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湘西赶尸人神秘面纱 如传说的苗族巫术

   2020-11-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赶尸人,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通过以一种特殊巫术引领尸体行走为职业的人。在我国,湘西赶尸人十分著名,也是当地的土著习俗之一。苗族的巫术属于楚巫文化!苗族的巫术分黑和白两种。“湘西赶尸”术是一种是巫楚文化的一种,属于白巫术,也是流行在湘西一带的一

赶尸人,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通过以一种特殊巫术引领尸体行走为职业的人。在我国,湘西赶尸人十分著名,也是当地的土著习俗之一。苗族的巫术属于楚巫文化!苗族的巫术分黑和白两种。“湘西赶尸”术是一种是巫楚文化的一种,属于白巫术,也是流行在湘西一带的一种神秘传说。

湘西赶尸人大揭秘

有人揭秘认为,所谓“赶尸”,其实就是“背尸”而已。赶尸匠找人将尸体分尸,然后在残肢上喷特制药水,防止尸体的残肢腐烂。一个人背上残肢,套在既长且大的黑袍里,头戴大草帽,将整个头部覆盖无余,连面部的轮廓也难叫人看得清楚。另一个人扮成“赶尸术士”在前面扔黄纸,摇铃铛,给背尸人指引方向。两人还故意造出恐怖气氛使人不敢与之接近。如果路途遥远两人的角色就一日一换。

到目的地两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将尸体的残肢拼起来,将寿衣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者承担,绝对不允许旁人插和旁观,正如出发时将尸体“扶出棺材”不允许窥视一样。说是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绪,就是说将死者装殓以后,丧家才去认领

关于赶尸的起源,无从考证。据有关文献记载,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凡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在尸体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返回故里。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因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用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召回来。

赶尸的地域范围:往北到朗州(常德)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到靖州,向西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老司赶不动那些僵尸了。赶尸的方法是:红衣老司念咒语,点朱砂,贴神符。

湘西赶尸人为何如此盛行

赶尸,应该是确有其事的。清代中期,这种技术的出现,是用于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尸体运送回家乡。赶尸,就是在川东到湖南西部的那一段,几百公里的山路里的交易。前后的路程,都有船运或公路。

只是这一段,山高林密,狼虎出没,运载棺木的牛车走不动,船家又不搭手,不得以只有托付给“赶尸人”了。丧主先得找到当地的“赶尸旅店”,一般是挑一面杏黄小旗,上书“祝尤科”三个大字的地方。

那赶尸的人,自己是不会承认这个不好听名字的,你得称他“先生”,他自认为是“祝尤科”(古代的巫医专科)的大夫。丧主与“先生”谈好了价钱,交割了银两和尸首,交代完接尸的地点,就可以自己上船先走一步了。

湘西的古代赶尸日渐衰微,自民国之后,民智渐开。炸药的广泛使用排除了礁石,出现了现代公路和汽车,不信邪的汽船也开始搭载尸体。人们的乡土观念也淡化,入川的移民不再要求把尸体运回老家。

就象火车的出现粉碎了保镖和绿林强盗联合制造的神话一样,“祝尤科”的赶尸人也被历史淘汰了快一百年了,保存在人们记忆里的,恐怕只有那伸直前臂、一跳一行的僵尸,和赶尸人的铃声了。

湘西赶尸人的这种民俗意义为何

关于古代赶尸,民间书中却有多处记载,而在地区性的传说中则更普遍。湘西古来盛产朱砂,朱砂又具有多种药理功能。

湘西现今的丧葬习俗中仍有沿用朱砂的习惯:死者入棺前,需以朱砂点其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板心等七窍连同耳、鼻、口诸处,以图封其七魄三魂。为死者挖好坟墓后,还要以朱砂撒在底部,意为镇“老屋场”。

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其中赶尸作为一种民俗事项,是巫术的一部分。我们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应该说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湘西的赶尸,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事实上,如果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去看“赶尸”,不过是古时搬运尸体的一种形式罢了。

