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董承小妾为什么背叛董承

   2020-03-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其中英雄辈出的时代当属三国,群雄逐鹿,必有豪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除却英雄人物辈出外,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没有改变历史的能力,但是在推进历史发展中,却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国董承便是其中之一。三国董承是一个怎

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其中英雄辈出的时代当属三国,群雄逐鹿,必有豪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除却英雄人物辈出外,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没有改变历史的能力,但是在推进历史发展中,却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国董承便是其中之一。三国董承是一个怎样的人,董承在三国的发展中是一个什么角色,又起着什么作用呢?三国董承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三国董承,出生的年份不详,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将领,因其女儿成为了汉献帝的后宫嫔妃,董承的身份也就多了一个,那就是汉献帝刘协的岳父。

董承的出生极其平常,微末之时,他是董卓女婿牛辅的一名家仆,在刘协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为了保护汉献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被刘协封为卫将军,又晋升为车骑将军,再又与汉献帝联系,此后董承的一生便与汉献帝紧密联系在一起。

汉室名义上虽是刘协称帝,但实际大权却掌握在曹操的手中,汉献帝为了能够夺回汉室的权利,决定起兵对抗曹操,便将一份诏书藏在了自己的衣袖中带出给了董承。

董承接到刘协的密诏之后,便秘密联络刘备、吴子兰、种辑等人,以勤王为名义,讨伐曹操。但刘备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董承的密谋又被曹操识破,于是在公元200年,董承、种辑以及董承的家人均被曹操杀害。

董承在三国的发展中,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在汉室的灭亡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董承的性格特点

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正是独特的性格特点才使得他能够在芸芸众生之中很快的被发现,被标识。如果说中国什么时期人才最多,那就不得不提三国时期,三国是乱世,但正是乱世才能出英雄、出人才,乱世之中小人物的性格特点都别树一帜。作为三国之中的小人物,董承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董承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性格决定命运,那么董承的性格特点是否决定了他的命运呢?

首先,董承在历史上是一名忠臣,所以在他的性格之中,忠心是他最主要的特点,为了效忠于汉献帝,董承不惜舍生取义。

董承自跟随汉献帝刘协东归洛阳之后,就誓死效忠汉献帝,全方面的协助刘协治理国家,而后由于其女儿嫁入汉室后宫,成为献帝之妃之后,这种忠心就更为明显,汉献帝在危难之中,没有将衣带诏传给任何人,而独独给了董承就可以肯定董承的忠心,而董承接到衣带诏之后,也极尽努力想完成汉献帝的诏命,以致于最终被曹操杀害。

其次,董承是一个极富有正义感,并具有勇气的人。

董承虽然是汉献帝的老丈人,但毕竟只是一名外戚,而且文治武功都实属稀松平常,再者董承手中实际掌握的实权并不大,但即使如此,董承依旧敢于与曹操敌对,从这点来看,董承的确是一名极富有勇气的人。

性格决定命运,董卓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在曹操势力大,汉献帝势力小的情况下,董卓的悲剧命运早已注定。

董承小妾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也有古人云:“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些都表明了英雄虽然在战场上驰骋天下,英勇无敌,但在面对美人时常常会犯下一些低级的错误。英雄尚且如此,那么一般的人物也未能免俗,在三国中,董承也同样是折损在美人手中,只不过这个美人不是别人,正是董承的小妾。那么董承小妾是一个怎样的人,董承小妾是如何令董承失败并丧命的,为什么董承会折损在小妾的手中?

董承的小妾名唤云英,是一名妙龄女子,相貌俊秀无比。董承的年龄比小妾云英大上许多,况且董承的妻妾成群,当一阵新鲜劲过去之后,云英也逐渐被董承所遗忘,所冷落。

董承因为身份的特殊性,贵为汉献帝刘协的岳父,他的家族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大家族的家大业大,但同样的规矩也较之一般的家庭多上许多。董承的下人之中有一个叫做秦庆童的,暗自爱慕董承小妾云英,经常找机会去接近云英,有一次与云英在暗处私相授受被发现,董承将其大打四十大板,锁进冷房听候发落,为了保命,秦庆童在半夜将锁扭断,跳墙逃出董府,并来到曹操府中,将董承接到衣带诏即将谋害于曹操的事情一一说出。

在曹操从秦庆童口中得知了董承的谋划之后,便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先发制人,在董承发难之前将董承及董贵人相继斩杀。

董承 衣带诏

董承之所以能够在三国众多人物中具有一定的标识度,主要还是源于他的身份。董承的身份不仅仅是朝廷的一名颇受重视的官员,而且是当朝皇帝汉献帝刘协的老丈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说,汉献帝刘协曾经秘密将衣带诏传给董承,那么什么是衣带诏?董承是否真的接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如果属实,那么为什么汉献帝要给董承衣带诏,传给董承衣带诏代表了什么意思,董承是否实现了衣带诏上的皇帝命令?

