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谢幕者隆裕太后是长期抑郁而身亡的吗

   2020-07-3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外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外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受到满蒙王公及北洋军阀怎样软硬兼施的逼宫,因而,纵然这个才能资质皆平庸的寡居妇人对亲手葬送大清二百余年的基业有多不甘心,也只得顺应历史的潮流,在退位诏书上加盖宝玺。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大清朝的倾覆敲响了丧钟,武昌起义的猛烈炮火摧毁了这个腐朽帝国的最后一根支柱。彼时,手握北洋军政大权的袁世凯急于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立刻将矛头指向了上下矛盾重重的满清皇族,迫使无依无靠的隆裕皇太后母子宣布清帝退位,让位共和。1912年1月1日,由辛亥革命核心成员组成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近代史由此进入了民国时期。

在各地越演越烈的革命风潮下,袁世凯再度逼宫,并以内阁总理身份承诺“优待皇室”,隆裕太后在内外重重压力之下,只得妥协,同意签订退位诏书,同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当着众王公大臣的面,拟定退位诏书并加盖玉玺,正式宣布退位让国,满朝文武无不悲从中来,痛哭流涕。清帝退位后,曾经轰轰烈烈的大清朝树倒猢狲散,此后的民国迅速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之中。隆裕太后在拟定那份令她抱憾终身的退位诏书一年后黯然离世。

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清帝国谢幕的见证者——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毫无疑问,那是一个悲剧人物。

史书工笔之上普遍记载,隆裕太后其貌不扬,身材瘦弱还有些驼背,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年长三岁的表姐,拒绝跟她同房,因而她也没机会生下一男半女,这种事就连手段强硬的慈禧也帮不了她。作为慈禧的内侄女,隆裕太后自然也被归为“后党”一类,每每想到她有可能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光绪便对其更加厌恶,别说男女之间的爱慕,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尊重和善待也做不到吧。后人虽对隆裕太后坎坷寂寞的宫廷生活多有同情,然而亦不乏拿她与珍妃作比的论调,既然珍妃是美丽、知性、先进的代表人物,隆裕自然就是丑陋、阴暗、守旧的化身了,甚至有人猜测,珍妃受到慈禧的诸多凌虐,以至于最后将其投井处死,一概都是隆裕出于嫉妒在背后挑唆的结果,这显然是后人有意美化珍妃,妖魔化隆裕的结果。

其实隆裕只不过是个封建社会中比较典型的逆来顺受的妇女,她与光绪的婚姻固然是慈禧一手包办的政治婚姻,可是既然慈禧做此安排,她也只有顺从,并将她从小爱护的表弟光绪视为丈夫,真心真意地对待。光绪因对这段婚姻的不满与慈禧产生矛盾,转而迁怒于隆裕,在她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然而她毕竟是皇后,有母仪天下的责任,说她嫉妒后妃,在慈禧面前挑拨离间,实在是冤枉她了。很显然,怯懦如隆裕太后,决计不是这样一个狠毒之人。

隆裕太后是怎么死的

晚清末代皇后隆裕太后是怎么死的?据历史档案记载,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于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死于紫禁城内的长春宫,死因为长期抑郁,积劳成疾,享年四十六岁。隆裕太后病逝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为其办理后事,将隆裕遗体安葬于崇陵,与光绪帝合葬。

隆裕太后的死,距慈禧太后归天仅仅五年。有人说,慈禧死后,隆裕长期以来诚惶诚恐的生活终于熬到头了,接下来只需专心辅佐宣统帝便可安享晚年,其实不然。熟悉晚清历史的朋友一定了解,庚子年后,神州大地上各种民主主义运动已如星火燎原之势,内有各路军阀长期征战,外有世界列强虎视眈眈,大清朝的政权早已岌岌可危。尤其是1911年幸亥革命的爆发,更是直接导致了满清贵族统治势力的土崩瓦解。亦是在这一年的12月28日,隆裕太后召集各国务大臣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颁诏宣布退位让国,在满朝大臣的齐声痛哭声中,统治中国大地二百余年之久的大清王朝正式落下了帷幕。

隆裕太后下诏逊位后,虽依旧偏居紫禁城宫苑,然而内心毕竟难以释怀,常以愧对列祖列宗自叹,终日郁郁寡欢,直至身染重病。1913年,隆裕太后在寿诞之日晋见民国大员及外国使节时,抚今追昔,不禁悲从中来,终至一病不起,于同年2月22日在长春宫薨。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并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纷纷发来哀电,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标签: 太后 清朝 抑郁症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1、皇太后就是皇帝嫡妻,可以是皇帝生母,也可能是皇帝嫡母。2、太后有可能是皇帝生母,又或者是诸侯王之母,例如汉代代王刘恒之母薄姬,又称代王太后。3、太后也有可能是皇帝的姑姑,例如北魏中宫皇后蒙美姣就是蒙德华的姑姑,但是因为儿子封为藩王,所以
  • 古代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要和群臣见面。古代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04-23
  •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
    1、这是因为,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文明太后掌权的这20多年,正好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文明太后指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介绍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
    1、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2、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