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为何说洪教头是江湖庸才?

   2020-11-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水浒传是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就算是龙套的过场人物再不抢主角风头的情况下,也有很好的精彩描述,书中洪教头的形象就是其中典型。洪教头在《水浒传》中不过是一个龙套级人物,出场也只有一次,但给人的印象很深,甚至超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就算是龙套的过场人物再不抢主角风头的情况下,也有很好的精彩描述,书中洪教头的形象就是其中典型。

洪教头在《水浒传》中不过是一个龙套级人物,出场也只有一次,但给人的印象很深,甚至超过一些未曾着墨的梁山好汉。洪教头的出场从艺术功能上来讲,不过是为了陪衬林冲的高超武艺,使人得以领略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勇武风采。虽然只是陪衬角色,但洪教头照样被写得栩栩如生,着力写好主角的同时也兼顾配角的形象,而不是将其牺牲掉,这正是大作家的高明之处。

应该说洪教头还是有些本事的,否则他不但无法在柴进庄上容身,装模作样地摆谱,而且也不敢贸然向曾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挑战,那种狂妄和浅薄固然令人感到不快,可毕竟还是需要一些实力作后盾的,阅读时必须认清这一点,否则,让林冲和一个过于低能平庸者比武,即使赢了,也显不出多少高明来。但话再说回来,这位洪教头的道行毕竟不高,见识有限,在江湖混饭吃竟然还不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其武功高到何种程度,不用交手就此可想见,而且退一步讲,即使他是身怀绝艺,也不能如此趾高气扬。可见此人的品行也有些问题,确实不成器,没有进入梁山坐交椅的资格。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把话说得过满,把事做得太绝,固然让别人下不了台,其实也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一旦遇到高手,一败涂地后,自然也就脸面扫地,无法在江湖存身。洪教头的受辱而去,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林冲,更怨不得观战的柴进等人。

在与洪教头结识及比武的过程中,林冲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而那位洪教头则一直是步步紧逼,自然他在逼迫林冲的时候,也将自己逼得没有退路。他先是傲慢无礼,对林冲的两次行礼竟然不理不睬,而且不谦不让就坐到了上首的位置。林冲此时身遭不幸,心不在此,加以性格谦和,对洪教头的言行也许并不很在意,即使是有意见,在主人柴进面前也不便发作,但柴进脸上却挂不住,洪教头此举显然有损其在江湖上的好客名声,作者连用“不快意”“不喜欢”两次表示了柴进的不满。

接下来,这位洪教头在酒桌上的得寸进尺之举就更让人难以忍受了。他先是恶言中伤,把林冲说成是骗吃骗喝的酒肉之徒,当柴进稍做辩解时,他又一下跳起来要和林冲比武。对他来说,这确实是个买弄才艺的好机会,尽管他把林冲说得很不堪,但打败八十万禁军教头,对扩大自己在江湖的名声肯定会大有好处,远的不说,最起码在柴进庄上的饭碗更坚固了。只是他低估了林冲的实力,过于看高了自己,没有考虑到此举的风险。而对林冲来讲,自己身遭不幸,流落至此,心里想的是如何熬满刑期,回去与娘子团聚,哪里有心思在这里显示才艺,何况又是在柴进庄上。但是一切都由不得他,洪教头的步步紧逼以及柴进的一再劝说使他不得不出手,否则人家还真以为自己是冒牌货,有损个人在江湖上的名声。而对柴进来讲,正如作品所说的,他也很想让两位比试一下,一来想看看林冲的武艺到底如何,二来也是想把那位不知深浅、缺少教养的洪教头的臭嘴堵上。

即使是比武,林冲还是为洪教头留足了面子。比划了四五招后,林冲主动认输。林冲此举其实是很高明的,对行家来讲,几招之后,高下优劣已经分出,何况林冲还在戴着刑具的不利条件下比试的。而且这样也不伤和气,如果一定要打趴下一位,无论赢者是谁,输的一方都无法在江湖上存身了,两人不过是萍水相逢,又没有深仇大恨,没必要拼个你死我活。

显然,但这一和稀泥的做法无论是柴进还是洪教头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这场比试就注定要成为一场一定要见出输赢的决斗。因事关个人的声誉,不仅洪教头使出全身解数,就像作品中所说的,恨不能一口吞吃了林冲,就是林冲本人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拿出真本事了,且不说柴进已经十分明确地暗示他要赢,彻底消除了他的顾虑。

