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郑成功与郑和施琅郑芝龙林凤的关系

   2020-10-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明初一个是明末,而且两个人都被当时的明朝统治者所倚重。郑和作为明初著名的外交家,为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七次航海远洋,加强了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促进了大明王朝的经济

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明初一个是明末,而且两个人都被当时的明朝统治者所倚重。

郑和作为明初著名的外交家,为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七次航海远洋,加强了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促进了大明王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对大明王朝的稳固也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郑成功作为明末最著名的军事家,在面对着已经灭亡的大明王朝依然坚持着自己政治理念,为大明王朝的复辟殚精竭虑。虽然已经是事不可违,但是,郑成功的这种爱国情怀却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郑成功收复台湾,将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也是维护了中华的外交,体现了中华的强大。

郑和与郑成功都曾经与外国势力有过斗争,只不过一个是经济一个是军事。无论是正常的外交还是军事战斗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两个人都是有功于中华民族的。

郑和郑成功的名字都被当时的统治者更改过,郑和本来姓马,被当时的统治者赐姓郑以示尊崇,本来赐姓应该是朱,可是郑和是太监,所以不能赐姓朱,这才赐姓郑,郑成功被赐姓朱,在当时朱是国姓,因此人们也称之为“国姓爷”。

郑和与郑成功两个人都为当时的统治者贡献了自己的全部,都为中华外交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两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都得到了中华民族的尊重。

郑成功施琅

郑成功与施琅一个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施琅则从郑氏手中把台湾收归到祖国的怀抱中,两个都是收复台湾的大英雄,都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两个英雄从惺惺相惜到分道扬镳最后到反目成仇的恩怨纠葛,夹杂着郑、施两家四代人的爱恨情仇,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施琅是福建晋江人,算是郑成功的福建老乡,年轻时因贫困所迫入海为海盗,后来被招如同为海盗的郑芝龙麾下,施琅英勇善战又聪明过人,很快就在郑芝龙的军队里脱颖而出,又因为是郑芝龙同乡的缘故,很快就成为郑芝龙的贴身侍卫,深受郑芝龙的信任,是郑芝龙的心腹大将。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南下至福建,南明小朝廷不堪一击,郑芝龙轻信清廷许诺的荣华富贵,不顾郑成功苦谏,率领施琅等亲信五百人投降清朝。不料一到北京即被软禁,施琅等人也被安排到军营南下镇压反清势力。施琅本就对郑芝龙的不义行为不满,加上此时郑成功正在厦门等地招兵买马,反抗清朝,施琅便在郑成功的邀请下加入郑成功的队伍。

施琅此后在郑成功麾下屡立奇功,立下汗马功劳,郑成功的很多排兵布阵都出自施琅之手,施琅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一心一意效力郑成功。不料郑成功生性多疑,担心功高盖主,加上施琅是一介武夫,不懂政治,又脾气暴躁,与其他官兵的关系并不融洽。那些妒忌施琅的将军趁机向郑成功进谗言,说施琅欲取代郑成功的位置,引起郑成功的忌惮。两人矛盾日益加深。终于在“曾德事件”中爆发,郑成功下令将施琅父亲、叔叔、弟弟逮捕,用计将施琅引诱到郑成功军营中囚禁,不料被施琅逃脱,郑成功认为这是施琅想要反叛的信号,下令刺杀施琅,计划失败后竟一气之下将施琅的亲属全部杀害,从此郑成功与施琅的关系彻底恶化,再也无法在台湾郑成功的军队中立足。他只好趁夜逃到大陆,投降清朝。此时康熙帝早已听闻“海霹雳”施琅的大名,大喜过望,立即将施琅收入旗下,委以重任。

郑成功去世后,台湾的郑氏子孙早已没有了反清复明,收复大陆的雄心壮志,他们偏安一隅,做起了土皇帝。康熙帝多次派使臣与台湾的郑经谈判,希望能和平收复台湾,可是郑经却不想做大清子民,一直把谈判当做缓兵之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康熙帝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武力收复台湾。

康熙二十年(1681年),长期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郑氏诸子争位,郑氏政权陷入内讧之中。最终郑克塽即位,但是很不得人心。康熙帝趁机启用施琅,在大臣李光地、姚启圣的帮助下率领福建水师,东征台湾。施琅长期在海上作战,对海上风向,潮汐等非常熟悉,经过充分准备,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一举歼灭了郑氏精锐部队,打开了台湾岛的门户,郑克塽不得不宣告无条件归顺大清。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施琅以大局为重,不仅没有为报杀父之仇而滥杀无辜,没有杀掉前来投降的郑克塽等郑氏族人,而且还到郑成功庙祭拜,肯定了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壮举和开发台湾的贡献,同时厚待郑军将领,录用郑军中有才能的官员。施琅的宽容大度,以德报怨,以仁化仇,获得了台湾人心。

此后施琅一直驻守福建,并得到康熙帝的重用和百姓的拥戴,康熙特准在澎湖大山屿妈宫城内及台南城内样仔林街建生祠,称为“施将军祠”。死后葬于福建惠安。今天在福建晋江市施琅纪念馆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准确地概括了施琅与郑成功的丰功伟绩。他们同为民族英雄,同样得到人们的敬佩。

郑芝龙郑成功

郑成功是郑芝龙和日本妻子田川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据说当时田川氏是在一块大石头旁边生下的郑成功。可以说郑成功的出生,让这一段跨国的爱恋变得更加甜蜜,父亲的骁勇善战,母亲的慈祥和睦都给郑成功童年时期留下了美好的生活。

