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禅位 揭袁世凯如何窃取清朝阴谋

   2020-08-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光绪和慈禧死后,隆裕执政,幼时由于她父亲桂祥识字不多,也没让她读多少书,进宫后才多读了一些,在空余时间习字,据说草书写的很好,她对政治权力并无野心,毫无执政经验,只不过在慈禧身旁耳闻目睹知道一些,是历史把她推上了舞台当时清宗室贵族都倾向于同

光绪和慈禧死后,隆裕执政,幼时由于她父亲桂祥识字不多,也没让她读多少书,进宫后才多读了一些,在空余时间习字,据说草书写的很好,她对政治权力并无野心,毫无执政经验,只不过在慈禧身旁耳闻目睹知道一些,是历史把她推上了舞台

当时清宗室贵族都倾向于同情光绪的不幸,世传光绪死前曾有遗诏给隆裕后,敕诛袁世凯,以雪戊戌告密之恨。这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光绪由拿出一纸同时对隆裕,瑾妃和醇王载澧三人面谕,"戊戌之变,设无袁世凯,国家与我均不致有今日,此人瞻视异常,又心术不正,太后在,能畜养之不敢为非,一旦山陵崩,此人将为我国家大患,奕劻贪婪胡涂,张之洞诸人皆书生,我死后,如太后亦不幸,宜即宣此纸诛袁,缓则生变,袁所练军队交良弼、赵尔巽。……"也有说法是没有文字只有口谕。因此在新君即位的毓庆宫御前会议上,隆裕即提出"不诛袁无以谢先帝。

"深得与会者赞同,但最后以张之洞和庆王奕劻的谏阻,袁得以保全头颅,仅开缺回河南原籍养疴。由幼主的生父醇王载澧监国,代行大元帅亲统禁卫军,成立责任内阁以其弟载涛及载洵分掌海军及军谘府,并重用毓朗、铁良、良弼等皇族,将汉人大臣排挤出外,被称为"皇族内阁"。但这班大爷唱戏玩鸟内行,本事一点没有,连隆裕太后也认为不当,诏令入宫申斥,搞的叔嫂间发生误会。

1911年10月(辛亥),武汉一声炮响,载澧等人惊惶失措,根本指挥不动各镇新军,急得直跳,袁买通了奕劻,乘机让奕劻、徐世昌等人提出用袁世凯,载泽、盛宣怀等人主张用岑春煊,他们都期望再出现一次曾、左、李辅政的美梦,无奈时和人都不对,任命袁为两湖总督,袁以:"足疾未痊,难肩重任"作辞,任命岑为四川总督,岑逗留上海,不愿上任。其实袁世凯在家二年并非闲居,他在家中设有电台,许多北洋部署仍位居要津,由其暗中指挥联络,载澧等别想搬动一兵一卒;袁又用过去勾结李莲英的那一套,笼络隆裕身边的总管大监小德张(注3),并用金钱买通庆王奕劻等人,朝廷上下奉行公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革命的火花愈爆愈大,荫昌作为开赴前线督战的大臣又碰了壁,在京的监国载澧一筹莫展,奕劻又奏请以袁为钦差大臣节制水陆各军,谁知袁仍不愿就任,11月2日(夏历九月十二日)清廷再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袁回到北京后即奏请成立责任内阁,凡内外奏章,均先至内阁,由内阁代递,宫廷的召见官员及奏事处传旨,应即停止,隆裕都给予同意,一线希望全部寄托于袁,于是宫廷大权全落在袁手中。载澧引咎辞去监国及代行大元帅之职,载涛也辞去禁卫军大臣,亲贵军权也都让出了。

到1911年12月上旬,南方各省革命政府普遍不愿采用武力革命,倾向于妥协,所以当占领南京后,决定与清政府议和,促使清廷退位,提出对清廷优待条件,隆裕任命袁世凯为全权代表,袁则派唐绍仪为他的全权代表,南京政府则推伍廷芳为总代表,但清廷的亲贵多不知形势发展,赞成以当年对太平军和捻军那一套,用武力消灭革命势力。

袁世凯只想把政权夺到自己手中,自然也不愿打战,采用哄、吓、拆三种办法对付,让小德张会同内务大臣赵秉钧,把京城每天的各种流言加油加酱恐吓隆裕,隆裕信以为真,12月20日(十一月初七日)召集御前会议,袁自陈奉职无状,和议困难。袁又乘机直陈军饷无着,饥兵哗变可虑,要求发行公债及亲贵助饷一千二百万两,保住北方几省,奕劻捐十万,其它二万三万的,隆裕只含着眼泪把慈禧的私房钱八万两黄金交了出来,但袁还以为不足,袁又鼓动冯国璋、倪嗣冲及各地督抚上奏说目前营饷困难,查亲贵王公大在外国银行寄存数千百万,应购买公债助饷等等,吓的亲贵们都不敢主战了,隆裕只有抱着幼主饮泣。

