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真相

   2020-03-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历史中刘备三顾茅庐给了我们很多假象。在这一故事中,我们认为诸葛亮十分有才华,所以刘备才三番五次去请他做自己的军师。而刘备十分爱才,所以不惜自降身份,请诸葛亮出山。可是这些都是表象,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真相是这样的。许多人提到“三顾茅庐”,就会

历史中刘备三顾茅庐给了我们很多假象。在这一故事中,我们认为诸葛亮十分有才华,所以刘备才三番五次去请他做自己的军师。而刘备十分爱才,所以不惜自降身份,请诸葛亮出山。可是这些都是表象,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真相是这样的。

许多人提到“三顾茅庐”,就会坚信,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就一定会等到明主的拜见。但是,真是这样吗?诸葛亮真的纯粹因为其才华横溢远近闻名,而被刘备三顾茅庐的吗?我看,其中恐怕也有隐情!

在公元207年,还不是大军阀的刘备率领一帮乌合之众来到了新野。之前,他是屡战屡败,屡败屡逃,虽然有张飞、关羽等猛将,但由于部队不正规,实力不强大,没有过硬的社会根基,所以他常吃败仗。这次,刘备在新野驻军,就想拉拢当地豪族,另外也是真心要寻找一位像韩信那样才华横溢的将领。

当时,刘备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就给刘备推荐了徐庶和诸葛亮。但是徐庶还没干多久,就被曹操给挖了墙脚。没办法,毕竟曹操那边兵强马壮,给的工资待遇很好,再加上曹操还捞到了徐庶的母亲为“核心王牌”,徐庶无奈,也就只好惜别刘备,跑到曹操那边去了。

一时半会儿,没有了军师可怎么办呢?刘备只有继续物色找人这条路可走。经过多方权衡,再加上司马徽、徐庶等人的推荐,刘备决定去找诸葛亮。

当时,刘备是不会天真地相信26岁的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刘备如此看重诸葛亮,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有着特殊的当地“关系”,比如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是荆州牧刘表的旧友;大哥诸葛谨已经去东吴当官,属于典型的潜力股,正在提升中。

沔南名士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在当地颇有影响;主掌荆州行政的蒯家是诸葛亮大姐的婆家;掌握军权的蔡瑁是诸葛亮的妻舅。最重要的是,当地行政军事首领刘表,因为娶了蔡家的女儿,亲上加亲,也就成了诸葛亮的表舅舅。如此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怎能不让刘备心动呢?

于是,公元208年春,刘备3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不过,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注意,绝对不是诸葛亮故意不见,而是因为他出去游山玩水去了,才和刘备无缘。

当然,第三次两人终于还是见上了。两人一拍即合,诸葛亮就在家中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很多人佩服诸葛亮提出的三足鼎立,其实真正熟读历史的人,是很容易提出这个策略的。为何呢?我们可以从东汉之前的历史说起。

当年韩信为齐王,项羽为楚王,刘邦为汉王,当时项羽的谋士就去劝说韩信,3家均分天下,各自占领地盘,这不就是三足鼎立的教科书版本么?有现成的历史教材,搬来就可以实施,此种论断其实是见不得高明到哪里去的。再说,提出三足鼎立观点的又不是只有诸葛亮一人,当时吴国的鲁肃提出的观点比诸葛亮更早。

历史表明,刘备三顾茅庐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三国时期,每一次军事行动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动机。三国并不缺人才,但是为何刘备执意邀请诸葛亮帮助自己,这背后有更多的隐情。

 
标签: 三顾茅庐 刘备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顾茅庐指的是谁 三顾茅庐说的是谁
    三顾茅庐指的是谁 三顾茅庐说的是谁
    1、“三顾茅庐”的人是刘备。“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三顾茅庐”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 刘备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当中的《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刘备三次到茅庐之中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成就帝业的故事,将刘备礼贤下士的态度写得是栩栩如生,同时也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关羽和张飞的居功自傲描绘得是惟
  • 揭《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描写详细的原因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三国
  • 三国领袖奇异选人方式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孙中山先生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是呀,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有了人才,一个国家就有希望。只要发现人才,一些领袖往往争先恐后的去争取,让这些人为自己效力。三国霸主在选择人才的方式上各有千秋。下面看看这些人的做法:其一,董卓选材,你不来我就
  • 趣闻 三顾茅庐竟是刘备和诸葛亮玩的调情游戏
    刘备和诸葛亮,早在见面之前,便已经彼此闻名,互有好感,情愫暗生。本来,神交于千里,相忘于江湖,也是一桩浪漫之事。然而,刘备并不愿以此为满足,他率先采取了行动,前去拜访诸葛亮,希望和诸葛亮发生更进一步的实质性关系。我们先分析刘备的心态。刘备第
  • 三国密史 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曹操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所以,正是诸葛亮的出山,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命运,
  • 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会隐居一生吗?
    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并为此而大力招揽人才,因此真正有才之人不用君主将他放置“囊中”,也能够脱颖而出。诸葛亮跟随刘备时已经二十七岁,按理说那个时代也不算年龄太小了
  • 三顾茅庐 诸葛亮玩“三顾”给他带来哪些利益?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中国读书人多以清商自诩,其实,他们身在山林,心在朝阙,待机而出,作帝王师。就说那个诸葛亮吧,他生于东汉末年,本是个躬耕南阳的平民百姓,可他那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他的真心话吗?他不甘心躬耕,
  • 诸葛亮曾三顾茅庐请哪位高人出山而不得?
    刘巴(?-公元222年),今湖南衡阳人,少便知名。207年,曹操征伐荆州时,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其命前往长沙等地,招降刘表残部。谁料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北归,劝降告吹,不过刘巴仍打算回去复命。此时诸葛亮在衡阳催缴税赋,他
  • 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他当时很了解​诸葛亮​吗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这时起,备在荆州居住达十年之久。荆州靠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