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葬礼实录纸兵纸将竟如真人

   2020-02-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事隔百年,这一组老照片带我们回头看当年的国葬场面:纸将纸兵,纸轿纸马,大小如真,不细看,还真分辨不出。盖着金黄色柩布的太后灵柩被缓慢而庄严地抬过了北京灰色的土丘。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个日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事隔百年,这一组老照片带我们回头看当年的国葬场面:纸将纸兵,纸轿纸马,大小如真,不细看,还真分辨不出。盖着金黄色柩布的太后灵柩被缓慢而庄严地抬过了北京灰色的土丘。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个日子,1908年11月9日,是一个阴霾的冬日。凌晨6点,刮着刺骨的寒风,我身裹裘皮大衣,坐在一个旧黄包车里,穿过空旷的街道,向东直门赶去。

在东直门外的一个小土丘上,外务部官员们专门为各国公使馆所介绍的在京外国人搭建了一个带顶棚的看台。在东直门内附近,还有一个单独的亭子,这是为各国外交官、尊贵的商业权贵及记者们所搭建的。记者在那儿申请到一个位置,但我知道在那儿是看不到普通老百姓的但要在城外把老百姓全都赶走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从紫禁城到清东陵有75英里(约120千米)的路程,而且那天凌晨,北京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源源不断地涌出了东直门。我觉得在东直门外观看送葬的行列将会更有趣和更有代表性。

在举行葬礼的好几个月前,去清东陵的道路就已经被修缮,清东陵内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等大清皇帝。在修路过程中动用了蒸汽压路机,亲王和高官们还巡视了道路的情况。人们尽了一切努力来为已故的慈禧太后准备这条道路,以便使金色华盖下的金黄色灵柩能够庄严顺利地通过。从我所住的使馆区乘坐黄包车到东直门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在前半个小时内,我沿着哈达门(崇文门)大街飞奔疾驶,因为街上几乎看不到人,但是在东直门右边的一条小街上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群。整条大街上都站满了武警和步兵,马车、骡车和黄包车正从西面和北面源源不断地赶来。

在凌厉的寒风中,又经过半个小时的上下坡,我终于来到了可以观看送葬队伍的看台处。亭子前面的道路上挤满了人,送葬队伍如何能通过这儿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整条路都完全被堵死了。在7点或最迟7点半的时候,所有的来宾都得到齐,因为那时所有的道路都要被封闭。7点15分时,送葬队伍离开了紫禁城,但一直到了10点半,从亭子里的看台上才终于望见了送葬的队伍。如何能在瞬息之间清理出一条道路,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穿着现代军服的中国骑警骑着蒙古矮种马来到了这儿,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清空了道路,使大家都站到了小土丘上。没有发生任何搏斗和争吵,在欧洲也许要半个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这儿只用了瞬间的工夫。

打头的是一队穿着现代军装的长矛轻骑兵,装束齐整,举止得体;接下来是由仆役们用手牵着,成一列纵队的小矮马;再后面就是一大群身穿猩红色绸缎衣服,帽子上插着黄色羽毛的仆役,大约有几百人,他们预备着轮换抬灵柩。紧接着又是另一队长矛轻骑兵,后面跟着马枪骑兵。他们属于皇家禁卫军,身穿有红镶边的灰色军衣。后面又有一排排穿着红衣服的仆役,举着绿、红、紫、黄等各种颜色的旌旗和低垂的绸缎条幅。再往后是一个奇异而庄重的场景,三匹排成一列纵队的白色小矮马分别拖着三个装置在四轮轻便马车上的轿子。

在我身后有人解释说,这些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轿子,那些白马也是她的宠物。后面跟随的其他白马身上都有黄色绸缎饰物。这个由小矮马组成的队列行进缓慢又悲怆,此情此景令人动容。接下来是来自戈壁滩的高大骆驼,它们成两列纵队,行走在道路的两旁。它们背负着用黄绸包裹的搭帐篷必需品。因为这个送葬行列在到达清东陵之前要走整整5天的路程。

