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功成!李牧如何一举击垮匈奴?

   2020-06-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牧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他衷心为国,最终被处死,可谓悲惨至极。但是他一战功成的雁门关战役却一直得到人们的称赞,那么他靠什么去击杀十万机动性十分之强的匈奴骑兵呢?李牧,赵郡李氏开基始祖,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名列“战国四将”之首。然而,史书中

李牧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他衷心为国,最终被处死,可谓悲惨至极。但是他一战功成的雁门关战役却一直得到人们的称赞,那么他靠什么去击杀十万机动性十分之强的匈奴骑兵呢?

李牧,赵郡李氏开基始祖,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名列“战国四将”之首。然而,史书中却没有留下关于他的出生时间和出生地的记载。据专家推测,李牧应当出生于赵武灵王后期,即公元前300年左右,大约出生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一带。他指挥破袭匈奴的战役,是步兵大兵团对骑兵作战的经典战役,他也因此被奉为“匈奴克星”;他指挥的肥西之战,至今仍然是阻击战的范例;他本是保家卫国的忠臣,却被国家的主人以谋反罪赐死。

关于李牧的青少年时代,由于缺乏史料记载,今天已很难考证。一般相信,李牧的先祖应该是来自晋国的望族,很可能是世袭理官职务的李离的后人。有些史料记载,李牧的父亲曾经担任过赵国的太傅,这与李牧出身于世家大族的说法不谋而合,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李牧在史书中甫一出现,便已经是镇守赵国北方边境的名将。

史料记载,作为赵国将军的李牧驻守在雁门关一带(位于今山西省代县),负责保卫赵国的北方边境,常年征战于今天的北京、张家口以西,河套、阴山以东的地区。当时,赵惠文王主政赵国,他一方面要与强大的六国争夺中原霸权,另一方面,却要面对来自北方匈奴的袭扰。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一个腹背受敌,不得不两线作战的国家。这样,阻击北方匈奴的重任,就落在了镇守雁门关的李牧身上。

而这一时期,正是北方匈奴崛起的开始。为了专心致志地在南方与六国作战,赵惠文王给了镇守北方边境的李牧以很大的权力,李牧不仅可以主导军事,而且雁门关一带的地方事务也由李牧负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李牧虽然权顷一方,但是驻守雁门的赵国军队却不能让李牧高枕无忧。与骁勇善战的匈奴军队比较起来,赵国军队无论是单兵素质还是综合战斗能力,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如此,赵国两线作战,粮草也成为制约赵国军队的重要因素。

作为赵国北方门户的守卫者,李牧在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审时度势地提出了韬光养晦的政治战略。政治上,李牧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任命地方官员,鼓励这些地方官员积极开荒恳田,在保证地方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上,扩大财政和税收的来源。在巩固地方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充盈战争的后勤准备。

战略上,李牧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雁门关远离赵国,生活条件艰苦,镇守边关的将士们思念家乡,希望尽快歼灭匈奴尽早回家。李牧针对将士求战心切的状况,要求将士们以边关为家。他鼓励将士们在练兵习武的同时,学习骑马射箭,放牛圈羊。这一方面让将士们熟悉了匈奴人的作战方法,另一方面,战士们圈养的牛马又可以作为改善军队生活的来源。丰富的军营生活和不断改善的生活条件,不仅安定了戍边将士的思想,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敌人的作战优势。从而为战场上与敌人遭遇时的心理优势打下基础。

战术上,李牧最大限度地麻痹敌人。面对一只迅速成长起来的军队,雁门军民斗志昂扬,时刻准备投入战斗,教训前来袭扰的匈奴。为最大限度的积蓄力量,李牧和将士约法三章:“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史记·李牧列传》)。那意思是,如果遇到匈奴人前来抢掠,大家一律回营守寨,没有命令,谁也不许迎战。否则,即使胜了也要处以斩刑。

