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与南怀仁有何关系 关于南怀仁的生平简介

   2020-09-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汤若望和南怀仁都是清康熙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两位传教士,那么汤若望和南怀仁的关系是什么呢?其实汤若望是南怀仁的老师,但是关于这一点只有简单的记载,大多数的加载,汤若望和南怀仁则是朋友的关系。汤若望是中国基督教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甚至在中国科

汤若望和南怀仁都是清康熙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两位传教士,那么汤若望和南怀仁的关系是什么呢?其实汤若望是南怀仁的老师,但是关于这一点只有简单的记载,大多数的加载,汤若望和南怀仁则是朋友的关系。

汤若望是中国基督教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甚至在中国科技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他信仰坚定,同时又知识渊博,为他传播中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汤若望在中国的时间非常长,总共有四十多年,期间也经历过明清朝代的更替。

汤若望在历法方面以及火炮的制作方面为明清朝廷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就连现在我们所用的农历也是汤若望根据明朝时期的农历改造而成的。可以说他贡献足以让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南怀仁则主要是活动在康熙年间,是当时钦天监的负责人,主要的贡献也是在历法和火炮方面。南怀仁的成就虽然没有汤若望高,但也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南怀仁和汤若望二人最主要的联系是在火炮制作方面。而在天主教受迫害期间,南怀仁寸步不离当时已经说话都困难的汤若望,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汤若望和南怀仁之间的情谊不仅仅是师生。

汤若望和南怀仁的贡献都比较深远,天文方面、历法方面和火炮方面都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也奠定了天主教在国内的地位,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传教士。

关于南怀仁的生平简介

南怀仁,一六二三年出生于比利时的首都,一六八八年逝世于北京。一个比利时人为什么会死于北京呢?这就要看南怀仁简介了。南怀仁简介介绍了南怀仁的一生,从中可以看出南怀仁与中国之间的渊源。

南怀仁是一个天主教徒,十八岁的时候加入了耶稣会。而南怀仁与中国之间的联系则是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南怀仁三十五岁的时候来华,主要目的是宣传天主教义以及西方的科技文化。南怀仁来华的时候正处于清朝康熙时期,南怀仁还是康熙科学方面的启蒙老师,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他传教的有利地位。

之后,南怀仁步步高升,直到坐到正二品的工部侍郎,并成为钦天监的领导人。康熙帝对南怀仁非常信任,不仅将天文历法方面的事情完全的交给南怀仁处理,并且让南怀仁铸造火炮用于军事。

南怀仁到清朝的前期大多都是从事天文和武器方面的研究,后期也就是南怀仁晚年的时候重心则更多的是在传教的方面,在南怀仁去世之前,被任命为耶稣会的副省会长,这也是对南怀仁传教的一种认可。

一六八八年,疾病缠身的南怀仁在北京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很安详,因为他认为他是投入了主的怀抱。他逝世之后,康熙非常惋惜,赐谥号“勤敏”,赞扬南怀仁勤奋并且聪敏,南怀仁成了第一个被皇帝追封谥号的传教士,这也是对南怀仁一生的承认。

浅谈清朝科学家南怀仁与浑天仪的联系

南怀仁是清朝时期的传教士,擅长天文与兵器特别是火炮的制作。而众所周知浑天仪是落下闳,后被张衡改造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那么南怀仁和浑天仪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之所以有人认为南怀仁与浑天仪有关系是因为南怀仁设计的一些天文观察仪器,其中一种象限仪的外貌和浑天仪有一定的类似。再加上南怀仁又是研究天文学的,所以才会觉得南怀仁与浑天仪有一定的关联。其实本质上来说,象限仪和浑天仪是有一定的相似,但是前者还不够完善,只能简单的观测天象,而浑天仪却是浑仪和浑象的综合,能更好的观测天象。

也就是说,南怀仁所设计的象限仪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得上是浑天仪的前身,但是二者并没有本质的联系。

南怀仁在天文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历法的推算,所以他所设计的观察天文的仪器也相对简单。而浑天仪却能测量天体的球面坐标,更准确的测量天体,也更加的精良。

南怀仁与浑天仪并没有什么关系,并不能因为南怀仁擅长天文知识,以及他所设计的天文学仪器类似于浑天仪便以为浑天仪是南怀仁发明的,其实浑天仪早在汉朝时期便已经发明出来了,之所以后世依旧使用不完善的仪器是因为汉朝时期发明的浑天仪并没有沿用下来,而现在我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也是明朝制造的了。

所以说,从浑天仪的发明时间看,也能看出南怀仁与浑天仪之间并没有关系。

 
标签: 汤若望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汤若望案始末 最后为何被平反了?
    汤若望案在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成熟,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除了传统的商贸往来之外,也出现了很多的西方传教士的身影。而汤若望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可以说他是继最早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利玛窦之外最重要的耶稣会士
    12-01 汤若望
  • 清朝顺治帝为什么会重用外籍大臣汤若望呢?
    汤若望,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生于1592年(壬辰年)5月1日——1666年8月15日逝世,德国人,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
  • 大清康熙皇帝为何由外国人汤若望推举继位
    顺治皇帝福临临死时,可能确实想要报复自己的这位母后。因此,才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一再坚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某一个堂兄弟。这样,孝庄皇太后的地位,将会在新皇帝继位后立即被边缘化,为新皇帝的母亲所取而代之。这是孝庄皇太后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此
  • 顺治和汤若望 汤若望差点让福临皈依基督教
    汤若望,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德国人,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一级正品)。在科隆有
  • 汤若望的出生地在哪 汤若望案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资本主义快速扩张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渐渐地在增多。而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途径除了一般的商贸往来之外,大批西方传教士出于传播基督教教义和思想的目的而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科学
    11-12 汤若望
  •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清朝顺治皇帝的“洋爷爷”
    顺治帝信仰复杂,他信奉两种宗教。亲政开始的前七年,他信奉天主教,而后四年,他信奉佛教。这在清朝的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顺治帝宠信天主教,主要受他母亲孝庄的影响。还在顺治帝亲政之始,他的母后孝庄患病,是德国的一位名叫汤若望的传教士给治好了。不仅
  • 汤若望为何一度被判凌迟处死 汤若望怎么死的
    汤若望在顺治年间所受的恩宠与隆遇使得天主教当时在中国的传播较为顺利。随着传教士人数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信徒在不断发展。在汤若望时代,教堂在中国已有30多处,据德礼贤先生统计1650年信徒人数就已达到150000人。中西历法之争,由来已久
  • 汤若望曾参与绘制明朝大型全天星图 供皇帝专用
    明崇祯时期、代表了当时东方星象学的最高水平的皇室星图你见过吗?昨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副局长李明华,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等出席。来
  • 外国来的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一度被处以死刑
    在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成熟,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除了传统的商贸往来之外,也出现了很多的西方传教士的身影。而汤若望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可以说他是继最早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利玛窦之外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汤
    10-27 汤若望
  • 孝庄太后竟有一位洋义父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孝庄皇太后无疑是彪炳清史的第一位政治女强人,这位为大清朝站稳脚跟立下不世功勋的“清代国母”,竟然称一个西洋人为义父,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西洋人叫汤若望。他治好了孝庄侄女的病,即后来顺治皇帝的皇后(也有资料说医治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