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为何兵败江宁 不进攻坐等对方投降

   2020-11-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幕府山攻防作战示意图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被定为陪都,保留有一整套文官体系,是南方的政治中心。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将明朝的“南京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抗清义旗多年,若能拿下江宁,其在汉人中的

幕府山攻防作战示意图

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被定为陪都,保留有一整套文官体系,是南方的政治中心。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将明朝的“南京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抗清义旗多年,若能拿下江宁,其在汉人中的号召力将是不可估量的。可惜郑成功败了,败得很惨,差点就全军覆没。正因如此,他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陆战之短,水战之长,决定前往台湾岛建立根据地。

我们庆幸,江宁之役从侧面促成了这位抗击荷兰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但我们也想问,究竟郑成功为何会兵败江宁?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他的失败?

锁定南京

父降清 子抗清

郑成功要攻江宁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李自成率大顺军西撤,而明朝的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大清、大顺和弘光政权三足鼎立。清军巩固京师之后,挥师西北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接着就攻占南京结束了弘光政权。但南明方面的抗清活动并未结束。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以福建沿海的金门、厦门两个岛屿为基地,高举抗清义旗,直接威胁着东南一带的清朝海防。清军的水师力量薄弱,无法与郑军抗衡,令清廷头疼不已。

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后,郑芝龙等人在福州拥立唐王即位,被封南安侯。但郑芝龙见清朝势大,便想改换门庭,遂前往福州归降清廷。

郑成功苦劝父亲不要轻信清朝的许诺,但郑芝龙一意孤行。抵达福州后,郑芝龙与清廷使者相谈甚欢。谁知三天之后,清军突然半夜拔营而起,返回北京,郑芝龙也被裹挟前往。此后一直被清廷软禁看管在北京。郑成功兵败南京之后,郑芝龙也被清廷杀掉了。

郑成功,郑芝龙长子,幼年时期一直生活在日本平户,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7岁时被父亲接回故乡居住。15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取南安生员,19岁赴福州乡试,21岁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南京太学读书,拜名儒钱谦益为师。郑芝龙降清后,大批部将相继投降,但郑氏集团之中仍有不少将领率领义军坚持抗清。其中,郑成功尤为坚决。他的军队也成为反清复明最具实力的一股力量。

郑成功利用海上优势频繁进攻清军沿海防守薄弱的据点,多次得手。1648年攻克同安,1649年占领云霄(今属福建),1652年围攻漳州,1654年再攻漳州,1655年攻占舟山,1656年攻克广东揭阳、普宁、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闽安镇(今福州市马尾区)等地。闽、浙、粤三省海域都成了他的势力范围。

在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郑成功不再满足于对大陆沿海浅近纵深地区的争夺,他很快就将战略目标锁定为江宁。

若能拿下江宁,其在怀着故国之思的广大汉人中的号召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此外,控制江宁即等于控制了江南富庶之地,可以为反清事业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同时也切断了江南对北方清政府钱粮赋税的供应,削弱其经济基础。郑成功的计划是,占领江宁,恢复东南半壁江山;而后,再挥师北伐,直捣幽燕。

出发

五月十三

逼近

五月十四至七月初十

300多年前,长江入海口在今天的江阴附近,南京城到长江入海口的距离也比现今近很多。从海上来的船队可直逼江宁,这就能充分发挥郑成功水上作战的优势。

三“探”长江

南明政权展开海上游击战

郑成功发起江宁战役前,南明政权已有过攻入长江的尝试,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顺治十一年(1654年),南明定西侯张名振、监军张煌言曾三次率军攻入长江口。一月,南明军乘船溯江而上,到达镇江附近的瓜洲、金山等。四月,南明军再次入长江,直至镇江、仪真(今江苏仪征),离江宁更近了一步。十二月,张名振等人率船400余艘一直抵达江宁城北的燕子矶一带。清军早有防备,一番激战后,明军退回崇明岛。三“探”长江虽然并未取得大的战果,但南明方面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海上游击战,令清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态势,无可奈何。

为巩固江宁等地防务,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廷将储藏在江宁仓库中的“杀手锏”武器——红衣大炮搬出来安放到镇江的炮台。清廷还没有料到,一次更大规模的长江战役即将来临。

出师不利

郑成功船队溺死八千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集中主力在云贵一带围剿南明永历政权,东南一带防守较为空虚。郑成功料想江宁防御薄弱,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战机,全力进攻江宁,并于八月率船队由舟山北上。

然而,郑成功的船队长期活动于福建海域,对浙江海域并不熟悉,再加上天有不测风云,船队航行至羊山(今浙江舟山大洋山岛)海域时,遭到台风袭击。

从八月初九至十一,狂风暴雨一直没有停歇。

面对陌生的海域和未能预料的台风,郑成功的船队一下子陷入了绝境。舰船在巨大的风浪中不堪一击,有的直接葬身鱼腹,有的四散漂流,有的则在大陆海岸搁浅。郑军官兵和家眷伤亡惨重,仅溺水而死的就有8000余人,其中甚至还有郑成功的妃嫔和3个儿子。

