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陈宫的智谋没有用武之地是一种遗憾

   2020-09-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陈宫,字公台,生于154年卒于198年,享年45岁,以足智多谋,性格刚烈而著称,在青州黄巾起义中,衮州刺史战死,陈宫等人主张让曹操接任,他曾竟是曹操的谋士,后来又改为投靠吕布,吕布失败后,和他一起赴死。曾经是地方上的县令,因为机缘巧合活捉了

陈宫,字公台,生于154年卒于198年,享年45岁,以足智多谋,性格刚烈而著称,在青州黄巾起义中,衮州刺史战死,陈宫等人主张让曹操接任,他曾竟是曹操的谋士,后来又改为投靠吕布,吕布失败后,和他一起赴死。

曾经是地方上的县令,因为机缘巧合活捉了曹操,又觉得曹操是个忠义爱国的人才,便又放过了他,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也是个忠君报国的忠良之臣。后来放弃县令的官职,跟随曹操去图谋大事,在听到曹操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嗅觉天下人负我”这种话之后,觉得曹操为人狡诈阴险,是个有狼子野心的阴狠之徒,深深感觉到道不同不相为谋,便弃曹操投奔吕布而去。再后来在曹操大肆屠杀百姓的时候,陈宫奉劝罢兵,可见刚烈的他也有着仁慈的一面,也算是个忧国忧民的正人君子。

后来投靠吕布,因为陈宫的计谋几次都很有效果,开始时,吕布十分的信任他,后来却因为吕布本身的骄傲自负,对陈宫的计谋最后干脆就是言不听计不从了,饶是陈宫聪明绝顶也无法挽回吕布的失败,不过在最后的被曹操所俘的关头,陈宫选择和吕布共同赴死,足以见得他是个忠义之士。

陈宫并不是特别有计谋的人,他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纠结、被人利用,最后更是因为吕布听从妻子的话而对陈宫置之不理所以命丧曹操之手,说起来也是因为妇人之仁了,不过他的死却可以让人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志气的人。先是曹操,再有吕布,陈宫缺少的不过是一位合适的主公罢了。

陈宫厉害吗

陈宫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一开始是跟随曹操,但是后面不满曹操的疑心杀人,所以转而投向了吕布。陈宫智谋、武力上都不错,可谓是智勇双全。那么陈宫厉害吗?

关于陈宫厉害吗这个问题,如果单单只是说陈宫本身的话,其实他是比较厉害的。因为在三国里面,智勇双全的并不多,更何况陈宫的智谋在一定程度上都快赶上诸葛亮了,只是比起诸葛亮的预谋,陈宫反应比较迟钝罢了。而在武力上,陈宫也算的上是一名大将,这样看起来,文武都非常不错,那陈宫自然是厉害的。

但是关于陈宫厉害吗这个问题,如果结合当时的时局,或者说陈宫所造成的影响来说,又有其他两种说法。一种是陈宫是厉害的,不过是因为没有遇到识货的主公。陈宫在转而投向吕布之后,其实很多次的计谋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但是吕布根本不听,这让陈宫即使厉害也没有用武之地。即便这样,陈宫也多次帮吕布打了胜仗,不可谓不厉害。但是另一种观点却说陈宫不厉害。原因是在乱世中择主本身就是一种智谋的体现,所以说陈宫两次择主不善不是因为时运不济,也是因为陈宫本身并没有那么厉害,所以识人不清导致的。这两种观点都有理有据,所以对于陈宫厉害吗这个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陈宫厉不厉害已经成为了历史,只能说他的智谋没有用武之地也是一种遗憾。

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

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其一由于他的性格,陈宫性格直率,为人忠君爱国。起初也不满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祸乱朝纲,见曹操起身对抗董卓,便也认为曹操也是一位忠义之士。其二据说是曹操在错误的杀死了吕伯奢的家人还不够,最后在当吕伯奢回家后更是将错就错,杀死了吕伯奢,还说宁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话。这番举动,让陈宫察觉其实曹操也是虎狼之徒,看穿了他的奸雄的面目,认为曹操此人阴险狡诈,心术不正,又太过狠毒。

