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流名士谢安如何阻止大臣桓温篡位

   2020-07-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他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

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他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东晋时期,国家内部四分五裂,北方又有五胡十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谢安为官执政时,竭力辅佐年幼的皇帝,不断缓和朝中矛盾。阻止桓温篡位的意图,以及指挥淝水之战是谢安在政军方面最主要的成就,这为东晋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

相比为官从政,谢安66年的一生更多的是在隐居。谢安出身名门又从小颇有声望,但他志不在官场,因此一直以隐居来逃避朝廷的征召。谢安一直隐居在会稽东山,一起游玩的好友有名士也有僧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王羲之。此外,谢安也多才多艺,曾经师从王羲之学习行书,有精通音乐。

因为后世对谢安的评价极高,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也流传很多。比如东山再起,讲的就是谢安长期隐居东山四十岁才出来为官;比如咏絮之才,说的是有次下雪天谢安与家中儿女聚会谈论诗词,问道雪花像什么,侄女谢道韫因回答像柳絮飘飞而得到谢安的赞赏。

谢安所在的谢家是东晋最大的家族之一,谢安后人不乏留名青史的名人,其中以侄子谢玄以及谢玄的孙子谢灵运最为出名。

谢安赴宴

“谢安赴宴”出自《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第29条,讲述的是桓温三番五次拒绝入朝的诏令后在373年入京朝见孝武帝,谢安与王坦之前去迎接的故事。而在此之前,桓温通过废立皇帝、陷害大臣等手段建立了极高的权威,而谢安与王坦之是当时的辅政大臣。

故事讲,桓温设宴邀请百官,并且埋伏好士兵准备趁机杀了谢安与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谢安却面不改色对他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就在此行了。”两人赴宴时,王坦之还是一直失态不能保持冷静,而谢安却从容就坐,甚至当场作了一首《洛生咏》。原打算下杀手的桓温反倒被谢安的气势给镇住了,于是就撤走了士兵。王坦之和谢安两人在以前是一直齐名的,可这件事以后,谁优谁劣就很好判断了。

当时的桓温可谓狼子野心,有谋朝篡位之嫌,此次他入朝,说是拜见实则是图谋不轨。而谢安与王坦之的任务说是迎接其实就是阻止甚至挫败桓温的行动。历史上,桓温此次入京最后也只是将一位官员下了牢狱,没能篡位成功。不久,桓温因患病而离京,同年又上表向朝廷为自己求九锡之礼,也是谢安以修改稿件的名义借机拖延到桓温病死,使他到死野心都未能如愿。

从历史看,谢安是挫败桓温篡位的功臣,而从“谢安赴宴”的故事来看,谢安处事不惊、冷静应对的风度的确令人叹服,而王坦之则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谢安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谢安最大的军事经历,是他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重要的战役之一。谢安是淝水之战东晋方面的总指挥,最后不仅以少胜多,而且是大获全胜,打得前秦至此一蹶不振。

东晋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政权,以五胡为首。其中前秦通过吞并其他国家,逐步统一了北方的黄河流域。随着国力的不断强大,前秦的大王苻坚野心也不断增长,他开始图谋东晋,想要统一南北方。公元383年就是前秦入侵东晋的战争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战役。

早在377年,谢安就开始了战争的前期准备。他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负责北方的军事防御,自己总管长江下游,而谢玄不负众望招募训练精兵强将,成立了北府军。第二年,苻坚就派兵进攻东晋,花了一年时间攻下襄阳,之后爆发淮南之战,谢安与谢玄全歼敌军。

383年8月,除了派遣25万先锋,苻坚也亲率80多万军队南侵,与谢玄带领的8万北府军在肥水发生决战。最后,东晋以弱胜强大获全胜,前秦方面不仅嫡系部队全灭,还有大量部队溃散,而东晋不过伤亡了5000人。前秦方面各种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是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东晋方面能够胜利,作为总指挥的谢安当立首功。

淝水之战后,前秦不断衰败甚至灭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杀。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收复了不少失地,后来几十年也没有外族胆敢入侵。

 
标签: 篡位 晋朝 东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元帝刘劭简介 刘劭弑父篡位在位三月遭处斩
    刘劭(约426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字休远,刘义隆长子,母为皇后袁齐妫。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知道之后,遂与其弟刘浚共谋,率兵夜闯皇宫,将其父杀害,自立为皇帝,史称“宋元帝”,
  • 雍正怎么当上皇帝的?雍正是继位还是篡位
    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关于雍正这位皇帝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一直都是清朝的疑案之一,尤其是雍正的继位疑案和雍正的死因疑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雍正的继位疑案,看看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关于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
    12-26 雍正篡位
  • 杨坚是他靠山曾打遍天下无敌手 与杨广弑父篡位
    杨素跻身历史舞台,最初凭的是以武人身份立下军功。作为大将,他的统兵作战方法十分独特残忍,每次大战前都要在军中借故找一些犯错的士兵出阵斩首,多者百余人,少者也不下十几个。杨素却能做到眉头都不皱一下,而他这样做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鼓舞士气。两军对阵
  • 因果循环:历史上那些篡位“明君”的悲惨下场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历朝历代出现了许多篡位的明君!但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一个个篡位明君基本上没有善始善忠的,往往是篡位的手段越残忍,其下场就越悲惨,历史在冥冥之中自有他的逻辑与宿命!秦皇后,历史上第一个靠篡位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就是王莽
    12-24 明君篡位
  • 揭秘暴君隋炀帝杨广是否真的弑父篡位?
    隋炀帝名叫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子。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选任习惯,本不该是他来继承皇位的,但杨广却在隋文帝死后,君临天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是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毁掉了兄长杨勇,篡权为君的。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
  • 南朝宋元帝刘劭弑父篡位的最后结果如何?
    宋元帝刘劭是南朝宋第四位皇帝。宋元帝刘劭小时候很聪明,很得宋文帝刘义隆的喜爱。刘义隆将其册封为太子。刘劭在担任太子期间,为刘义隆出谋划策,在朝廷上有很高的威望。刘劭身边招揽了一批文官武将,这些人成为了刘劭的亲信。宋元帝刘劭画像宋元帝刘劭在对
    12-19 篡位
  • 北魏将军朱荣篡位始末 如何杀死胡太后和小皇帝
    北魏胡太后再次听政以后,宠信小人,政务荒废,恩德不施,威信不立,结果国内盗贼四起,朝廷控制的疆域一天比一天小。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二月,北魏孝明帝元诩突然去世,胡太后立皇女为帝。过了几天,又立前临洮王元宝晖的长子元钊为帝。元钊当时才三
  •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 权臣历历 篡位自立或抄家灭族
    堂堂一国之母,披散头发,光着双脚,一步一泣,梨花带雨,哀问自己名义上为帝国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吗?”而皇帝已经万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说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么时候”,千般无奈,万种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处,献帝对同坐的郗虑(臣
    12-16 篡位抄家
  • 雍正篡位考 一条经典谣言的传播路径
    公元1722年12月20日,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已病入膏肓,在他弥留之际,召集了八阿哥允禩等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到龙榻前。注意,这里没有四阿哥胤禛。据官方消息称,康熙传下口谕:“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
    12-15 雍正篡位
  • 唐肃宗李亨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当皇帝算篡位吗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756年—762年。下面就来看下李享简介,了解下这个对平安史之乱至关重要却又只是历史上匆匆过客的唐朝皇帝。李亨的生母杨氏是李隆基的姬妾,皇宫之中姬妾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太子妃王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