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经典《论语》及“四书”都与孔子无关

   2020-12-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把《论语》以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当成孔子以及儒家的代表作是个很大的谬误。但是今人认知普遍如此。自南宋朱熹以来,谬种流传,可谓积非成是。有必要正本清源,予以澄清。1、《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 ,更不是儒家思想的代

把《论语》以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当成孔子以及儒家的代表作是个很大的谬误。但是今人认知普遍如此。自南宋朱熹以来,谬种流传,可谓积非成是。有必要正本清源,予以澄清。

1、《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 ,更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

《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生前与门人,以及门人之间互相对话的言论汇编。此书不是孔子本人的著作,今本《论语》是汉代以后人编纂的。成书时代与孔子生活时代相距数百年。

《汉书·艺文志》对此讲得很清楚:“《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也就是说,《论语》乃是孔子与弟子、以及弟子与弟子谈话的语录。该书汇聚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一些支离破碎的观点,不能认为是反映孔子思想的代表作。

《论语》一书的编撰者,并非一人。《经典释文·叙录》引郑玄说认为,《论语》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撰”。而汉代的纬书《论语崇爵谶》则说《论语》乃子夏等六十四人所会撰。近代人夏曾佑则谓:“七十子之俦,汇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据《汉书·艺文志》记,西汉时至少曾流传三种《论语》文本,每种篇数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即:“鲁论”二十篇,“齐论”二十二篇,“古论”二十一篇。

“齐论语”据说为子张所传。“鲁论语”据说为思孟(曾参、子思、孟子)一派所传。“古论语”,则可能为卜商子夏所传。三种《论语》传承各有自,重点殊不同。

汉代儒家区分为今文、古文两大学派,斗争激烈,势同水火。汉武帝支持的董仲舒属于今文学派,倡导的是子夏、荀子一派外儒内法、古为今用的学说。

而在西汉后期,反对汉武帝搞大一统的刘姓贵族以及阴谋篡汉的王莽及附庸文人刘向父子则支持古文学派。魏晋以后古文儒学兴盛至于隋唐。齐鲁皆为古文学派大本营。故汉代后期以传习“鲁论语”、“齐论语”者居多。子夏一派的“古论语”,则随同今文学派而式微,后来失传。

西汉末期,安昌侯张禹以“鲁论”为主,采择“齐论”,汇纂而成《张侯论语》。这个版本即今本《论语》之由来。

到东汉后期郑玄以《张侯论语》为底本作《论语注》,遂成为东汉以后《论语》的通行本。

孔子生前的代表作是他亲手编订并向弟子传授的“五经”体系,即:——《诗经》、《书经》、《礼经(包括乐经)》、《易经》、《春秋经》。

孔子生平“述而不作”,以“五经”学术传授弟子。“五经”学术才是孔子及先秦儒家学术及道统的代表作。

2、四书与《五经》的意义不能并列

所谓《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也都不是孔子之所作。

《四书》与《五经》的意义完全不能并列。《五经》传授可以溯源到孔子以及先秦。而《四书》之成编,则是南宋时期由朱熹所编撰。四书中的“大学”、“中庸”,摘自汉代以后出现的《礼记》(并非孔子所传之《礼经》),传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

(按孔子门下有两个子思,一位是原宪字子思,一个是曾参弟子、孔子嫡孙孔伋字子思。出自哪个子思历代也有异说。)

《论语》、《孟子》也都是汉代以后人所编撰之书,皆不能列于先秦之儒家经典。可信之先秦儒家经典只有《五经》体系。

韩非子说孔子身后儒分为八,思孟学派,只是八家中之一而已。

孟轲在汉唐时代并不具有与孔子并列的地位。汉武帝独尊儒术,尊的仅仅是孔子之道,而绝对不是孔孟之道。

孟子的抬头始于晚唐的韩愈。韩愈著《原道》,祖述儒家道统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这一道统南宋得到朱熹的弘扬,据此而编著《四书》。但是孟子正式被朝廷封为"亚圣"而得以与孔子并列,则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此时,距孟子去世已1800多年了。

