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彬此人?他为什么得赵匡胤重用?

   2020-03-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曹彬是北宋时期著名将领,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氏,为将门世家出身,父亲是后汉时期重将。曹彬历经数朝,后汉到后周,再由后周到大宋,其管路虽不说顺风顺水,但到底是有惊无险,得以升至高位。在去世的时候,甚至得太宗皇帝痛哭致祭。不仅自己受到追封,往来近

曹彬是北宋时期著名将领,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氏,为将门世家出身,父亲是后汉时期重将。曹彬历经数朝,后汉到后周,再由后周到大宋,其管路虽不说顺风顺水,但到底是有惊无险,得以升至高位。在去世的时候,甚至得太宗皇帝痛哭致祭。不仅自己受到追封,往来近亲都是受到皇帝封赏。

曹彬是一个清廉知进退,懂得上意之人。后周时期,曹彬因为自己的姨母是郭威的妃子,所以慢慢开始受到重用。后来他出使吴越,在当地受到热烈欢迎。当地的官员打着“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主意,从曹彬进入吴越开始,就不断的给他送礼。

曹彬好几次推辞不受,当地人便说,最终拒绝他们,是近于邀名啊。曹彬来吴越只是传达圣意,本来没什么大事儿,但这一番下来,也不得不接受私下见礼。不过值得赞扬的是,曹彬虽然无法推辞,最终接受了这些礼物。但是他却吩咐随从将这些礼物全都一一详细记录下来,等回到京城之后,将这些礼物都交给了后周世宗柴荣。

这件事首先不否认曹彬是一个清廉的好官,但最重要的是他这种做法非常的聪明。接受了礼物,不得罪吴越的官员,交给了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和清廉,两头都得好。果然柴荣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不但没有责罚他,还赞扬了他一番,并让他好好将这些礼物收起来。此后,曹彬清廉的形象在柴荣心中扎了根,越发受到重用。

曹彬是一个仁义之将,军纪严明。曹彬是宋朝开国名将,为宋朝的统一战争作出重要贡献。不过与其说他是一位武将,不如说他是一位儒将。他心中自有仁义,怜惜百姓受战争之祸,所以严格要求自己麾下的将士。

乾德二年的时候,曹彬领命与其他部军队一起平定后蜀。每攻破一城,其他将军都想用屠城来震慑百姓,但是只有曹彬严格约束自己所部将士,不曾扰民,因此反而受到百姓拥戴,所到之处都感悦听从。

后来两川平定,王全斌等人昼夜宴饮,纵容部下劫掠百姓,为祸乡里,后蜀人民对他深恶痛绝。曹彬亲自前往劝说,希望王全斌等人能遵从军纪,约束自己的部下,不要扰民,最终虽然没有成功阻止他们的暴行,但是却坚持自己,减少了后蜀人民的痛苦。

曹彬是虽然说是大宋的开国名将,但实际上他还曾经是后周的国戚。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反叛后周。照理来说,尽管曹彬不痛恨赵匡胤,赵匡胤也应该对他防备一二。但真实的是,赵匡胤不仅没有防备曹彬,并且还对他极为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从曹彬个人来说,他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很有自己的原则。宋太祖赵匡胤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对他非常的信任。宋太祖赵匡胤管领禁兵,曹彬中立不偏不倚,没有公事从不登门,群居宴会,也很少参与。宋太祖对他说:“往日我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曹彬叩头谢罪说:“我是周室的近亲,又忝任宫内职务,端正做官,害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交结呢?”就是这一次对话,让宋太祖对曹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再加上曹彬确实有才,又对他极为效忠,宋太祖自然不会浪费这么一个人才了。

从赵匡胤这方面来看,宋朝建立,但是并未统一中原,所以正是用人之际。曹彬文治武功,都能胜任,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宋太祖会重用曹彬,而曹彬也没有让宋太祖失望,平定后蜀,后唐、北汉,曹彬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大宋的开国功臣。

另一方面,曹彬虽然是后周的国戚,但实际上宋太祖与后周并不是敌对的关系。虽然宋太祖当初黄袍加身,是背弃了旧主。但是当时后周的统治者是个稚儿,最后禅位给赵匡胤,虽然是退位让贤。两者之间并没有很深的仇恨,这一点从宋太祖重用后周旧臣,给予后周皇室后裔优待就可以看出。

所以从种种方面来看,宋太祖赵匡胤没有将人才放在一边而不用的理由。

 
标签: 赵匡胤 曹彬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