这一队行列是多么具有东方色彩,首先是披着黄绸、色彩鲜艳的轿子,然后是白色小矮马,而现在则是高大而威严的骆驼。这情景离我们的时代是多么的遥远。后面,一排排骑兵向我们走来,更多的黄色轿子自上而下地过来。慈禧太后的灵柩非常缓慢地挪动着,灵柩上顶着一个偌大的金球,而且是用一块很宽的织锦罩起来了。它被百余个轿夫用长长的竹杠抬着,以威严而庄重的方式向前移动。

太阳的照射使得那个灵柩上的黄色绸缎就像天上一道燃烧着火焰的金色河流。我平生首次意识到这种黄色是代表皇家的颜色。那金色的灵柩前面有数百面黄色的旌旗作为先导。

那些旗帜被人们用红色和金色的旗杆高高地举在空中。接着来了一大群身穿飘逸的长袍和帽子上插着黄色羽毛的仆役。到处都是一片黄色的海洋,有无数方形或圆形,上面绣满了龙凤的黄、绿、红、蓝等各色旌旗。最后是一大批清朝的高官。

他们身穿黑色的丧服,官帽上摘掉了表示官衔的饰物,即红珊瑚、蓝宝石顶子及孔雀羽毛。他们是大清王国最高层的官员,其中包括了亲王、御史和大臣。所有的人都带着哀悼的神情从我们面前经过,衣着质朴,就像老百姓那样,身边都未带随从。沿路的士兵们全都持枪致敬,外国公使的警卫们也都向灵柩敬礼。

站在土丘上那成千上万的人们也都静穆无语。一位喇嘛用小木鼓敲击出了轿夫们抬灵柩的步伐节奏,在令人抑郁的寂静中发出一种冰冷和阴沉的声音。慈禧太后就这样辞别了人世。这位一生充满传奇,其意志即是法律的女人,是神圣和古老理念的最后一位代表。我深信随着她堕入冥世,眼前这一切也成为了神圣皇权的一个葬礼。

 
标签: 慈禧 葬礼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慈禧墓被盗全过程 慈禧墓被盗是在哪年谁指使的
    慈禧墓被盗全过程 慈禧墓被盗是在哪年谁指使的
    1、1928年6月,蒋介石联合新军阀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发动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二次北伐”。2、国民革命军派出孙殿英部前往剿抚,路途中,孙殿英见到了许多被拆毁的东陵殿宇木料在盗运,各种小强盗小百姓推着的木料小车激发了孙殿英的灵感。3、接着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袁世凯献媚慈禧 看李莲英脚“见机行事”
    袁世凯每次见到慈禧太后,都吓得不敢正视主子一眼。私下里,他请教李莲英:在老佛爷面前,目光究竟往哪儿看?李莲英告诉他:“以后,你就看我的脚得了!”袁世凯有点莫名其妙:“看您的脚?”“没错,就看我的脚!”李莲英接着说,“在老佛爷面前,你就低头盯
  • 慈禧墓尸身挨刀被扔棺外 罪魁祸首竟是她自己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无冕女皇,把持了皇权长达四十七年。最为最高掌权人的慈禧,一生之中极其奢靡。而她也把她的这种奢侈带到了她的陵寝,慈禧陵于同治十二年动工,共花费白银227万两,耗时六年建成。但是光绪二十一年
    12-31 慈禧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秘史 厚爱溥仪一家 指定溥仪接班
    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末代皇帝”。关于溥仪怎么上位,历史有很多评论,但是溥仪是慈禧指定的皇位接班人,那么慈禧与溥仪家族有着怎样的渊源?从下面两个例子中,大家可以看到慈禧对溥仪家族的厚爱。溥仪父亲
    12-31 溥仪慈禧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