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的目的 游山玩水还是寻找人才

   2020-03-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清朝乾隆皇帝曾经在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四十五年以及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都会去江宁府、苏州府、杭州府等多地。乾隆皇帝南巡的主要目的在于巡视与游玩。那么乾隆南巡背景是在什么情况下呢?早在清军入关的时

清朝乾隆皇帝曾经在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四十五年以及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都会去江宁府、苏州府、杭州府等多地。乾隆皇帝南巡的主要目的在于巡视与游玩。那么乾隆南巡背景是在什么情况下呢?

早在清军入关的时候,曾经对顽强抵抗的江南人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屠杀,也因此江南地区的反清情绪也特别的高涨。从康熙开始,清朝的统治者对江南的管理就采取了各种方法。康熙曾经六次下江南,所以一心想要效仿康熙的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并且前两次还和他的祖父一样,以杭州为终点。

江南古称是吴越,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江浙两省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它占地面积却很大,它自古以来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无论是经济还是人文在全国都占着重要的地位。江南所产出的丝绸和茶叶历来都是宫廷内外的高档必需品。

江浙人文茂盛,是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这里的才子学者也盛多。历年来这里的人才比其他省市要高出数十倍。另一方面,浙江和江苏又是明末遗民活动的中心,反清的思想和言行也一直不断。如果没有浙江、江苏这两个省市巨大的财产收入和绅衿支持,那么清朝统治就会便的极为困难。牢固控制住江浙,充分利用江浙一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乾隆时期的“盛世”,也成为了乾隆六次南下的根本原因。

乾隆南巡地点

清朝乾隆皇帝曾经六次南下,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乾隆皇帝说明了他南巡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因为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二是江浙地区地大物博,人员稀少,皇帝应该前去考察,问民疾苦;三是大学士、九卿援根据经史以及圣祖南巡之例子,建议允其所请;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古迹,以表自己的孝心。那么乾隆南巡地点主要有哪些呢?

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到江宁府、杭州府、扬州府、苏州府,之后的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

乾隆南巡第一次南巡的路线是渡黄河后乘船沿运河南下,经过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嘉兴,最后到达杭州。在过嘉兴的时候还指明一定要上烟雨楼。乾隆第二次南巡的地点是在二月五日到达天妃闸;二月十三日,到达范仲淹高义园;二月二十日,到达苏州;二月二十七日,到达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宁府;四月四日,到达徐州;四月五日,到孙家;四月六日,到荆山桥、韩庄闸巡视;四月十日,到达曲阜;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圆明园。第三次南巡是由于海宁一带的大堤冲毁,于是乾隆亲临海宁勘察。

乾隆第四次南巡是从北京启程,到山东德州府;二月初八,由山东进入江苏境内;二月初三,乾隆由苏州出发,到达嘉兴右门镇;初七到达此次的终点杭州。乾隆的第五次南巡和第六次南巡也与前四次南下的地点差不多。

乾隆南巡目的

清朝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曾经六次巡视江南,每一次都要到江宁府、苏州府、杭州府等地。那么乾隆南巡目的是什么呢?他为什么要南巡呢?现在就来看看乾隆之所以要巡幸江南的目的吧。

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也就是1749年,十月初五、十七两天,乾隆帝先后下了两道上谕,讲述了他南巡的主要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点:一是江浙地区的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根据经史以及圣祖南巡之例子,建议允其所请;三是江浙地区地广人稠,应该要前去考察,慰问百姓;四是供奉母后,游览各处的名胜古迹,以表达自己的孝心。

因此乾隆南巡的目的可概括为几点,分别是:游山玩水、减免税赋、巡视河工海防、礼仕和科举人才还有一个其他。江南地大物博,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美女,都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之绝,而乾隆作为帝王,骄奢靡费,以此江南绝对是一个游玩享乐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母亲尽孝道。乾隆帝期间,曾多次下谕,蠲免江浙、安徽上千万两银。因为每次乾隆南巡,必定会有巨大开支,劳民伤财,所以就会减免赋税。以皇祖之心为心的乾隆皇帝,同样也像他的祖父康熙那样,特别重视河工,所以巡视河工海防也成为了他南巡的目的。在乾隆南巡期间,乾隆对礼遇致仕大臣和“培养士类”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重用很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植士类”。这就是乾隆南巡的主要目的。

 
标签: 人才 乾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刘邦人才济济为何项羽身边只有范增?
    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胜利令很多人大跌眼球,项羽原本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曾经五万楚军对抗四十万秦军的壮烈还历历在目,可是转眼之间他就成为了刘邦的围困之兽,毫无还手之力。刘邦身边人才济济,可是项羽身边却似乎只有亚父范增一人而已,这又
  • 韩信明明是个难得人才能起兵却放弃了皇位
    韩信是个悲剧性人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抚心哀念,,惋惜名将才华,更对他放弃三分天下的机会不解。其实,当时就有两人劝说他背弃刘邦,三分天下,而且为他透彻分析了天下形势,但都被韩信给拒绝了。那么韩信为什么当反而不反呢?韩信这个人,说到底还是给那
  • 一代枭雄曹操是怎样对待叛变后又归顺的人才的
    曹操对关羽真算是照顾有加,明知关羽走了之后势必成为心腹大患(后来关羽水淹七军,骇得曹操打算迁都避让),却还十分礼让,这份器量已经完全是人格的魅力了。真正的君王,对人才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的拉拢,即算不能为自己所用,也决不能让强敌得到,这是起码的
  • 先秦君相抛弃人才后果很严重:楚国吃尽了张仪苦
    战国时期各国军事争战不断,同时,人才争夺战也在不停地打响。但是,有些人才在没有充分证明自己的才能之前,只能是像和氏璧一样,不过是一块璞玉,需要等待着识货的主儿来发现自己。当然,他们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件商品一样,主动推销或者让别人推销。卞和推销
    12-18 人才张仪
  • 诸葛亮的困境 蜀汉人力资源有限 只得用后备人才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
  • 刘邦手下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才而项羽身边只有范增
    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胜利令很多人大跌眼球,项羽原本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曾经五万楚军对抗四十万秦军的壮烈还历历在目,可是转眼之间他就成为了刘邦的围困之兽,毫无还手之力。刘邦身边人才济济,可是项羽身边却似乎只有亚父范增一人而已,这又
  • 历史上的高俅竟是位连苏轼都推崇的人才
    高俅原名叫什么,我们在看完小说之后,可以知道高俅本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那么后来却成为了北宋时期有名的奸臣,这使得大家对于这个人物非常的好奇,那么高俅的原名到底叫什么呢?下面内容就为大家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高俅原来的名字叫高毬,是东京一个不学
  • 三国boss招揽人才有绝招 不来我就睡你媳妇
    今天老侃给大家侃一侃三国里那些狠人boss都是咋带小弟的?是不是全都西装革履,头发抹油打蜡,身上再纹着一只翘脚皮皮虾,见人就问:“知道许都扛把子,浪里小白龙曹阿瞒吗?”这哪里是古人礼贤下士的态度,分明就是隔壁东兴社团招小痞子!曹操这等枭雄这
    12-12 三国
  • 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佛道双修的全能人才
    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曾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作官;在宗教信仰方面,道、佛兼宗。他一生似宦非宦,似隐非隐。后人对他议论颇多,毁誉不一。本文拟就其生平事绩、著述及思想作全面评述,以拨散云
  • 歧视旗人?清朝为什么只有旗人才能自称“奴才”
    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学界对此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视为清廷强行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措施。学界对清代“奴才”一称的理解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
点击排行