我们知道郑芝龙在日本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组建自己的海军,建造自己的军工厂,虽说不是什么正规部队,也就是不服务于国家,不为国家卖力,通俗的说在当时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海盗。

郑成功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立,成为了当时富甲一方的大商户,几乎一个人垄断了当时东南亚的外贸,说起这郑芝龙的名声在当时不能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可以说是名声在外。尤其在保护台湾,在与荷兰列强在海上作战的时候大破敌阵,向国外证明了我们的海上实力。

那郑成功当然是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品质,自小跟着父亲在海上漂泊,让郑成功学会了不少带兵打仗的知识,对海上贸易也知晓一二,再加上父亲母亲的管教严格,郑成功小时候就展现出了大将风范,他有常人没有的集中力和长远的目光,这是对于海上扩张必不可少的本领。

如果一直出生在大陆是不会考虑到海上发生的诸多事件的,海洋战一旦打响,身边一切因素都能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对于海洋地形的把握可以加以利用,这和陆地是一样的;海风也是极大的因素,和地面不同,船舶的航行速度可能成为战局的杀手锏,驾驶着这样一个大家伙是对海军的极大考验。

虽然郑芝龙在清军入关的时候投降被杀,但儿子郑成功一生坚持抗清,为郑家海军树立了威信,为后人铭记。

林凤 郑成功

林凤本是一名猖狂的海盗,曾多次受到明朝的围剿。而郑成功是明清之际有名的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这样看起来有着云泥之别的两个人,又有着什么样的交集呢?

林凤在十九岁的时候就加入了海盗的队伍,凭着他的机智和手腕,他最后成为了这支海盗队伍的首领,曾管辖着三百多艘船舰,手下部众四万余人。明朝曾多次对他进行围剿,林凤都能巧妙脱困。最后,在明朝政府和西班牙的联合攻势下,元气大伤。后来,林凤就不知所终。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将领,他率领着父亲的残部在东南沿海,凭借着海战的优势固守。后来,郑成功在康美驻军,在那里操练水师、招兵造船。林凤知道郑成功的威名,自愿投身的他的麾下,自此成为了郑成功的一员大将。而郑成功知道林凤出身军门之家后,对林凤也是颇为器重,对其委以重任。

后来,林凤就跟随在郑成功的身边,渡海去收复台湾。当时,台湾被荷兰人所占领,郑成功任命林凤为前锋,林凤奋勇杀敌、身先士卒,屡建战功。就这样,在郑成功的指挥下,在林凤的厮杀下,他们成功地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之后,林凤奉郑成功之命,率领部队来到台南,开始开辟荒地。在他的领导下,一个本来荒无人烟的地方渐渐变得富饶起来。

郑成功是著名的抗清将领,而林凤本是一名海盗,后来成为了郑成功的部下,为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

 
标签: 施琅 郑和 郑成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施琅是怎样突破郑成功船队一举将台湾岛拿下的
    康熙帝在解决东北边疆沙俄侵扰和西北噶尔丹叛乱的同时,还有条不紊地把东南沿海和台湾岛收归了版图。郑成功到台湾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他的儿子郑经率领郑氏部属,在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活动,仍然沿用明朝年号,坚持反清复明。但是,在清朝已经稳固统治了大
  • 施琅为什么会降清?施琅到底是不是汉奸?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生于公元1621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享年75岁。字尊候,号琢公,最开始是郑芝龙的部将,后来经郑成功招揽,随郑成功一起抗击清朝统治者。先后跟随郑芝龙、郑成功父子,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
    12-13 施琅汉奸
  • 施琅为何背叛郑成功降清 父亲弟弟被郑成功冤杀
    施琅第二次降清,属于被逼上梁山,谈不上个人品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郑成功盛怒之下,轻率地错杀施琅的父亲弟弟,才导致施琅这样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投入清军的怀抱。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谁。只要维护两岸统一,就会名垂青史,受到中华民族的爱戴。谈到
  • 水师提督施琅为统一台湾起到了什么样作用?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对施琅的名字并不会陌生,他在康熙一朝得到重用,并为台湾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少年时代从师学剑,武艺超群。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其弟施显投奔郑成功,由于才干超群,没过多
    11-29 施琅台湾
  • 历史上施琅平定台湾的真相 功过是非争议300年
    施琅—一位三百多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再次引起社会舆论关注。有人认为,施琅成功荡除台湾割据政权,将其纳入中华行政版图,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英雄;也有人认为,施琅两次投降清政权,甘愿为外族统治者卖命,是“民族”败类。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们不妨拂
    11-27 施琅台湾
  • 英雄还是汉奸: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靖海侯施琅
    真实的施琅: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首先说此人一生反复无常。他自己都承认是“十七岁作贼”,最初在明总兵郑芝龙部下任左冲锋。1646年(顺治三年),清军进福州,施琅跟随郑芝龙投降清军,然后被拨归嘉定三屠的屠夫之一的李成栋麾下,从征广东,攻打
  • 名臣施琅 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
  • 施琅为何主张武力收台 郑家多次拒绝大陆善意
    施琅(láng),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晋江龙湖镇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清初著名将领。生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
    10-05 施琅
  • 施琅大将军 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
    09-21 施琅台湾
  • 施琅是大忠还是大奸 他实在让历史学家左右为难
    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熟悉海战。20岁时,他参加郑芝龙的部队,为左冲锋。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降清,但施琅颇不甘心。因为郑芝龙之子郑成功背父抗清,施琅就带着弟弟施显一起投靠了郑成功,成为郑
    09-17 施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