陈宫觉得留下曹操,必有后患,但是想杀曹操又觉得不义,陈宫作为忠义之士,既不想杀曹操但也没有出卖他,于是只得背叛曹操,改投吕布账下。也有说是因为徐州刺史陶谦在护送曹操父亲的时候遇到叛军,导致曹操父亲被杀。曹操大怒,下令屠杀徐州百姓,陈宫多次劝阻无效,让陈宫寒心。但或许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曹操的政策。曹操倡导的“法家寒门”的政策,这个政策对兖州士族大夫的利益有负面的影响,又恰好碰上曹操第二次出兵去攻打徐州,而且将东郡交给陈宫去守,陈宫便趁机联合陈留太守张邈、他的弟弟张超、还有许汜等人,引来吕布,让吕布成为了兖州刺史。这一时间,“郡县皆应”,使得曹操的管辖地只剩下鄄城、东阿、范三个县,处境顿时恶化。

 
标签: 谋士 陈宫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他不过一介谋士 为何让诸葛亮自叹不如
    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智绝天下,即便以这二人之才智,也不敢说超越此人,诸葛亮还曾自叹远不如此人。他就是蜀国刘巴。对刘巴的记载,陈寿所述不多,只百余字,更多的是裴松之注。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知名,刘表连续聘了好几次,举荐他做茂才,他都不买
  • 赤壁之战中曹操四大谋士为何集体失声?
    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另一说是包括贾诩在内的五大谋士。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四大谋士,才让曹操得以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并一举平定北方。由此可见这四大谋士的谋略技能应该是不
  • 揭秘闯王身边的第一谋士牛金星的悲剧人生
    牛金星的功过牛金星,是李自成的一名谋士,河南宝丰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涉猎也非常广,所以非常受重用,但是在他受重用之后,他身上的一些陋习就出来了。比如非常严重的恃才傲物。牛金星像牛金星到了晚年的时候才看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何到了如今的那般田地
    12-31 谋士闯王
  • 范增是一个好的谋士吗 为何能得到刘邦的认可?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君主身边若是有很多好的谋士,那么便是成功了一半,而这个君主也一定得具有吸引这些谋士的特点。但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谋士呢?是必须要头脑很聪明吗?还是得懂得看人眼色行事,就像是秦始皇身边的李斯吗?或者是两者兼有之,既拥有聪慧
  •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历史上真有那么牛吗?
    在三国演义里,李儒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识人看人都是一流的。尽管董卓死后被人杀害,可是也不失为一个很有作为的谋士。不过历史上的李儒却没有那么有本事,不仅没有大的治国方略,就是政治思想路线也很有问题。据历史记载,李儒本来是当时有名的做学问的行家
  • 三国第一谋士刘巴 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说起三国故事,恐怕最让人振奋与热血的就是那些沙场厮杀、尔虞我诈,武将英雄与谋臣智士,从来都是人们敬佩的对象。而说到三国里著名的谋士,大家第一时间又会想到诸葛亮,但其实三国第一谋士另有其人,就连诸葛亮也要自叹弗如,那么三国第一谋士是谁?诸葛亮
  • 刘备的发小谋士 巧妙纠正禁酒令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简)雍与先主(刘备)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雍之滑稽,皆此类也。
    12-28 谋士刘备
  • 湮没在历史深处的吴三桂谋士 不为人知的吴三桂
    吴三桂一生在明朝、大顺朝和清朝诸政权之间投机取巧、反复无常,堪称明末清初的大阴谋家。然三桂极善笼络人才,身边聚集了大批谋士为其效命,这些淹没在历史深处的阴谋家背后的阴谋家,在三桂反清的过程中推波助澜、出谋划策,在滚滚东去的历史长河中搅起朵朵
  • 诸葛亮唯一不敢惹的蜀国谋士是谁?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
    12-25 诸葛亮
  • 揭秘:刘备的手下中第一谋士竟然不是诸葛亮?
    刘备手下第一谋士竟然不是诸葛亮,他是法正。自郭嘉一死,曹操辄有赤壁之败;法正一死,刘备就有夷陵之败。何其相似。正是天要亡国,先折栋梁,假如法正得以寿终,那么刘备不一定会兵败虢亭;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