在此之前孟子只是先秦诸子之一,一位平民思想家。也就是说:所谓“孔孟之道”,从来不曾流传2000多年,其形成以及存在,至今也不过4—5百年而已。

3、儒家历史的重新分期

孔子死后,弟子散诸四方而传其学。韩非子说“儒分为八”,荀子则著文批评“十二子”,特别批评同属儒家的子思、孟轲。

实际孔子身后儒学脉络对后来影响巨大的大概有三派:鲁阙里之学(曾参、子思、孟子)、魏西河之学(子夏、吴起、魏文侯)以及晚出的齐稷下之学(荀子,师出于子弓及子夏)。

齐国贵族田常曾与孔子交往,好儒术。其专政齐国后,重用孔子弟子子贡、颜涿聚、宰我等。田氏篡齐后,至后齐桓公(田午)乃造学宫兴起稷下之学。荀子曾为稷下学宫主席、祭酒,因而形成讲述“五经”的齐鲁派儒学。到汉初通过贾谊、晁错、董仲舒而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

我认为,在孔子身后,历史上的儒家思想大略可分为以下三期。

第一期是子夏西河传经,到荀子主持稷下学宫,再到汉武帝用董仲舒独尊儒术,这一阶段的儒学主流是今文派儒学。

第二期是西汉后期特别是王莽时期,以刘向、刘歆父子为代表而倡导兴起的古文儒学,直到唐初唐太宗编订《五经正义》,综合南北,杂糅今古文两派学术,是以古文派为儒学主流的时期。

第三期则始自晚唐韩愈著《原道》开始提倡孟子,将孟子作为孔子的嫡系传人。此论在南宋为朱熹所弘扬而编撰《四书》取代《五经》。至明、清此论得到国家的正式承认,遂以《四书》为主题而立八股取士制度,于是形成以《四书》为主体的所谓“孔孟之道”的道统。

 
标签: 孔子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孔子是什么朝代的 孔子是哪个朝代的
    孔子是什么朝代的 孔子是哪个朝代的
    1、孔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前551~前479),名孔丘,字仲尼。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中华文化思想儒家学说的创始人。2、孔子主张世人以“德治教化”、“礼乐”、“仁义”为哲学思想。如今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领域中,并影响了
  • 为什么孔子被称为素王 为何孔子被称为素王
    为什么孔子被称为素王 为何孔子被称为素王
    1、“素王”是孔子的众多称呼中的一个,有“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说法。 2、在先秦文献中,“素王”本指远古帝王,还用以指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的人。第一次将孔子与“素王”联系起来的是西汉的刘安。他在《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孔子虽然
  •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原因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
    1、因为孔子首开儒家私人讲学的学风,垂范后世。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有意无意都会附会为孔子的门生,奉孔子的学说,自认为是儒学正宗,所以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孔子集其大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
  • 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核心分别是什么
    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墨子庄子韩
    1、孔子:多数人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孟子: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2、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3、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 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在哪
    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在哪
    1、老子与孔子,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所开创的道论是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和伦理学家,他的教育理论至今仍有巨大的实践意义——他们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 文
  • 孔子的故乡是在哪座城市 孔子的故乡是在那里
    孔子的故乡是在哪座城市 孔子的故乡是在那里
    1、首先,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孔子开创了私人
  • 衍圣公府是孔子的什么?
    衍圣公府即为孔府,位于曲阜城中紧邻孔庙,它是孔子嫡长孙来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其职责为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务。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02-23
  • 孔子为何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庆父?
    春秋《左传》中的一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庆父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那么,这庆父究竟有多大本事呢?他又为什么要把鲁
    12-31 奸臣孔子
  • 能忍吗?孔子的祖先竟被人夺了娇妻
    孔父嘉,孔子六世祖。子姓,名嘉,字孔父。有点拗口呀,反正,他们那个时代,姓啊氏啊名啊字啊,规矩多多,如今咱这一般人,难以听懂,今日也不去追究。因想说的,是一段爱恨情仇杀人弑君之事。此事《左传》和《史记》中都有载。不过《左传》里,写得比较简略
    12-29 孔子
  • 巧施妙计登君位 孔子眼中最伟大霸王横空出世
    在郑庄公“昙花一霸”之后,九五之尊的周王室开始歇菜了,不但歇菜,更没诸侯拿他当盘菜。之后的多年,是各路诸侯相互争雄的时代。霸王是人人都想当的,麻烦是大家相互找的,周天子是没人拿着当盘菜的,大抵就是这期间的主要特征了。但第一个当上霸主的,却是
    12-29 孔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