12月29日南京召集各省代表会议,成立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五色旗为国旗。在临时政府中虽有对袁采取绥靖的一派,但孙中山完全职破袁的阴谋,将过去所定的条件最后提出办法五条,要求袁断绝清政府关系,成为民国国民,迎接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如不能实行,即不赞同共和,视无和平解决之诚意,如此则优待皇室条件,不能作数,以后战争再起,亦将担负全部责任,如此将袁的阴谋活动完全公开,袁只好称病不敢上朝,一面又以外交大臣名义发声明,南北交涉,非袁直接也未承认,且并无做总统之意,又在京中散布一场兵祸免不了的流言,劝外国人迁入使馆区,以免危险,造成京城人心不稳。

袁即取得了内帑做了军饷,又不出兵,议和也谈不成,不战不和,隆裕觉得不是办法,叫人去问袁,袁以全体国务大臣名义联名上奏,洋洋一大篇,内容提出由于战地广阔,兵不敷遣,度支困难,大局岌岌,又称民军所争者政体,而非君位,所欲者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后皇上何忍九庙之震惊?必能俯鉴大势,以顺民心。这无疑就是逼清廷退位,又讨好南京政府。

隆裕在1912年1月17日(十一月廿九日)召开皇族会议,把袁的折子发下给大家看,恭王溥伟奏称:冯国璋要求发三个月饷,隆裕答:内币已竭,前次所发是内库的,我真的没有了;溥伟又要求太后将宫中金银器皿赏出几件,变卖暂充军饷,如能胜一仗,则人心大定;隆裕答胜了固好,要是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了;隆裕问载涛:你管过陆军,兵力怎样,答:臣没有打过仗,不知道;肃亲王善耆奏:革命党只是无知少年,本不足惧,臣最忧的是乱臣藉革命党恐吓朝廷,这指谁是说得很明白了。载泽则奏今天所奏之言,回宫后千万不要给御前太监说,事关重大,请太后格外谨慎,回答那是自然。大家都对袁存有戎心,并知小德张被袁收买,怕谈话内容泄漏,与会的十四人中只有四人有话。

袁又以变政体,不变国体来骗隆裕,以成立国事匡济会去骗取那些假革命党人的信任,又扬言在要天津成立临时政府,打算成立第三势力,摆脱清廷和南京临时政府,大权独揽在自己手中。而隆裕孤儿寡妇,赤手空拳,加以小德张在旁鼓动,明知皇族们只是空喊,自己也拿不出主意,提出迁至热河行宫,袁那里肯放走手中的两个筹码,给予阻挡。

1月26日(辛亥十二月初八日),北洋军人段祺瑞、张勲等四十余名将校,联合上奏,提出鉴于力薄势微,饷源告匮,兵气动摇,大势所趋,恳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担任条约国债及交涉未完各事,再行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中国人民实惟幸甚,不胜激切待命之至。"这就是有名的逼宫"齐"电。隆裕即召集各亲贵会议,奕劻称病不出,载澧行至后宰门,闻奕劻未入宫,半道折回,隆裕看人都不能到齐,心里一酸,长叹道:大家都回吧,等明儿个见到奕劻和载澧,咱们再想个法子吧。"

段祺端等见清廷没有旨意,御前会议又无结果,又分函给近支王公,喀尔沁王那彦图表示要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到这时隆裕已无路可走,再召集王公会议,随叫袁世凯参加,人到齐后,隆裕在御座上哽咽,说,今天叫你们来,就为着让位的事,由我宣布了,内阁即遵旨撰拟宣布共和诏旨暂藏,等优待条件磋议后了后,再行颁布。

说到这里抽搐出声,随着又对溥仪说:"你得谢谢袁大臣,都是袁大臣保全之力,才有今天这样的造化。"吓的袁世凯大惊,脸色灰白,不待溥仪离座急急趴在地下磕着响头。次日袁向南京政府保证:"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职,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世凯继任。

编辑语:一个王朝的起起落落,这是大势所趋;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标签: 太后 清朝 袁世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1、皇太后就是皇帝嫡妻,可以是皇帝生母,也可能是皇帝嫡母。2、太后有可能是皇帝生母,又或者是诸侯王之母,例如汉代代王刘恒之母薄姬,又称代王太后。3、太后也有可能是皇帝的姑姑,例如北魏中宫皇后蒙美姣就是蒙德华的姑姑,但是因为儿子封为藩王,所以
  • 古代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要和群臣见面。古代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04-23
  •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
    1、这是因为,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文明太后掌权的这20多年,正好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文明太后指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介绍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
    1、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2、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