在李牧的精心打造下,驻守雁门的赵国军队日渐强大,一只虎狼之师正蓄势待发。在积极备战的同时,李牧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深入匈奴敌后刺探敌情,匈奴军队的风吹草动几乎都在李牧的掌握之中。然而,李牧韬光养晦的战略布局却未能赵惠文王的理解。作为赵国历史上最有野心的君主,赵惠文王的任上杀伐不断,赵国也因此迅速崛起,实力居六国之首,即使对抗强秦也毫不示弱。在赵惠文王看来,作为镇守边关的大将,李牧的“养兵千日”其实是一种怯战、怕战的心态作祟。他因此要求李牧寻找战机,向匈奴展示赵国的军事实力。但是李牧认为与匈奴作战的时机并不成熟,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了赵惠王文的要求。李牧宁可忤逆君主也不肯与匈奴作战的消息传出,匈奴人兴高采烈,以赵军怯战为由,在边防庆祝。而赵国朝廷的主战派则因此要求解除李牧的军职。

关于接替李牧的那位将领,史书中没有记录他的名字。但是这位李牧的继任者显然深谙李牧被撤下的原因,因此,对于匈奴的叫阵,他每战必出。但是事与愿违,这位求战心切的将军不仅没有将来势汹汹的匈奴拒之于国门之外,反而给广大的北部边境引来匈奴的重兵围攻,原本相对平静的雁门地区,此刻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另一方面,战场上的胜利使匈奴军队获得了新的勇气,他们厉兵秣马,在赵国边境陈兵数万,大有随时南下入侵赵国的意图。正所谓“国难思忠臣”,日益加重的边境危机唤起了赵惠文王对李牧的敬重,他主动恢复了李牧的职务,希望他二次出征,但是李牧却称病拒绝了赵王的请求。

大敌当前,以杀伐不断而著称的赵惠王文主动放下身段,亲自登门请李牧重出江湖。李牧虽然答应赵惠文王重回边关,却不忘为自己请得尚方宝剑,他对赵惠文王说“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史记·李牧列传》),赵王答应了李牧的条件。在得到充分的自主权后,李牧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雁门关。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重掌帅印的李牧,还是像从前一样坚壁不出,无论匈奴怎样叫嚣,李牧都视若无睹。几年下来,赵军虽然没有丢城失地,但是却毫无斩获。这次,不仅匈奴认为李牧胆怯,就连李牧的士兵也认为他是一个胆小的将军,士兵们都跃跃欲试,主动请战。看到匈奴已经彻底被麻痹,赵军的作战情绪又是如此的高昂,李牧苦心经营的战机终于来到了。他挑选出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精兵五万,射手十万,投入秘密训练。

在大举训练将士的同时,李牧继续麻痹匈奴,他安排牧民集中放牧,用大批的牛羊撒便满山遍野,营造一派和平的气氛。满山遍野的牛羊引起了匈奴的警觉,因为赵国的牧民向来都是零散地放牧,很少有这种集体放牧的情况。于是,匈奴派小股兵力袭扰赵军,以探虚实。交锋中,赵军遵照李牧的吩咐佯装仓惶失措地撤退,丢下漫山遍野的牛羊任匈奴抢掠。匈奴的单于(chán yú,即首领)闻听战场“喜讯”,亲率大军入侵赵国边境。李牧布下奇阵,首先是中军佯败,诱敌深入,然后两翼包抄突击。匈奴的优势在于骑兵。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军队一直仰仗于骑兵,并因此数次大败中原步兵,入主中原。但是,这一次,匈奴大败。李牧早就做好了对付骑兵的准备,战车是阻击骑兵的重要装备,在骑兵的冲击力受到遏制之后,十万射手的强攻对于匈奴骑兵来说无疑是一种灭顶之灾,更何况,在匈奴骑兵动弹不得、一片混乱之时,李牧还有五万步兵。在阵地战中,步兵的作战能力显然远胜于适合运动战的骑兵。

李牧破袭匈奴的战役,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次影响深远的战役中,李牧指挥数十万大军,各兵种协同作战,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匈奴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在歼灭匈奴主力的同时,李牧还顺势攻灭和接收了襜褴、东胡、林胡等三个游牧部落,不仅巩固了赵国北方边境的安全,而且扩大了赵国的版图。在这场战役中,李牧展现出来的高超的指挥艺术,即使在今天也不遑多让。

