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商最高的十人名人 管仲居第二

   2020-06-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不缺那些高智商的人才,在古代这些高智商的人才有很多,例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姜子牙、管仲、范蠡等。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盘点,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智商最高的十人名人。一、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吕尚(姜子牙)姜子牙,姜姓,吕氏,名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不缺那些高智商的人才,在古代这些高智商的人才有很多,例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姜子牙、管仲、范蠡等。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盘点,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智商最高的十人名人。

一、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吕尚(姜子牙)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二、春秋第一霸的主谋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东周春秋时代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国着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三、奇谋成霸业、经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汉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春秋末着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二十余年。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四、计关秦王朝兴衰成败——李斯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李斯贡献巨大,但是害死了韩非,后被赵高所害。

五、辅佐刘邦创建西汉王朝的谋略家——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六、辅佐二主建立蜀汉霸业——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七、唐太宗的治国媒臣——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着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着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着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王方庆所编《魏郑公谏录》和吴兢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

八、建立北宋的第一功臣——赵普

赵普(公元922-公元992),字则平,出生于幽州蓟县(今北京),后先后迁居常山(今河北正定)、洛阳(今河南洛阳)。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谋士。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普声名并非显赫,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

九、辅佐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一谋士——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十、兼仕两朝功劳卓着的谋士——洪承畴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

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洪承畴于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标签: 管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管仲如何成就了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的地位
    管仲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朋友,他遇到了一个好君主,使自己的才能尽得施展。不仅成就了齐国东方强国的雄姿,成就了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的显赫身份,更成就了自己生前身后的英名。一、得遇知己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两人是同乡,又是年轻
  • 齐桓公想称霸 管仲竟然使出了这么一招?
    政治上和军事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通过经济手段能够办得到。当今社会如此,古代社会也不乏见。齐桓公要称霸,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一阵唏嘘。迫于齐国政治高压和军事威胁,宋、陈、蔡、卫、郑等国家纷纷投了赞成票,推举齐桓公为盟主,承认齐国在众诸侯国中的霸
  • 历史上齐桓公上位后任用管仲进行了哪些改革
    齐桓公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有名的君主,他最先实现了称霸,引领了春秋时期的时势变化,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齐桓公都是人们心中的贤人,如果要说一个国君出色贤能就经常把他比作齐桓公。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对于齐国
  • 管仲是怎样发展经济的?管仲为何要设立“妓院”
    管仲(约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今安徽颍上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被尊称为“春秋第一相”。《论语》、《史记》、《管子》、《左传》、《管仲传》(北宋苏洵著)等都有大量关于管仲
    12-23 妓院管仲
  • 春秋时期名相管仲是谁 管仲的故事有哪些
    在我国春秋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管仲,他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正是因为他协助齐桓公才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国才成为了春秋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有很多人对管仲并不是很了解,那么管仲到底是谁?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人,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
    12-20 管仲春秋
  • 管仲如何成功忽悠诸侯买自己的破石?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之后,齐桓公对管仲说,咱们举办这么大一场盛会,花了不少钱,风头也出尽了,可怎样才能把这些虚名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呢?不然的话,寡人想去朝拜天子,会感觉费用不足,仲父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管仲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怎样帮他的
    12-16 诸侯管仲
  • 齐国名臣管仲如何使得邻国鲁国服服帖帖?
    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春秋时代齐国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管仲为了能使公子纠当上国君,途中埋伏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
    12-15 管仲
  • 名臣管仲不为人知的一面:早年曾三次求职失利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第二》中国古代一提到
  • 浅析齐桓公用管仲之谋 管仲的经济思想分析
    管仲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辅佐齐桓公登上春秋五霸的宝座,管仲为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等一系列口号和改革措施,为齐国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代的大圣人孔子也对管仲的才华大加赞赏,儒家理想中的明君忠臣的典范便是齐桓公和管仲。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齐
  • 齐国管仲 全国开妓院为财政创收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齐国管仲:全国开妓院为财政创收,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齐国管仲:全国开妓院为财政创收:众所周知,今天的娼妓是一个被世
    12-11 妓院管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