授、名誉市长差不多。因其不受名额限制,既可零售,亦可批发,所以同时有十三位“检校太保”还是可能的。

核对史籍,在这十三人中,曾获太保或检校太保衔者,只有以下八人:李嗣源(天佑十四年九月得授检校太保)、李嗣昭(任昭义节度使期间得授检校太保)、李嗣本(天佑六年得授检校太保)、李存进(天佑十六年得授检校太保)、李存璋(同光初年追授太保)、李存贤(同光二年三月得授检校太保)、康君立(景福二年得授检校太保)、李存审(天佑七年得授检校太保)。而其余的五人,包括李存勖、李存信、李嗣恩、史敬思,以及最最有名的李存孝,都无获得太保或检校太保衔的记录。

原来,历史上真实的李存孝,是一个从未与“太保”沾过边的“十三太保”!这个结果非常地煞风景,但却是无奈的史实。

另外,“十三太保”词条中的解释:“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这一点也是错的,李克用的义子多达一百余人,但“十三太保”中的康君立、史敬思都非李克用义子,其中康君立的年纪比李克用还要大。当然了,谁也没有规定过干儿子的年纪一定要比干爹小,五代最有名的干儿子(石敬瑭),就比他的干爹(耶律德光)大十一岁,但那只是出卖国大业的需要,玩的政治游戏。李克用的义子可都是要改姓李的,人家不是义子你不能硬说是义子吧?

实际上,核对史实,在记述过五代的几部正史中,不论是薛居正、/">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或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从没有出现过“十三太保”这个词。当然,它也不是罗贯中创造的,“十三太保”的最早出处,似乎是宋人话本《五代史平话》,但这部书连野史都算不上,纯粹的小说家言而已。只是如今不少人,甚至包括一些历史爱好者,都把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当了真,这就有点儿不应该了。

不难看出,这顺序都乱成什么样了,显而易见,用年龄排序是排不出这十三太保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亦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

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养子。因颇富盛名,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00飞虎兵,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标签: 李克用 李存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李克用的父亲是谁 李克用父亲李国昌简介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
    12-16 李克用
  • 李克用有几个弟弟 唐代名将李克用弟弟的简介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
  • 后唐太祖李克用的一妻一妾 竟能情同姐妹?
    为了争宠固位,获得皇帝老公的宠爱,后妃之间明争暗斗,历代后宫里往往充斥着残酷的迫害和血腥的杀戮。汉高祖刘邦驾崩后,大权在握的皇后吕雉就开始肆意迫害刘邦生前宠爱的戚夫人。戚夫人被灌了哑药,熏聋耳朵,挖去眼珠,割去四肢,割掉舌头,扔到茅厕里,被
    10-17 李克用
  • 李克用几个老婆 李克用老婆贞简皇后简介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
  • 后唐太祖李克用的一妻一妾 关系融洽情同姐妹
    为了争宠固位,获得皇帝老公的宠爱,后妃之间明争暗斗,历代后宫里往往充斥着残酷的迫害和血腥的杀戮。汉高祖刘邦驾崩后,大权在握的皇后吕雉就开始肆意迫害刘邦生前宠爱的戚夫人。戚夫人被灌了哑药,熏聋耳朵,挖去眼珠,割去四肢,割掉舌头,扔到茅厕里,被
    09-17 李克用
  • 梁太祖朱温与独眼龙李克用之间是什么关系
    朱温生于公元852年,卒于公元912年,是五代十国后梁的开国皇帝,人称梁太祖。那么朱温简介是什么呢?朱温是安徽砀山人,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朱温出生时,家中出现了红光,邻居以为朱温家着火了,便提水前来灭火。邻居刚到时,便听到朱温呱呱
  • 李克用的故事 唐代名将李克用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
  • 五代十国的干爹时代 从李克用到石敬瑭非常乱
    现代似乎流行“干爹”文化,认爹的,多为妙龄女子,做爹的,多为事业有成的多金男。利益双方,往往在借助各宗媒介,在诸多场合多有互动,其中演绎最为精妙的,恐怕非前些时日锒铛入狱的郭美美莫属了。但中华文化,本就博大精深,这“干”字,白天在公共场合,
  • 李克用简介 唐代名将李克用与十三太保的关系
    李克用,人称“独眼龙”,唐末将领,其性勇猛但过于急躁,但是其战绩不朽,为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被追为后唐太祖。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李克用的简介和李克用与十三太保的介绍。李克用简介李克用祖先是沙陀人,本是朱邪矢,他的父亲,在山
  • 后唐大将史建瑭 李克用麾下每战当先“史先锋”
    史建瑭生于唐乾符二年(875年),卒于梁龙德元年(921年),字国宝,雁门郡(治今山西代县)沙陀人,五代时后唐将领,其父为白袍将史敬思。史建瑭少以父荫,在军中任职,在李克用的关照下和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由于史建瑭每战必身先士卒,很快
    08-16 李克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