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朝的极端政治 前朝功臣司马光差点被掘墓

   2020-07-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他也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停止变法。有人指责他没有推进民主体制,我以为这跟指责乔丹(国际篮球明星)为什么不踢足球一样不靠谱。他在他的

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

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他也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停止变法。有人指责他没有推进民主体制,我以为这跟指责乔丹(国际篮球明星)为什么不踢足球一样不靠谱。他在他的年代,只能作出符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选择。

宋神宗撒手而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他的继位者宋哲宗。哲宗只有9岁。这样的年龄只适合赖在妈妈怀里撒娇,显然不适合坐在龙椅上对着群臣发号施令。因此,又一位女人娉娉婷婷地走上了前台——这种事情我们有一个专业词语,叫“垂帘听政”(当然,这事儿还得数老佛爷慈禧太后干得漂亮)。此女人即高太后,宋神宗他妈。

宋神宗他妈跟宋神宗走的完全是两条路子。具体做法就是任命守旧的元祐党人精神领袖司马光做宰相。司马光也不含糊,十几年的隐居生活把他这个“老宅男”逼成了“变态男”:他一上任就砍了“三板斧”,把王安石辛辛苦苦砌了9年的花园全部推倒,连很少有人异议、于民于国两相利的免役法也不得幸免。

朱熹对司马光这人看得很透,说他认死理,凡是让老百姓掏腰包的事情,他都认为是坏事儿——司马光不知道,其实大多数老百姓很赞成免役法。苏轼也看到了这一点,找司马光商量,把这些对百姓有利的新法留下来。苏轼是个直肠子,他直言不讳地批评道:“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司马光当然不高兴了,自己走开。苏轼又追进政事堂,这回司马光可就“色忿然”了。不识眉眼高低的苏轼又讲了半天,依然打动不了司马光,出了政事堂气得大叫:“司马牛!司马牛!”

除了把新法废“光”之外,高太后与司马光还竭力把新党赶“光”——统统赶出权力中心。蔡确、章惇、吕嘉问、邓绾、李定等一大批变法“急先锋”被贬,就连已经在新党内讧中出局的吕惠卿也遭到清算。他被贬建州,一贬九年,其间连冷水都不敢喝,唯恐喝了生病,被说成对朝廷不满。

旧党中的人也觉得对新党做得过分了些。比如,蔡确被贬后,在流放途中写了《夏日游车盖亭》十首绝句,被曾与他有过节的人告发到朝廷。高太后大怒,召集大臣商量该如何惩罚他。文彦博提议把蔡确跨省赶到岭南去,右相范纯仁不无担忧地说:那条路自打丁谓被贬斥以后就没人再去了,此路一开,搞不好有一天我们也会被“跨省”的。

岭南与海南当时属未开发地带,瘴气重,是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

宋哲宗掌权,变法派得势,元祐党人被清算

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仅仅在10年后,世界又会颠倒过来。那是后事。写到这儿,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本不应该忘记的人——宋哲宗。

宋哲宗虽然很幼小,但他不傻。当年他老爸宋神宗接待辽国大使,蔡确在宫殿里反复排练欢迎仪式。他感到十分不解,问:“辽国大使是人吗?”

蔡确笑了:“他们当然是人,不过他们是契丹人。”

“他们既然是人,我们怕他作甚?”

高太后其实也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女性代表。她曾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她弟弟在朝廷做小官,很长时间都没有升职。宋英宗过意不去,想要把他提拔一下。高太后谢绝了,说:“我弟弟能在朝廷上班,已经是天大的恩宠了,怎么能参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呢?”

宋神宗好几次要给高家修建别墅,也被高太后拒绝了。后来国家给了她一块空地,她自己掏腰包修建了房子,没向国家报销一分钱。高太后唯一的缺点是恋权。宋哲宗已经17岁时,高太后仍不放弃听政。

在高太后垂帘时期,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宋哲宗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以为宋哲宗年幼,因此什么事情都请示高太后。朝廷开会的时候,宋哲宗的龙椅与高太后的座位相对,大臣们向高太后请示,就不免把屁股朝着宋哲宗。宋哲宗亲政后谈及这些事情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屁股。

随着宋哲宗一天天长大,越来越不习惯做龙椅上的傻傀儡。在高太后高大的阴影下,他心中慢慢凝聚着对高太后和元祐党人的怨恨。少年宋哲宗没有更多的抗争方式,只能行使沉默权——在议论朝政时一声不吭,俨如哑巴。一次高太后问他:“你怎么不说话呢?他们讨论朝政时你心里都想些什么呢?”宋哲宗冷冷地说:“您已经处分好了,我还说什么呢?”

高太后是个聪明人,她敏锐地注意到少年皇帝的逆反心态。因此,1093年秋天,高太后病重,召集吕防、范纯仁等人说:“我死以后,皇帝是不会再重用你们的。你们应该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动退下,腾出位置让皇帝选用他人,免得遭受横祸。”

果然,宋哲宗一掌握大权,就开始继承父业。当时有一句使用频率最高的政治术语“绍述”,原意是继承前人的做法,“按既定方针办”。对宋哲宗而言,“绍述”就是继承宋神宗的意志与事业。

曾经被高太后和元祐党人排挤出朝廷的变法派又先后回来了。第一个回到中央的是章惇,他被任命为宰相。章惇拜相时就声称:“司马光奸邪,所当急办。”他做事的风格就是党同伐异,秋后算账——当然,是算元祐党人的账。他的做法也简单:把高太后等人废除的新法逐一恢复,把高太后提拔的元祐党人尽数驱赶,把高太后赶走的新党全部请回来——假如他们还幸存于世的话。