赶尸和赶尸匠在过去那个特殊的时代是真实存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古老的行当已经濒临失传了,所以,现在湘西一带,50岁以下的人对“赶尸”多半是半信半疑的,也正是这种原因,使得这种古老的“蛊术”越发神秘。

 
标签: 苗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中国哪个朝代是苗族的 古代中国哪个朝代是苗族的介绍
    古代中国哪个朝代是苗族的 古代中国哪个朝代是
    1、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约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2、苗族与南越原住居民与其有渊源,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500
  • 花垣苗族有何习俗?花垣苗族在节庆时会干啥
    花垣苗族节庆较多,除春节、春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外,最具表性的有如下节庆:赶年场(调节)农历正月,各地苗民自行约定地点、日期赶场。是日,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聚会,各地艺人歌手、狮子龙灯云集,年场内人流如潮,异常热
    12-16 苗族
  • 苗族真实存在的活死人墓 活人埋入墓中祭祖
    活死人墓,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埋葬活人的墓,在贵州就存在着这样的活死人墓,村里的人不仅不反感,还会每年都去祭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活死人墓呢?原来这里还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在贵州镇宁县有一个叫蒙正的村落,村里的人每年都要去山上举行一次祭祀,所祭者非
    12-16 苗族
  • 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 神秘刻道揭秘
    刻道——又称为刻木,或称为苗族开亲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它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的杨柳塘镇一带。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前结亲嫁女都要对唱开亲歌,如果答不出就要被罚酒。一个开
  • 湖南苗族“吊脚楼”是什么样的?“吊脚楼”简介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朴素的地方文化特色,这里的传统民居不拘一格,最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湘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是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和生存空间的必然结果。同时由于深受巴蜀文
    10-09 苗族
  • 施洞苗寨的姊妹节是怎样过的?苗族姊妹节
    施洞地区吃姊妹饭活动十分热闹,每年农历三月,当节日临近的时候,远近的苗族村寨都忙碌起来,准备迎接和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活动。施洞地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过姊妹节,程序俗成不变。农历三月十三日,各村寨的姊妹们都上山去采撷南烛木叶、姊
    09-22 苗族
  • 古代封建社会苗族人多受到欺压原因是什么
    在历史上,苗族之所以女性身上银饰多,相传一是因为战争逃亡携带不便做成银饰,其次关乎自然山水虫鱼鸟兽,苗族本就是一个被驱赶的民族。自古以来,苗、瑶、侗、土家等原住民族,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是这里的最早的主人。在土家族的语言里,土家族自
    09-20 苗族
  • 震惊!死婴复活 苗族蛊术竟如此神奇
    血婴蛊,相似于降头术里的养小鬼,但比降头术中的残忍许多。首先,要有一个一出生便夭折的婴儿,但哪里会有那么多一出生就夭折的婴儿呢?不可思议,一些不怀好意者,是如何让婴儿一出生就“夭折”其次,有了婴儿之后,要一个未满十五的处女,用她的血,来喂养
    09-13
  • 古代封建社会苗族人多受到欺压
    在历史上,苗族之所以女性身上银饰多,相传一是因为战争逃亡携带不便做成银饰,其次关乎自然山水虫鱼鸟兽,苗族本就是一个被驱赶的民族。自古以来,苗、瑶、侗、土家等原住民族,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是这里的最早的主人。在土家族的语言里,土家族自
    08-05 苗族
  • 苗族张秀眉起义失败竟然是因为语言不通?
    苗族张秀眉苗族张秀眉其实原先不姓张,甚至名字也不叫秀眉。他的家族世代都是李姓,后来因其家中贫穷,来到台江的张家寨打工,被赐姓张。他原名宝兄,秀眉这个名字是后代给他加上去。张秀眉的雕像咸丰五年,苗疆遭受了巨大的灾荒,导致田地里几乎颗粒无收。但
    07-08 苗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