这次猛烈的台风阻止了郑成功北上的步伐,也暂时化解了清军面临的危局。

再次北上

基本消灭了清军海上力量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十三,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从浙江沿海出发北上。此时,郑军共有大小舰船3000余艘,兵马10余万。他首先攻占定海(今浙江舟山),全歼了清军定海水师,焚毁船只100余艘,基本消灭了清军的海上力量,也解除了进军长江的后顾之忧。

五月十九,郑军抵达吴淞口,郑成功派人秘密联络守卫此地的清朝苏松提督(相当于军分区司令)马逢知。马逢知一直对清廷心怀不满,主要是因为清军的军制问题。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军和绿营军两个系统。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是清朝皇帝们最为信任的嫡系部队。绿营又称“绿旗”,清初时大多由原明朝降军改编而来。绿营的人数虽然远超过八旗,但得不到满清政府的真正信任。因此,在武器装备、军饷待遇、军官升迁等方面都不如八旗军。因此马逢知作战时消极怠工,只求保存实力。

六月初一,郑成功到达长江江阴水域,清军紧闭城门,不敢出战。郑成功越过江阴溯江而上。六月十六攻下瓜洲,六月廿二镇江知府戴可进开城投降。郑成功大军顺利打开了通往江宁城的锁钥。

对峙

七月初十至七月廿二

攻占镇江之后,郑成功的部将甘辉建议立刻派兵从陆路抄近道日夜兼程直取江宁。当时清军刚刚大败,士气低落,江宁“城大兵单”,是进攻的最佳时机。但郑成功却认为江宁早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对甘辉的建议不以为然,坚持以舰队为核心,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标签: 郑成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郑成功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成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郑成功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成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史载郑成功为人志大才雄,性格坚毅,独断专行,进攻台湾也是其力排众议之举。 2、收复台湾之战,郑成功在陆战和海战均取得了胜利,最终迫使荷兰人全部撤出了台湾,这一年是公元1662年,即使不论其他,郑成功仅此便可以作为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 郑成功是什么朝代的 郑成功是哪个朝代的
    郑成功是什么朝代的 郑成功是哪个朝代的
    1、郑成功是明末清初朝代的。 2、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 3、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郑成功决定出兵收复台湾。二月,郑成功率领将士数万人,大小船只数百艘,从厦门出发,
  • 郑成功收复台湾战船介绍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郑成功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收复我国领土台湾岛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不过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所使用的战船,很多人缺并不了解,其实郑成功军中多数船只都是明朝时期遗留的大型海船,在当时世界上都属于先进水平,其中也分为多个种类,功能和活力配置都有所不同。
  •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船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郑成功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收复我国领土台湾岛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不过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所使用的战船,很多人缺并不了解,其实郑成功军中多数船只都是明朝时期遗留的大型海船,在当时世界上都属于先进水平,其中也分为多个种类,功能和活力配置都有所不同。
  •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简介 郑芝龙结局为何被杀?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简介 郑芝龙结局为何被杀?郑芝龙怎么死的?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字飞黄(一说字飞龙),小名一官(Iquan),天主教名尼古拉,在欧洲文献中,则以“Iquan”(一官)闻名。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
  • 施琅是怎样突破郑成功船队一举将台湾岛拿下的
    康熙帝在解决东北边疆沙俄侵扰和西北噶尔丹叛乱的同时,还有条不紊地把东南沿海和台湾岛收归了版图。郑成功到台湾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他的儿子郑经率领郑氏部属,在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活动,仍然沿用明朝年号,坚持反清复明。但是,在清朝已经稳固统治了大
  • 郑成功四次向日本借兵内幕
    清朝就这样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但明朝的遗臣首先拥立神宗的孙子福王,试图进行抵抗。可是他们步调不齐,在南京失陷、福王被俘之后,接连地拥立了唐王、鲁王、桂王等,逐渐被追逼到边远地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流亡缅甸的桂王(永明王)政权覆灭之
    12-22 郑成功
  • 揭秘:国姓爷郑成功为何被日本人视为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成功(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2日),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字大木。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
  • 郑成功在明代是如何维护中国海权的?
    一代王朝依靠海商打败荷兰强盗所谓“大明王朝”终于被人民唾弃了。内地流民起义,沿海武装走私,人民自己救自己。17世纪中叶,朝廷不要海权,而沿海人民则以武装走私捍卫中国海权。于是,东南沿海一带,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海商武装集团。这些海商集团较之以往
  • 郑成功之孙降清后在台朱明皇族最终命运如何
    关于郑成功之死,《清史稿·郑成功传》有明确记载:“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 即郑经) 居守思明( 今厦门)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
    12-19 郑成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