账簿一本本摊开。旧事一件件重提。

元祐年间,在司马光等大臣的主导下,宋朝将西北米脂等四寨放弃给西夏。当年元祐党人处理这件事情,确实过分怯懦。以当时的实力而言,宋朝完全不必以弃地为条件换取和平。章惇把司马光、文彦博、赵禼、范纯仁等十一位大臣,全部安上“挟奸罔上”等罪名。

司马光已经死了,怎么办?那就追回赠官和谥号,连宋哲宗当年亲笔为司马光们题写的碑额也被毁掉,他们的后代也遭到贬黜。章惇还欲“掘墓劈棺”,宋哲宗认为此举对国家无益,章这才罢手。

范纯仁当年一语成谶,如今在世的元祐大臣几乎都被跨省远贬岭南。

徽宗无能,蔡京弄权,宋朝再次“底翻天”

历史似乎惊人地相似。1100年,宋哲宗病逝。这个只活了24年的年轻皇帝没有儿子,这样,只能从他的兄弟里选一个接班人。宋哲宗有5个兄弟在世,端王赵佶不是宋神宗亲生儿子,照说没有候选资格,不过在向太后和章惇等人的大力支持下,赵佶坐上了宋朝最高的椅子,是为宋徽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向太后也过了一把垂帘听政的瘾。

向太后也是一位保守派,她极其讨厌王安石和新党,因此,在她垂帘听政的短短9个月,宋朝的政治局势又折腾了一次:再次起用元祐党人,废除变法新政。

宋徽宗,大家都熟悉,宋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花花公子”之一。宋太祖的胸怀大志、宋太宗的勇猛精进、宋仁宗的宽厚仁慈、宋神宗的励精图治,在宋徽宗身上找不到一点影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宋徽宗这样的浪荡皇帝,朝政难免陷入一片混乱。以蔡京为首的变法派趁机把持了朝政。蔡京做了宰相后,打着变法的旗帜,把一些正直的官员不论保守的或赞成变法的,一律称作奸党。他还操纵宋徽宗在端礼门前立一块党人碑,把司马光、文彦博、苏轼、苏辙等120人的名字刻在上面。活着的一律降职流放,已经死了的削去官衔。

王安石制订的新法,到蔡京手里完全变了样。免役法本来可以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蔡京一伙却不断增加雇役的税收,变成敲诈人民的手段。王安石地下有灵,恐怕也得顿足长叹吧。

随着苏轼、范纯仁等名臣的先后辞世,这个时候的宋朝廷已经完全沦为尔虞我诈的肮脏之地。君子远离,小人云集。他们没有是非之分,只有党派利益;没有羞耻之心,只有贪欲之念。这如何不让人怀念宋神宗时代,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和而不同”、坐而论道?而如今这个乱哄哄的大酱缸里正孵育着一只又一只肥硕的蛆虫。

宋王朝就这样慢慢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标签: 功臣 司马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是怎样的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是怎样的
    1、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将他比作萧何,后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的名义,将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余口全部处死。2、宋国公冯胜:朱元璋诰词中称他胜兄弟亲同骨肉。蓝玉案发两年后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3、颖国公傅友德:
  • 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哪些开
    1、刘邦杀了六位开国功臣,全部都是在刘邦身边辅佐的奇才。2、由于刘邦建立汉朝后警戒之心越来越强,加上刘邦本人生性多疑好猜忌,害怕他们在将来会有谋反之心,在自己内心非常恐惧下把自己身边的武将或者是分封的功臣全部杀害,有的甚至被满门抄斩,无一幸
  • 揭秘刘邦为何要将功臣萧何下狱治罪?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
    12-31 刘邦萧何
  • 皇帝赏赐功臣黄金 此后巨额黄金为何一夜间消失
    中国古代从秦汉时期开始,黄金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帝王们往往大手一挥,慷慨地赏赐、馈赠动辄成千上万。楚汉争霸的关键时刻,汉王刘邦听从了谋士陈平的计谋,派陈平携带40万两黄金到楚国动作反间计,结果收到了奇效,致使西楚霸王离间了“亚父”范增,导致
    12-31
  • 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 土木堡之变护驾功臣袁彬
    袁彬(1401—1488),字文质,新昌县义钧(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明代著名锦衣卫乡首领,中国历史上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袁彬出生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其父袁忠,建文四年(1402)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40年,一直当皇帝
  • 雍正为何要除掉功臣年羹尧
    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雍正为了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搞了一些政治上
  • 东汉治边第一功臣是谁?文武兼备越千古
    公元110年,羌族民变。并州,凉州被攻陷,被掳掠。而且势头越来越猛,不加以压制的话,恐怕会连锁反应,引起朝廷震荡。大将军邓骘下令,北方军情已经万分紧急,这会儿还要分散兵力去对付羌人的话,说不定两头不保。他在开公卿大会时,还特地说了个通俗的比
    12-31 东汉
  • 明朝功臣邓愈英年早逝朱元璋竟然亲自祭奠
    我们唯一能够了解邓愈的途径,也只有从记录邓愈一生的文言文《明史邓愈传》中了解一二了。文言文阅读起来总是那么费劲,在这里小编就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吧。邓愈生长于乱世,他的父亲就是个重信讲义之人,那时候民间有很多自发形成的民兵队伍来保家卫国,邓愈的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人物生平 平定萧铣
    早年经历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
  • 揭秘朱元璋杀光功臣 为何独独放过他?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