比武的结果在人意料之中,也是富有戏剧性的,尽管前面的准备过程写得十分详细,但真正的比试几下就解决了,可见作者的本意不在具体招式的描写,而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大家都满意的,当然洪教头除外。林冲显示了过人的才艺,洪教头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读者也跟着柴进出了一口恶气。洪教头虽然不过是个陪衬人物,但作者也没有将其漫画化,在塑造林冲沉着稳重形象的同时,也将其浅薄低俗的性格活画出来。他本来有多次下台阶的机会,但都放弃了,结果弄得自己连在柴进庄上混饭吃的差事都保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对他来讲,这无疑是一个极为惨痛的人生教训。可惜作者没有给他再次出场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知道他日后的表现了,但愿他能有所长进。按说以他原先的武功基础,若是刻苦修炼,磨砺品格,成为一个武林高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标签: 水浒传 洪教头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
    1、潘金莲是北宋的。水浒传的故事是发生在北宋的。 2、楔子(即故事的印子)“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起于仁宗嘉佑三年三月三日,即公元1058年。终于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其间有段文字“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
  •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什么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
    1、《水浒传》原著光顾着交待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最后归宿,忘了写恶人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结局了。2、不过,又也许不是忘记了写,是故意不写的。因为高俅死得巧,他是赶在北宋灭亡之前病死了,算是善终。《宋史.李若水传》中有提到,高俅在靖康元年(
  • 水浒中梁山第一条好汉为何被政治边缘化?
    梁山上谁是被政治边缘化的好汉?勿容置疑,就是豹子头林冲!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万夫不挡之勇。因受太尉高俅父子的陷害,结果被逼上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第一条好汉。其实,在《水浒传》中的所谓“逼上梁山”,说到底有两种“逼”法:一种叫做“被
  • 水浒传中的铁牛李逵究竟是个怎样的好汉?
    但凡明清古典小说里面,不管其出场角色有多少,其中,必然会有一个憨直的,负责搞笑的,惹人喜爱的角色,作为小说中的调味剂,为小说加上不少的幽默戏份——甚至,专门负责搞笑。这类角色往往性格单纯憨直,粗心胆大,有点笨笨的,心机也不高,甚至完全没有心
  • 水浒传中呼延灼为何要给高太尉写保证书?
    呼延灼是一代名将,当年老祖呼延赞闹革命的时候凭着一把铁鞭,打遍天下无敌手,因此人称铁鞭王的便是。到了呼延灼这里,本来功夫不亚于老祖,而且排兵布阵更胜于祖辈,可惜见臣当道,无奈只好在汝州分管军事。却说一日呼延灼正在闲坐,忽然上差来宣,原来朝廷
  • 揭秘:《水浒传》中描写的三个中秋惊魂之夜
    今天和大家说说《水浒传》中的中秋故事,也许你会发现施耐庵老夫子居然大动笔墨描写了中秋之夜不一样的几处风景,让人惊叹不已呀。第一个中秋:史家庄血战前的中秋此时的主角乃是梁山第一个出场的好汉,九纹龙史进,使得一条短棒,深受老师禁军教头王进的真传
  • 水浒传中108条好汉唯一当上皇帝的是谁?
    等宋江一走远,李俊立刻和童氏兄弟与约好的费保等人,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投化外国而去,最终成为暹罗国(今泰国)的土皇帝。水浒108将,征讨方腊后,很多人再也没能回来,而回来的人中,除了公孙胜、朱武、燕青等人外,也没几个能善终的。在这些善终
    12-28 水浒传
  • 揭秘在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私自把晁盖放了?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由于后续问题安排的不当,白胜被捉。白胜熬不过酷刑,经过州尹一诈,就把晁盖供了出来。于是,何涛何观察拿着公文,带着二十几个眼明手快的公人,直接到了郓城县捉人。这个何观察把一行人都藏在客店里,只带着两个跟随来县衙下公文。州
  • 梁山猛将成暹罗国之主 水浒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人
    水浒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经典场面:朝廷军队围剿梁山,被智勇兼备的梁山好汉战败,朝廷主将只好从水路落跑。这时,梁山水泊的芦苇荡里就会摇出一条船儿,上有一位悠然自得的好汉,唱着歌儿或是吟着诗儿,没等对方射箭,那好汉就先翻身跃入水中,然后朝廷的船开
  •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水浒传戴宗简介
    戴宗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为人仗义疏财,能日行八百里,江湖人称“神行太保”。与梁山泊军师吴用乃是至交,宋江被发配江州,多得戴宗的照顾。后宋江因酒醉误题反诗,戴宗上梁山与众好汉商议用假书信骗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