《史记》记载,经此一战,“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李牧也因此成为继赵奢、廉颇之后,赵国最重要的军事将领。

李牧利用麻痹战术一战功成,直接打怕了匈奴骑兵。他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因为秦国的反间计而死,实在是令人唏嘘。

 
标签: 李牧 匈奴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王翦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王翦白起廉颇李牧谁更厉
    翦、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个人当中有白起、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而李牧、廉颇都是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二国包揽了,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实力。秦赵两国若相交战,定会是一场恶战。王翦,其出生年月不详,战国时期秦
  • 四大名将之一李牧被爵位竟是因为朝中无重臣?
    秦国是历史上的大国,秦始皇曾经统一六国,统一了天下,但是秦国并不是不可被打败的神话,曾经秦国就败在了李牧将军的手中,所以李牧是一个厉害的人物。在历史上,这个将领是哪一国的呢?他一生功劳很多,他的爵位是什么呢?李牧是哪个国家的将领李牧,是战国
    12-20 李牧
  • 李牧破匈奴 第一个以步兵围歼骑兵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最后一位名将。李牧活跃于赵国北部,经常驻扎在代、雁门等地备战匈奴。代和雁门,在今天山西北部,是汉人与匈奴长期交战的主战场。飞将军李广就在这里成名,霍去病和卫青千里出塞抗击匈奴也是从雁门关出发。李牧驻守于此,自成章法。当地的租税不入
  • 战国抗击匈奴第一人李牧:匈奴人十多年不敢犯
    很多人都知道战国的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这四个人的军事水平和功绩,那是各有所长难分高下。可要说起北击匈奴,那李牧绝对是第一人。李牧打匈奴那是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李牧所在的赵国非常靠北的,和匈奴人是经常有来往摩擦。
  • 李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李牧身上有何历史故事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是赵国继廉颇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他一生忙于对付西边的秦军,又要对付北方的匈奴,在国都和驻地之间奔走,他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只是他如此忠心爱国,一腔热血本应该洒在疆场,却终结在了自己的国家
    12-08 李牧
  • 战国名将李牧是怎么死的?李牧真的是自杀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纵观李牧的一生,他的确有太多遗憾了,又有太多的光辉,爱国惜民,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了,他是率领二十万赵军击退强秦的将军,也是在军中与士兵一同吃喝的普通将领,更是抚恤边民、爱民如子的一代名将。只可惜,一
  • 李牧生平简介 李牧破匈奴是怎么样的故事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时期的军事家,与廉颇、白起、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对于李牧的贡献可以分成两阶段进行论述。第一阶段是在赵国的边境抗击匈奴,击退匈奴,第二阶段是抵御秦国。之后因赵王听信谗言李牧惨遭杀害。赵文惠王时期,赵国北方边境
    12-03 李牧匈奴
  • 白起与李牧比谁厉害?白起与韩信比谁更厉害
    白起戎马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夺取城池大小七十余座,不仅在秦国人尽皆知,六国将领也谈“起”色变,不敢与之交战。也就是这样,即使在名将迭出的战国,白起也是最耀眼的一位。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四人,被称为战国
  • 李牧:战国智谋最高最能打仗的将领 却不得志!
    李牧是赵国的名将,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以自身的英勇善战保障了赵国的和平与安宁。一、精于谋略、以守代攻 赵国的惠文王统治末年,北方的匈奴部落逐渐强大起来,时常南下赵国边境骚扰抢掠,给北部边境地区人民的生
  • 李牧死亡之谜 一代名将李牧竟死于娼妓之手
    李牧死亡之谜:李牧,战国后期赵国著名大将,北击匈奴,西却秦军,立下无数战功。李牧是一代“战神”,但是这位赫赫有名的战神却死在了一个妓女的手上。虽然不是直接被这位妓女所杀,但李牧的死是跟这个妓女脱不了关系的。公元前243年,赵孝成王死了,廉颇
    12-01 名将李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