衣带诏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衣服带子上面的诏书,实质与它字面上的意思相近,借指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东汉末年,汉室开始衰弱,汉献帝在迁都许县的时候,与枭雄曹操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于是汉献帝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衣带诏,并将它传给了自己的岳父董承,希望借助董承的力量诛杀曹操,这在历史上是一件真人真事。

董承的确也接到了汉献帝刘协传给他的衣带诏,并且为此四处奔波,希望能够齐聚忠臣,合力将曹操斩杀,但奈何时势命也,且董承也尚不具备领导者的素质,在董承尚未完成聚齐忠臣,谋划计谋之时,曹操便发觉了他的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手段,严厉的进行了排己活动。

刘备的外调使得他得以逃脱,但有人显然没有那么好运,董承不止没有完全汉献帝刘协对他下达的衣带诏,而且为此丢了小命,并牵连了自己的女儿以及家族。

 
标签: 小妾 英雄 董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司马光坚决不纳妾不狎妓之谜 一生只有一个老婆
    中国古代是事实上的一夫多妻(或曰一妻多妾)制度,对于那些身居高位、或者家财万贯的男子来说,妻妾成群、美女相拥是很正常的现象。男人多数荷尔蒙挥发快、欲望强,好色成性,不但家里“红旗不倒”,莺莺燕燕的;外面还要“彩旗飘飘”,逛妓院,养小蜜。特别
  • 清官海瑞私生活的另一面:娶妻纳妾 钱从何来?
    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然而,就是这位被称为“海青天”的海瑞,在私生活上也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海瑞的侄女婿梁云龙曾写过《海忠介公行状》一书,其中有海瑞“三妻两妾”之说。根据这部书,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
  • 中国古代的驸马能纳妾吗?公主的丈夫为何叫驸马
    驸马能纳妾吗?古代人都有三妻四妾,只要男子家中富裕,纳妾没有限制。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是公主的夫婿,哪里中国古代的驸马能纳妾吗?是否像达官贵人一样纳妾没有限制呢?历朝历代的驸马都是可以纳妾的,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例外。但是一般达官贵人
  • 主张娶小老婆的辜鸿铭 曾经迎娶日本女人为妾
    辜鸿铭把自己的一生概括为“四洋”,即: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精通英、德、法等近10国文字,尤擅长英文写作,被孙中山和林语堂誉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回国后,他在北洋系统任职,充当张之洞幕僚20多年,后
  • 民国第一皮条客段芝贵用小妾向袁世凯“行贿”
    提起民国名人,人们不会不知道段祺瑞,但是段祺瑞有个叫段芝贵的族叔,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而正是这个段芝贵,因为被喻为民国初期“政坛第一皮条客”而臭名远播,所以,史书上反而称段祺瑞为“大段”,称段芝贵为“小段”,似乎隐含了对其的不屑与讽刺。1
  • 民国风流将军为抗日搞姨太太外交:拥有40位妻妾
    在武夫当国的民国年间,军阀中妻妾成群者不在少数。那么谁的姨太太最多呢?川军将领范绍增。他的姨太太多达四十位,可谓旷古奇闻。不过,范绍增风流而不下流,对姨太太们很讲感情,不象军阀张宗昌、杨森之流经常强暴良家女子,且不把姨太太们当人看。提起范绍
  • 赵国平原君赵胜简介 平原君老婆儿子小妾是谁?
    赵国的平原君是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礼贤下士,其门客多达数千人。电视剧《虎符传奇》中的平原君,英俊潇洒,温文有礼,知错能改,为家国而忧。那么,在历史上的赵国平原君赵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妻子是谁?儿子是谁?平原君简介姓名:赵胜性别:男朝代:
  • 封建社会小妾在家族中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
    在一夫一妻制的当下,古时候所谓的妾,也就成了如今人们口中的小三、二奶,而与现在男人疼爱小三厌弃与自己结婚登记的老婆不同,在古代男人再怎么宠幸自己小妾,妾室也不可能比男人的正房妻子要大。事实上不仅是如此,无论是在男人的眼里,还是在正房夫人的眼
    12-18 小妾
  • 古代通房丫头和小妾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
    首先,通房丫头和陪嫁丫头是两码子事。陪嫁丫头是女主人带来的,但能不能当通房丫头或姨娘却要看情况。现在先来看看通房丫头、陪房丫头、姨娘的区别吧!简言之,这三者间的关系:未婚的陪房丫头如被主子信任,可以被提拔为通房丫头,通房丫头是最低级别的妾。
    12-15 小妾
  • 袁世凯朝鲜小妾悲惨生活 曾被大姨太毒打
    袁世凯一生中总共娶了10个女人,即一妻九妾,在他所有的妻妾中,生活最为悲惨的是他的三个朝鲜小妾。军前效力朝鲜发迹1882年6月,邻国朝鲜发生了壬年兵变。清政府于同年8月,诏命丁汝昌率北洋水师三艘舰艇,吴长庆率清军绿营兵6营,即赴朝鲜。袁世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