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最新发现 东至出土直立人头骨化石

   2020-12-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东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华龙洞遗址发掘成果发布会”上,众多知名考古学家共同揭开了“东至直立人”的神秘面纱,这是我省境内发现的第三处古人类化石地点。华龙洞旧石器遗址位于东至县尧渡镇

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东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华龙洞遗址发掘成果发布会”上,众多知名考古学家共同揭开了“东至直立人”的神秘面纱,这是我省境内发现的第三处古人类化石地点。

华龙洞旧石器遗址位于东至县尧渡镇汪村庞汪组,距离东至县城约20多分钟车程。这个典型的皖南山村,约有几十户人家,村庄背后是一处小山,灌木丛生。

穿过一段碎石路,便能来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山坡上。映入眼帘的不是想象中的山洞,而是满山的灌木和岩石。在几块巨大的岩石下面则是一块平坦的土坑,地面一边露出很多白色或灰色的“碎石”。

这个土坑约有二、三十平米,是此次发掘的核心区域。由于前段时间下雨,水不断流入土坑。发掘现场被用吊线分割为若干区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说,这里在远古时代是一个人类聚居的洞穴,后来因为地壳运动使原先的洞穴消失,洞内堆积的动物骨骼也被埋藏在泥土里。

至于华龙洞名称的来历,刘武说这是安徽省考古所韩立刚教授取的名字,寓意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

由于数万年前的一次地壳运动,原先的华龙洞已不复存在。考古人员通过出土的化石,试图为我们再现几十万年前真实的情景。

“通过出土的化石种类,可以初步想象到,数十万年前一组古人类居住在华龙洞附近,他们在这里狩猎、采集,用石头做成简单工具在树林里、河水里捕获动物,敲骨吸髓。”据刘武介绍,后来,突然的地壳运动导致地表发生变化,这组古人类也随之迁移或者进化了。大量的动物残骸、石制工具与稀少的人类遗骨却长埋地下。

刘武认为,数十万年前的华龙洞周围,应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在这里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野猪、东方剑齿象、棕熊、大熊猫、鹿、貘、水牛等动物,说明当时这里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动物生存。

 
标签: 化石 考古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3亿年前海洋生物化石 “塔里怪物”身份曝光
    近日,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鱼类化石,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折化石已经有了3亿年的历史了,这块鱼类化石被称为“塔里怪物”这种神秘生物来历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带你看考古学家的重大发现。科学家发现一种神秘海洋生物化石标本,认为这种3亿年前海洋生物身体末端长
    12-27 化石
  • 西班牙考古学家发现欧洲迄今最大恐龙化石
    据福克斯新闻消息,通过对这一新发现的蜥脚类动物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测它生前体重约在40-48吨之间。这一发现刊载在《科学》上。这一新发现的恐龙物种被命名为Turiasaurusriodevensis,约1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后期,曾在西班
  • 揭秘西班牙现距今1160万年古老熊猫祖先化石
    据媒体报道,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大熊猫祖先化石,其中包括颚骨和牙齿化石,距今1160万年。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长着黑白两色毛发。它们是熊类家族成
    12-14 化石
  • 鱼儿为什么也能飞翔?古化石揭开谜团
    代飞鱼以能够借助类似于翅膀一样的长鱼鳍跳出水面在空中滑翔而闻名,但我们尚不清楚现代飞鱼如何形成了这种滑翔能力,因为这些鱼类进化环节的化石有所缺失。现在一种新发现的灭绝飞鱼物种已经让这些飞鱼如何进化出滑翔能力真相大白,而且也能够让我们了解现代
    12-13 化石
  • 古人类化石证实人类170万年前或已患有癌症
    医学界普遍认为,令现代人闻之色变的癌症是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引致,但科学家最近在一块于南非出土、有逾170万历史的古人类脚骨化石上,发现癌症的痕迹,或颠覆现代人对癌症起源的认知。南非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theWitwate
    12-11 癌症化石
  • 揭秘恐龙祖先化石被发现 有助研究演化历史
    科学家发现了生存在灭绝事件过后一千万年时期的恐龙祖先化石,对它们的研究或许可以为恐龙的发展演化历史提供新的见解。科学家发现了生存在灭绝事件过后一千万年时期的恐龙祖先化石,对它们的研究或许可以为恐龙的发展演化历史提供新的见解。科学家在坦桑尼亚
    12-06 化石
  • 解密中华龙鸟奥秘 化石可证其长羽毛
    如中华龙鸟只是背部从头到尾长着细丝状的毛,毛的特征和中华龙鸟相近的是北票龙;原始祖鸟的尾部长着真正的羽毛;顾氏小盗龙头部、颈部和躯干部覆盖着绒状羽毛,四肢及尾后部发育的是非常长的羽状羽毛……事实真的如此吗?《侏罗纪公园》上映,1996年第一
    12-04 化石
  • 揭秘千万年前恐龙化石中出现人类脚印之谜
    关于恐龙大家一定都很感兴趣,从世界各地所拍的关于恐龙的影片就可看出,如《侏罗纪公园》。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关于恐龙的新的发现,他们这些天一直在研究几十年前出土的一些恐龙化石,在这里有个惊人的发现,化石的骨架旁边居然有人类的足迹,科学家们不
    11-30 化石
  • 探索史上两大失踪之谜 北京人化石与扎汉宫
    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约50千米的房山区周口店村西部的龙骨山上。远在60万年前,古人类就生活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印迹。他们创造了旧石器时代文化,至今还能找到他们使用过的工具。1987年还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中
    11-25 化石
  • 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 神秘刻道揭秘
    刻道——又称为刻木,或称为苗族开亲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它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的杨柳塘镇一带。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前结亲嫁女都要对唱开亲歌,如果答不出就要被罚酒。一个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